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松牧師專訪:談慈惠關懷 傳福音要找到人的需要


張茂松牧師專訪:
談慈惠關懷 傳福音要找到人的需要

文/趙錦漢整理
圖/張茂松牧師及新希望基金會FB粉專

 
  【綜合報導】歲末年終,本社特別專訪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了解他對台灣前景的看法,並對慈惠工作的負擔及異象,更勉勵基督徒要找到人的需要,使傳福音事半功倍。
 
  張茂松牧師表示,「教會在這一年經歷了那麼多的風暴,不管是疫情、選舉,以及兩岸關係緊張,給台灣教會帶來一陣的甦醒,從沉睡當中醒過來,推動「復興禱告小組」(Revival Prayer Group,RPG),及各樣的禱告小組。大概是幾十年以來,教會沒有如此認真禱告過。疫情對於教會是甦醒跟振奮的作用,是好的,從一件不好的事情變成教會的祝福。
 
  張牧師感恩弟兄姊妹同心禱告,而上帝也垂聽禱告,看見祂的手在做事。比如現在兩岸關係較之前緩和,是弟兄姊妹禱告的結果。至於選舉,「不是哪一黨贏了或輸了,而是看見選舉中有很多黑暗的一面都被顯明出來,這基本上都是好的,讓所有隱藏的事都顯明出來,以至政治人物虛假的一面都比較收歛。」
 
  疫情之下,張牧師認為教會比較鬆散。「大家都把線上聚會合理化、不參加主日崇拜合理化,成為一個現象。問題是教會能不能把弟兄姊妹稍為帶回來一點。」雖然疫情有望緩和,教會是不是就可以鬆懈?「當然不可以!原因有很多。有很多的未知數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不是存僥倖的心就可以閃過。疫情在大陸一直爆發,對台灣會不會有影響呢?不知道。可能要大家再一次警醒禱告。因為兩岸靠近,很多台商會回來,再加上旅遊觀光的人潮。所以也不曉得明年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
 
  這一年選舉,有不少基督徒當選。張牧師認為牧者要負起牧養基督徒政治領袖的責任,要勇敢建言,而他們也要謙卑地接受牧者的幫助。張牧師表示:「不能因為他是巿長,就不敢對他說話。像以前的黃健庭受洗的時候,我問他:『以後你不能拜廟啦,答應不答應?』他答應;『廟裡有一些活動你都不能參加,你願不願意?』他說就算不當選也願意這樣做。」



張茂松牧師接受本社專訪。圖:擷取自網絡會議

慈惠工作
  張牧師關懷弱勢社群的感動源自30年前,他陪太太去美國洛杉磯市政廳(City Hall),因為太太要等考證照,他便坐下來看書。「洛杉磯的無家者(homeless)非常多,有一位無家者走過來問我:『能不能幫我一下?』我的直覺回答是『沒錢。』」但當時太太給了他2塊5毛美金買早餐。
 
       上帝馬上責備張牧師:「你口袋有2塊5啊,為什麼不給他?」,「這是我的早餐!」,「他昨天晚餐還沒吃!」於是他便施捨了1塊5,打算留下1塊錢買甜甜圈(donut)當早餐。上帝又說:「你留一塊錢幹嘛?」,「我要買早餐。」,「他吃完早餐也沒午餐吃!」他便連最後一塊錢也給了,之後坐下來禁食禱告。無家者卻跟在他後面,來到他面前立正、脫帽,然後鞠躬,很禮貌地用英文說:「May God Bless You!」(願上帝祝福你!)
 
張茂松牧師及太太陳耀欽牧師。

  當時張牧師呆在那裡,「我發現這句話像睛天霹靂,彷彿上帝對我說話,我眼淚也快掉下來,這是我小時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是我小時候的夢。」張牧師突然間被開啟,有關慈惠、弱勢族群的經文通通在腦海浮現。回台灣後,張牧師便跟教會分享要把慈惠工作列為優先。從那時開始,教會每年撥20萬做慈惠工作,到現在每年撥2千多萬。
 
  因著張牧師這份感動,全教會弟兄姊妹也秉承著這份慈惠的熱情,投身慈惠工作。公元2000 年,張牧師和師母成立了「新希望基金會」(下稱新希望),致力扶助弱勢族群、老人及災難重建。自2007年起,東光計畫特別幫助東部後山的孩子勇敢逐夢,並於聖誕節期間舉行義賣園遊會。
 
  張牧師分享到,「園遊會以前我們辦了10幾年,先是在碧潭,後來幾次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平均有5萬人參加。」後來改為在街頭募款。「光一場園遊會可以募到8、9百萬,但街頭募款是全教會出動,每個小組當成福音小組去辦,從基隆一直到高雄的東港,擺攤募款,所以全台灣的熱鬧聚集點都有。但後來因為疫情,再加上街頭騙案太多,所以最近幾年便停辦。」


