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影響與代禱

(圖: Wang we shoung / Canva)
 
文/羅鳳琳
 
  元宵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春燈節」,是華人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春節中的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也是受華人文化影響的國家及全球華人的傳統節日。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一說是古時百姓在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點火把祈求新年豐收,同時也驅除蟲蛇猛獸、老鼠,後來發展成點篝火、掛燈籠的習俗;另一說是漢武帝在農曆正月十五日祭拜「太一」神,到東漢末年逐漸形成民間節日。元宵節後來因受到道教影響,所以又稱「上元節」,在中國習俗中,上元節(又稱天官節,農曆正月十五日)與中元節(又稱地官節、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節(又稱水官節,農曆十月十五日)合稱三元。
 
  在中國、台灣各地都有在元宵節掛燈籠、鬧花燈的習俗,受到華人文化影響的國家也過元宵節,在各自的文化中有特有的活動,如在日本、琉球稱「小正月」,有象徵性的耕作、火祭、提燈籠、祭祖等儀式;在朝鮮稱「正月大滿月」,有踏銅橋、盜福土(到田裡偷泥)、咬堅果等儀式;在越南會一家團圓吃飯,並去寺廟祈福。
 
 

 
  在台灣,元宵節以吃湯圓、燈會賞花燈、猜燈謎活動為主。交通部從1990年起在台北舉辦台灣燈會,並從2001年起開始到各縣市輪流舉辦,主辦縣市由總統親選。台灣燈會的「主燈」,通常以當年歲次之生肖為主題(十二生肖為道教典故),民間常將主燈視為當年占卜國運吉兇之兆。歷年來也有許多教會參加各城市的燈會活動,不但製作、展出福音花燈,也設立各類祈福攤位來傳福音。
 
  另外還有一些城市也從宮廟祭儀發展出特有的元宵節慶祝活動:
平溪天燈(許願祈福)
野柳淨港(抬神轎跳入漁港,上岸後過火堆)
士林、內湖炸土地公(祈求財富)
苗栗火旁龍(祈福消災)
後龍攻炮城(驅除瘟疫)
竹山紫南宮求發財金(祈求財富)
台南鹽水蜂炮(驅除瘟疫)
台東炸寒單爺(消災求財)
宜蘭利澤簡走尪(抬神轎神像賽跑祈福)
澎湖乞龜(祈求財富)
馬祖擺暝(徹夜祭神)

 
  除此以外,大甲鎮瀾宮也會在元宵節擲筊擇定當年的遶境日期。
 
  願主內兄姊在元宵節賞燈活動之餘,也一起為華人春節、各城市的轉化、華人地區能福音遍傳代禱。
 
 
禱告焦點:
1. 為全球華人能平安過年,向神獻上感恩與敬拜。求神在2023年祝福各地有更多華人、台灣人來認識主,並在今年有經濟的和屬靈的豐收,有神的平安與祝福。
 
2. 求主幫助讓元宵節燈會能從宗教性慶典轉化成為藝文活動,眾教會用諸般的智慧,把更多人引到神面前。
 
3. 求主幫助讓每年春節的初一到十五日的元宵節,破除傳統的迷信、禁忌與偶像的連結,釋放更多華人敬拜獨一真神。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