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婚姻與家庭關係 — 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魏秀珍副教授

 
 
魏秀珍副教授
 
文、圖/羅鳳琳
 
  由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台北市愛絜照護發展協會所共同主辦的「2023永續•共享 新住民同城共學文化論壇」,於9月9日下午假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
 
  此次論壇由愛斯特居家長照機構負責人薛弼仁主持,知名企業家及萬華社區大學校長余宗澤並於開場致詞。論壇中有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系
楊聰榮副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魏秀珍副教授,以及長照機構、新二代青年等發表專題,並有6位新住民現身說法,分享多元文化經驗。
 
  本社節錄6位台灣新住民的故事,以及魏副教授對新住民婚姻家庭勉勵的重點,期盼台灣社會對新住民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納,肯定新住民的努力與對台灣的貢獻。

 
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及執行長周小雯

 耕莘文教基金會陳偉茵副執行長,也蒞臨會場致詞。
 
6位台灣新住民的故事
 
中國新住民-張菲
 「高薪靠自己 夢想無限大」
  張菲,來自中國的新住民,山東省德州市人,濟南山東大學國際酒店管理系畢業。曾從事北京媒體工作,因工作關係認識了台灣先生,嫁來台灣後,做過會計、作業員、開過日式餐飲店,工作薪資在3、4萬之間。
 
  後來進入居服員的工作,透過不斷學習、經驗累積,終於達到百萬年薪,為自己的家庭完成買房子的夢想。
 

 
屬貓的越南新住民-陳玉水
 「我的料理抓住總統的胃」
  陳玉水,來自越南的新住民。2010年來台讀書,畢業後從事語言教學,也和姊姊、同學在萬華合開一家越南料理店,蔡總統曾到她的店中用餐。曾於2019年國慶代表新住民上台領唱國歌。
 

 
柬埔寨三寶媽-潘喜玲
「活力新故鄉 我的斜槓人生」
  潘喜玲,來自柬埔寨的新住民,因認識在柬埔寨經商的台灣先生,2010年嫁來台灣。在柬埔寨她是高級翻譯,但來到台灣初期,卻只能做清潔工、社區保全、微信電商、直播主網拍等工作。
 
  自承進入婚姻後生活跌跌撞撞,生了3個孩子更是辛苦,夫家要她在家照顧孩子就好,但她仍不放棄自己夢想。目前除了做網拍,也從事翻譯、教書的工作。
 

 
泰國新住民-安蜜塔
 
在台多元文化 分享泰國傳統舞蹈
  安蜜塔,來自泰國的新住民,來台灣讀語文中心,從完全不懂中文,在讀華文一年之後,考上台灣師範大學華文語文學系,目前是師大3年級。自承讀書的過程很難。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她希望未來能擔任中文老師。
 

 
印尼新住民-林柔安
 「沈靜力量 喚起社會公平正義」
  林柔安,來自印尼,目前任職於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專員、全國家戶勞動產業工會秘書長。她在協會主要工作是:(1)協助移工申訴及轉換雇主;(2)陪移工開協調會解決與雇主、仲介的問題;(3)協助被家暴、性騷的移工報警或開庭;(4)在政府開設的聘僱中心,為移工翻譯、溝通,省下仲介費。另外,因移工沒有健保,她的協會也會幫助一些重病個案的移工支付醫療費用。
 

 
越南新住民-阮氏蘭英
 「深耕新台灣 永續新故鄉」
  阮氏蘭英,來自越南的新住民。畢業於河內外文大學英文系,在聯合利華公司工作。因喜歡台灣,沒有去法國留學,而來到台灣銘傳大學就讀,又從留學生成為台灣媳婦。目前在海洋科技大學及外貿協會(ITI)擔任越南語老師。
 
 
 
「我會幸福」移民婚姻與家庭關係 — 魏秀珍副教授分享
  很開心聽到這些姊妹們分享她們的創業和在台灣的新生活,在新一代的新住民,以及他們的第二代,如何維繫婚姻與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進入婚姻非常地辛苦,而男性在婚姻中有比較多的優勢,這是現實的狀況。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希望女性在婚姻的框架中能過得更好。
 
