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緬甸 扎根台灣——訪南勢角靈糧堂的緬甸事工

 
許珍秀牧師(右一),以及趙齊實牧師(左一)、唐于飛師母(右二)夫婦與弟兄姊妹合影。
 
文/羅鳳琳採訪報導
圖/許珍秀牧師授權
(取自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臉書)
 

  生在緬甸的雲南女孩許珍秀,1984年來到台灣,開始了她讀大學、就業的新人生,艱辛地奮鬥著。幾年後,她把全家11個人陸續接來台灣,這個信主的緬甸華人家庭,就開始在台灣落地生根。
 
  2009年,透過趙齊實牧師,許珍秀回應了神全職事奉的呼召,並且重新燃起對緬甸的愛;2010年她進到靈糧神學院接受裝備。2010年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領受異象,要開拓南勢角的緬甸族群,就在2011年9月11日,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正式開堂,許珍秀傳道在那裡牧養,也從傳道成為牧師。雖然領受了緬甸事工的異象,但當時沒有多少緬甸華僑來聚會,緬語聚會一直無法持續。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2022年8月,開始有180多位緬甸學生來到台灣,到台北、台中、高雄的學校就讀,但也來到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聚會。這些緬甸學生,就像當年的許珍秀一樣,離鄉背景,終於來到台灣展開了一個有新希望的人生。
 



 
  珍秀牧師帶著異象等候了十多年,終於開始了緬甸事工。也因此,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成為一個極具特色的教會,台、緬相融(參見證影片「點亮心的盼望|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直接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台北靈糧堂的兩任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周巽正牧師,以及聖工聯席會主席朱黃傑都大力支持,體諒寄居的學生們,明白緬甸學生事工是走在神心意中。
 
  目前主日崇拜第一堂為國語,第二堂為中、緬雙語,會堂常坐滿了人,甚至要坐在地上。台灣的弟兄姊妹們、同工們非常支持緬甸學生事工
 
 






 
緬甸事工緣起
  當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珍秀牧師曾與在緬甸的楊小姐聯絡,得知當地生活困難,缺乏物資,就和教會弟兄姊妹商量,並且按著感動發動為緬甸奉獻,奉獻的款項就寄給楊小姐,由楊小姐購買和發送物資,當時只能在當地買到米、蛋、油,非常不容易。楊小姐也會將所幫助的人名、孤兒院的資料和照片寄回教會。
 
  後來楊小姐提到,僑務委員會來找她合作「高職僑生建教專班(3年高職+4年科大)」,藉由緬甸的僑校教中文,也介紹緬甸學生來台就讀。
 
(註:僑務委員會的新南向策略,是建立僑社、僑校、僑(臺)商及留臺校友會等的綿密社群網絡,上述高職僑生建教專班,即為其人才培育計劃。可參行政院資訊: 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29dfe104-0940-4f6f-9efe-a36c95313e6a
 
  去年(2022)8月,透過緬甸僑校的合作,有180多位緬甸高中學生來台灣讀書,他們的父母也事先透過楊小姐和珍秀牧師視訊連絡,明白學生們在來到台灣之後,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會負責照顧他們。這些學生來自緬甸的克欽族(其中包含景頗、傈僳、拉胡、拉旺… 等雲南的少數民族),90%是基督徒。
 
緬甸學生的牧養
  緬甸學生的人數眾多,牧養以主日崇拜及會後的聚集為主。主日崇拜會由珍秀牧師以華語傳講信息,大姊許冬秀、二姊許春淑、三姊許閏秀、弟弟許志誠、九妹許晶秀、同工董姊妹輪流擔任緬語翻譯。
 


 
  緬甸學生不僅需要屬靈生命的牧養,在實質上經濟的供應真的需要「養」。父母給他們的金錢其實並不足夠,多數學生都需要打工,而打工的薪資也很微薄。半工半讀的生活,除了經濟上的困苦,還有要學會中文、完成學校課業的壓力;主日能來到教會聚會,真的是恩典。曾有學生來到教會,說自己「已經2天沒吃飯了」,而學校裡老師的幫助也是有限的,主日中午教會的愛筵,對他們來說竟是重要的一餐。
 
 
  面對學生們靈裡、身體的饑餓,珍秀牧師的全家人幾乎全員擺上,甚至自掏腰包,每個主日中午都要煮愛筵,預備超過200多份的便當。教會的弟兄姊妹、同工們也全力支持,不僅奉獻,也會在主日崇拜後留下來,服事緬甸學生。
 
  除了南勢角靈糧堂(今年10月已從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獨立成為分堂)的弟兄姊妹奉獻,母堂台北靈糧堂也有補助。珍秀牧師也尋求「1919食物銀行」、「安得烈慈善協會」(食物銀行)等機構的幫助,每個月供應學生數次麵包等食物,只是仍然不夠,需款孔急。
 


 
  今年來台的緬甸學生,高一生台北有159位,桃園有167位;高二生有201位。明年將會有約1千位來台。相信這是極大的宣教機會,神也必親自供應。
 


 
禱告焦點:
1.為南勢角靈糧堂的弟兄姊妹祝福,並且膏抹許珍秀牧師、王黎明弟兄夫婦,格外保守他們身心靈健壯;也為緬甸事工團隊,許志誠、許冬秀、許春淑、許閏秀、許晶秀、董姊妹等人祝福代禱,求主加倍供應他們的需要。
 
2.求主賜福南勢角靈糧堂和他們的宣教緬甸事工,賜下夠用的恩典和經費。
 
3.求主賜福每一位緬甸學生,帶領他們辛苦的打工、讀書輪班生活,供應他們一切需要,更培育他們成為天國的人才,在台灣生根建造,未來要祝福台灣、祝福緬甸。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