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南投草屯禱告──訪草屯榮耀靈糧堂 劉定義傳道


 

文/羅鳳琳採訪 圖/受訪者提供
 

投縣草屯鎮  

  起初為洪雅平埔族(Hoamya)、阿里坤支族(Arikun)、北投社(Tausabata)之領域,明末清初漢人進入開拓,大約為清朝時,因地處交通要道,入墾者在此換草鞋成墩而有「草鞋墩」之名;日據期曾稱「草鞋墩區」、「草屯街」,光復後改為草屯鎮。草屯有科技大學一所,高中商職校等3所,國民中學3所,國民小學14所。111年8月人口統計96,478人。110年資料顯示有登記廟宇58座,其中16座建於清朝。(資料取自草屯鎮公所、戶政事務所)
 


 

  劉定義傳道,在草屯服事至今年進入第5年,福音中心也在今年7月獨立成為草屯榮耀靈糧堂,教會中成人約25位及青年和兒童各約10多位。在服事這幾年,劉傳道接觸到最多的是單親家庭,這些家庭也如同草屯社會中的縮影,有極大的貧富差距,有錢的很有錢、弱勢的很弱勢。因著這些家庭,有很多孩子們藉著課輔班來到教會,絕大部分是慕道友。

 

  劉傳道發現兒少事工中有2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很多孩子有特殊症狀,所以父母願意孩子來教會接受幫助,例如:需要吃藥治療,或品格上有極大問題,或功課很差。但是這些孩子來到教會之後,很快地就功課突飛猛進、不必吃藥、品格改善,不會打人、打父母,神有很大的工作和祝福。第二個現象就是,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改善後,就立刻不讓孩子來教會,直到孩子再出現狀況,父母無能為力了,才會又再送孩子來,就這樣反反覆覆。劉傳道一直想要突破這樣的情況。

 

是什麼在影響孩子?

  劉傳道自己的女兒讀小四,他也以家長志工身份進到校園。他發現有很多孩子有暴力傾向,會霸凌同學、打父母、破壞公物等,但父母並不覺得嚴重。有的父母是溺愛、袒護;有的父母則對自己孩子不抱持任何希望,覺得只要平安長大就好。這顯示出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另外,草屯有很多廟宇,很多青少年會加入「8+9」(八家將)。有的父母看自己孩子加入陣頭並不以為意,覺得只是去「消耗體力」或沒什麼。事實上廟宇陣頭中多半有黑幫勢力。劉傳道回憶曾有來到教會的青少年,提到要揪人去打架,說出來彷彿是很自然的事。在暴力的風氣長期浸淫之下,父母和孩子都覺得暴力沒什麼。

 

  劉傳道想要突破這樣的光景,讓青少年脫離暴力;他也想要讓教會做一些社區工作,是讓民眾不再覺得教會是「關起門或不開門,在裡面唱唱歌的宗教」而已;想讓父母們改變對教會不友善、對孩子不抱期待的看法,能夠有盼望,能喜歡教會。
 

突破安逸的文化

  沒期待、沒盼望,不只在父母親的身上,也在一般成人身上有類似的影響,宛如一種「安逸」的文化,在工作上只是求穩,沒有進取心。例如有一位做保險的趙冠勝弟兄,他的代禱都只是求「業績達標」就好,在劉傳道一年多的幫助下,他彷彿才醒悟過來,察覺到自己的信念像是困住、沒有理想;也開始穩定聚會、十一奉獻。就在神的更新中,去年他竟然能做到百萬、千萬的業績。其他的弟兄姊妹看到這樣的見證,也忽然醒悟過來:「那上帝是不是也能把這樣的業績給我?」
 

  劉傳道在每個月的禱告會中,也會帶領會友為「安逸的靈」、「欺騙的靈」、「偶像崇拜」禱告,希望弟兄姊妹能突破屬靈光景,不會再不求改變、上進,或懼怕傳福音。劉傳道也勉勵弟兄姊妹,要突破安逸是要付上代價的,要開始改變;要自己先經歷神,才能帶領別人經歷神。尤其在面對家人,一定要有「不和家人吵架、要服事家人」的見證。劉傳道自己也付上代價,讓當地未信的民眾看到教會真實所做的,漸漸地不再討厭教會,也覺得這個教會不一樣。
 

十二位小門徒

  劉傳道訓練、督導教會中12位小五以上的學生,起來成為服事小四以下的同工。在暑假課輔班中,這些小五生成為教導小四以下學生的小老師。他預計在明年寒假,聯合平時有一起禱告的台中城市復興教會、台中太平區的默想教會,舉辦150人、四天三夜的青年營會,並讓這些小門徒成為同工出來服事。他將邀請小門徒的慕道友父母們來到營會,讓他們看到自己孩子站在台上,希望讓父母們突破對自己孩子的看法,也培養這些年輕人有自信,對自己學校的課業也有信心。
 


小五生成為教導小四以下的小老師


 

禱告焦點:

  1. 為草屯榮耀靈糧堂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教會禱告,能走入人群,讓草屯民眾更多地接納,更深的喜愛。

  2. 求主聖靈充滿、運行在草屯,改變父母親教養兒女的觀念,也更多轉化草屯的家庭。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