3個重要議題
一、婚姻需要預備
二、不同文化的挑戰
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一、婚姻需要預備
1. 對現況基礎認識
  台灣移民的婚姻(此處為學術用語,等同正式用語「新住民」,下同),跟政府的南向政策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產業發展,台灣移民配偶家庭的比例也因此漸增。
 
婚姻市場的現象
  男生與女生在婚姻選擇的過程中很像交易,例如:一般家庭都會希望男方的各方面條件比女方更好,因此形成「婚姻市場」的現象與概念(並非指實質上成為買賣)。
 
  很多國家的女性,可能覺得台灣男性的條件好、更有趣,也可能是因為就學、工作的原因來到台灣,然後結婚。無論如何,當進入婚姻,身心都是需要準備的。
 
2. 自己角色認識
  不論男女,婚姻關係中身心都需要準備,從一個人生活到雙人枕頭,身體上親密關係的調整,需要很多觀察和體諒。生活空間的共享,會有許多的不方便,也容易引起爭執。而了解和認識對方的生活習慣,卻不一定能接受,小到浴室拖鞋的放置方式、衣物脫下清洗的方式,有許多的不相同與衝突,都是需要溝通的。
 
家庭式的婚姻關係
  在台灣的華人文化中,婚姻家庭是以夫方為主,幫助男方成就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女性是嫁入男方家中而非男方個人,並且扮演多種角色的心理適應,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媳婦-侍奉公婆(男方父母親)
妻子(太太/老婆)-妻多以夫為貴
姻親-關係多且雜-原則在尊重
母親-華人重視教養孩子
鄰居-社區民眾的關注
 
  不同的文化有差異,文化沒有對錯,在婚姻中就需要合作和協商。所幸台灣人是友善的,也樂於幫助異國媳婦。
 
 
二、不同文化的挑戰-各種生活儀式
1. 一般家庭生活特色
飲食-很多樣
米食為主、每日三餐、節慶食物各不同
 
衣著-冬夏分明
每日沐浴更衣
 
居住行走-整潔勤掃
靠右行走、都市居住密度大
 
育樂-注重孩童、關心弱小
尊重長上、老人照顧需求漸增
 
2. 傳統生活儀式
三大節日:端午、中秋、農曆新年
 
重要生命儀式
生日、生產坐月子、生育滿月慶賀
 
傳統信仰規則
祭拜神明、祖先
 
  有的國家婦女不做月子,有的要做;有的做月子不能洗頭,有的一定要洗頭。有信主的新住民姊妹,必須為台灣公婆準備祭品,她只會說國語,公婆只會說台語,幸好在過程中先生一直幫忙溝通。這些差異是生活中的常態,沒有對錯,只是需要適應。
 
 
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想清楚再行動
1. 從自身開始-找正向的力量
  追求自己的幸福,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可以先求助自己的朋友、親人,能量從自我認同開始。今天6位姊妹們的分享,也是一個正向的力量。每一個結婚的女性都需要娘家的支持,這些姊妹們嫁到別的國家,對於自己父母家人卻只能思念。為她們的堅強,我們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2. 從周遭增大
  看到柬埔寨三寶媽,無意間斜槓就發展出強大的網拍事業,其實就要看見自己可以加分的地方,自己的哪一項任務最有效,哪個角色讓自己最快樂。
 
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找方法
  鼓勵各國的姊妹們,需要時就找生活中的好夥伴,除了舉辦今天論壇的各個主辦單位,官方還有內政部移民署、教育部的幫助,有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的查詢、生活適應輔導、外來人士在臺生活諮詢服務熱線、外籍配偶遭受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案件通報流程及辦理等等。另外也有「臺灣就是我家Taiwan is my home」臉書專頁,其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生活與創業故事,也可以上網瀏覽參考。
 
結語
  做母親的會把家庭文化從母國帶到異國新的家庭,台灣政府一直在鼓勵新住民,發揮出新住民的力量,也鼓勵做媽媽的到孩子的學校去,分享母國的文化。
 
  家庭的文化是可以傳承的,母親花時間陪著孩子成長,會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有發展力。孩子(尤其男孩)的智商,母親有決定性的關鍵,鼓勵媽媽們,藉著教育孩子,把自己的力量擴展出去。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