今年復辦園遊會。
  
  今年(2022)復辦「愛翻轉」園遊會,目的是幫助全台41個據點800多個孩子安穩讀書。每一年最冷的時候,新希望都一定會到台北服事無家者。除台灣本土外,也跨出國際。例如:汶川大地震時,安排災後輔導駐守2至3年時間,並跟當地教會長期合作;印度發生海嘯後,有半年時間在當地貧民區開設了20個食物供應站,安排每天一頓飯給災民吃,後來兩千人受洗歸主。
 
  最近印尼蘇拉威西島大地震導致當地禮拜堂全毁,教會協助重建9間禮拜堂;又幫助身處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興建難民營,並派發物資過聖誕節。慈惠工作也擴展到馬來西亞、緬甸等地,幫助當地的難民和孤兒。
 
  做了這麼多的慈惠工作,正如耶穌所教導:「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太6:3)不是為了讓人知道,張牧師笑著表示,「第一、這樣做我心裡才安;第二,弟兄姊妹這樣做,上帝喜歡。」



東光計劃幫助孩子追夢。
 
明年新路向
  張茂松牧師自2016年交棒給兒子張光偉牧師,他自詡退休後更忙:「我確實退而不休,非常忙。因為退休之前都只忙著自己的教會,現在忙著外面的教會,禾場更大,就很忙了。」
 
  「因為有一些牧者需要關懷,需要幫助,我會陪著他們,給他們鼓勵。」除在卓越領袖神學院授課外,張牧師也會在每個月的返校日,鼓勵和幫助已經畢業的神學生。
 
  張牧師特別對「孤苦老弱」的人有負擔,例如:張牧師的電腦存了一份生重病的人的名單,每個禮拜都會去探訪;也陪伴一些孤獨的人,一起渡過最艱難的日子。75歳的張牧師甚至表示忙到受不了,但是很快樂,不覺得自己老了。



新希望基金會一直委身於慈惠工作。
 
       新希望在全台灣跟地區教會合作推動課後陪讀計畫。最近更推行了雲端教學平台,幫助經濟上困難或進度有落差的學生。張牧師堅持要跟教會合作,「如果沒有教會,就沒有福音效果,也沒有品德效果。我發現東部的教會缺什麼呢?這些孩子們來讀書很缺一樣東西,就是沒有老師可以教他們,師資很欠缺。由於疫情,大家都接受遠距教學,所以我們出錢辦了『雲端菁英班』,找最好的老師錄影課程,幫助缺老師的據點,讓學生可以上到最好老師的課。」
 
       現在平台照顧小學至初中共200個孩子,並打算於明年擴展到350個孩子。長遠計劃是與政府合作,把所有據點集合,虛實並用,打造台灣最大的虛擬學校。張牧師表示,「我很感動的是這些老師都很有熱情在教,也越來越會用遠距教學,懂得與學生互動。」
 
雲端菁英班。

福音切入點—人的需要
  張牧師欣賞所有的福音工作,卻一直覺得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要找到『切入點』,如果你找到一個人的切入點,沒有人不要福音。我們的問題是沒有持續性的關懷,找到人的切入點。
 
大部份基督徒把人帶到聚會,已經很不錯了。但張牧師認為,「參加聚會以後呢?再參加聚會……直到他離開或信耶穌。透過活動或聚會,希望用見證或信息的一句話摸著他,但信耶穌的比率很低。這不是不好,傳統上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信耶穌的。」
 
我們缺少一件事—對症下藥。比方耶穌看到人渴了,在井旁對她說:『喝我所賜的活水的人必永遠不渴。』又或者耶穌醫病、趕鬼,吩咐人下網打魚。耶穌在做什麼?祂在解決人的問題,滿足人的需要!如果教會懂得解決人的問題,滿足人的需要,傳福音就沒那麼困難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需要。」



慈善募款音樂晚會。
 
  全世界的人都有需要,就台灣來說,獨居的人,包括男女老少就超過300萬。張牧師強調教會的長處就是跟人作朋友,「教會就要找到他們,跟他們作朋友。有很多中老年人,單身的、失婚的、單親媽媽等等,很孤獨的!單單找到這些人,跟他們作朋友,就已經不得了。所以,教會要懂得找到需要(need)在哪裡?他們很無聊,就請他們喝咖啡、吃飯,就這麼簡單。牧者要帶頭,果效就出來。如果太辛苦,可以先做3個月到半年,然後休息。」張牧師也建議,可以安排孤獨的中老年人士關心無人照料的孩童,又可以在巷弄發展據點關心獨居老人。
 
援助泰國孤兒院。

抗疫行動。


禱告焦點:
       1. 求主祝福張茂松牧師及新希望基金會慈惠工作,讓更多人得聞福音,經歷神的恩典及幫助。
       2. 求主感動更多基督徒體貼別人的需要,承接慈惠工作,讓台灣人民切實感受到耶穌基督的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