2025全球華人福音大會 全球華人教會福音化

【趙錦漢台北採訪報導】為回應十億靈魂豐收(Billion Harvest Soul,BSH),「2025全球華人福音大會」在台北真理堂於11至13日舉行,大會邀請了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以及亞西亞宣教聯盟主席、台灣區BSH運動召集人楊寧亞牧師等多位牧者分享全球華人教會福音化。
董家驊牧師:天天經歷福音的大能
大會主席、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團隊之一的林呈旭牧師致歡迎辭,勉勵與會者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董家驊牧師率先透過影片說明「福音化」(evangelization)。福音不但關乎個人的得救和生命更新,而且更在於神的國臨到,正如耶穌一開始宣講:「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
董牧師認為教會似乎對福音的熱情不見了,福音化並不是靠策略或某一場特會,基督徒要天天經歷福音的大能。基督徒之所以失去傳福音的動力,是因為被時代的聲音淹沒和分心,需要重新得著耶穌死而復活的能力。
福音化也關乎合一,弟兄姊妹不但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彼此連結,而且在連結的過程中成為福音的見證,讓世人看見。董牧師盼望華人教會被福音化之後,有如以西結看見枯骨復活的異象一樣,成為福音大軍。全球華人福音化需要各個教會的恩賜配搭,彼此合作和捨己,回應「華人教會,天下一心;廣傳福音,直到主臨」的異象,他相信教會大有未來。
陳維恩牧師:神託付與人和好的職分
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透過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宣教的見證,勉勵與會者回到福音,思考用什麼事情解釋人的一生?
陳牧師於2007年帶著妻兒,舉家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別姆島(Biem)宣教,不但在3年內,用別姆語向族人傳講純正的福音,而且為他們創建文字,親手用木頭建造教會,訓練當地人成為門徒。
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哥林多後書5:18-19
看完陳牧師的見證,人們或會解釋是因為他對族人有負擔,又或者他喜歡過野外的生活。有一位埋葬在埃及的宣教士的墓誌銘上寫著:「除了在基督裡的信仰,沒有什麼可以解釋這個生命。」又好比使徒保羅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徒20:24),究竟一生之中,有什麼事情比生命更重要?
陳牧師強調,傳福音並不講求「感動」,神將救贖的恩典賜給所有人,然後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託付給基督徒。這個職分並不是單單給特別蒙神呼召的使徒,而是給所有在基督裡新造的人(參林後5:17)。正如人們在職場上班,不是等有時間或有興趣才去做,福音化需要每個基督徒都認真看待這個職分。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馬書1:16-17
基督徒因福音而生,但錯誤地將福音鎖定於得救的那一刻,沒有在生命中彰顯,就好比停留在出生的那一家醫院一樣。別姆島教會誕生後2年(2012),當時聖經譯本仍未完成,陳牧師看見幾位弟兄坐在海灘上,原來他們聊到天明,陳牧師好奇他們在聊什麼,他們用難以相信的目光表示,沒有別的,就是福音。

陳牧師認為很多時候基督徒將福音列為過去式,跟現在的生活無關。馬丁.路德曾說:「信心是一種活生生、勇敢的確信上帝恩典的信任,確實且深切,以至於一個人可以為了它千次拿生命做賭注……」
福音並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拿生命做賭注,不斷用信心回到福音。面對未來,教會要建立在福音上。福音的敍述並不只是教義式的神學或工具,為了讓教會繼續運作,而是釋放基督徒進入與人和好的職分。
教會牧者或會對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的《21世紀教會成長學》求之若渴,但書中有3分之1篇幅都講福音的信息,說明:「福音是一個好消息,不是一個好主意。」但只怕福音越來越模糊,其能力也越來越少。福音並不是那一扇門,而是每個人都要走的路。
陳牧師盼望華人教會再次經歷現在進行式的福音,將從回憶中把得救的那一扇門奪回來,放回生命,並持守福音的大能。
別姆族語並沒有「基督徒」一詞,後來他們用「活人」代表基督徒,「死人」代表未信者。就在族人得救的第2天,他們圍著陳牧師問:「隔壁的島還是『死』的,是不是也要傳給他們?」陳牧師起初還以為他們已有宣教的心志,原來只是請宣教士前去,族人計算代價後拒絕回應,但到2017年,他們出發前往該島宣教。

BSH異象與策略
楊寧亞牧師接續主講BSH異象與策略。他重申全球華人福音運動並不是福音遍傳或佈道,復興的關鍵在於福音的大能。他認為神的恩典加上人的信心就會復興,問題在於「惡人」會靠自己去做神的工作,所以要回到因信稱義的精義:「讓神作神」(Let God be God),而「懶人」則不認識自己的責任,教會要:「讓教會作教會」(Let church be church)。
BSH異象與策略在於帶領人領受純粹的福音,從根本處理罪的問題,然後成為福音工人,福音化生活,為耶穌作見證。教會傳福音沒有能力,是因為沒有經歷福音的大能。福音並不是釣魚,而是網魚,盼望家庭歸主、七山歸主、教會歸主。大會上也分享了大學教授領學生歸主、家人得救,以及教會旦門訓、靈修、宣教、1對1指導等見證。
楊牧師在受訪時表示,教會普遍受到世俗主義影響,尤其最近他到北美,發現教會只在意ABC:出席率(Attendance)、建築物(Building)和金錢(Cash)。要完成大使命,教會首先必需回到福音的根本,領受全球福音化的異象;其次談到策略,包括教會、職場和家庭3方面,最後是彼此連結,編織成合一與愛的網絡,讓台灣教會與全球華人教會接軌。
接下來,亞西亞宣教聯盟將與亞細亞聖徒訪韓聖會團隊、台灣基督教聯盟等連結,而明年BSH大會也特別將焦點放在家庭和職場七山的復興。
禱告焦點:
1. 求主幫助教會回到福音的根本,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2. 求主引導教會門訓弟兄姊妹,將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回應十億靈魂豐收的呼召。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