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 呼籲全球教會回應大使命


  【綜合報導】第四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The Fourth 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簡稱L4)於22至28日在韓國首爾一連7日舉行,大會以大使命為主軸,論及領導力、門訓、城市宣教、性議題、社會公義、下一代及科技等等。

  來自200個國家,超過5,000人聚集於首爾,大會也利用虛擬技術,讓其他人在線上與會。大會發佈了《大使命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the Great Commission),發表《首爾聲明》(The Seoul Statement)及《協作行動承諾》(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Commitment)。今年大會主題為:「讓教會一同宣揚並彰顯基督」。
 
  洛桑運動全球執行長吳英錫博士(Dr. Michael Oh)在洛桑運動50週年時提到「神的信實」及「人的忠心」,每次大會藉著聲明來表明忠於神的話語,而忠誠的關係使基督的身體不再分裂,然後基於這份忠誠的關係來向未得之民傳福音。

  來自加納的洛桑運動副主席阿德萊耶博士(Femi Adeleye )表示,縱觀歷史,禱告總在重大的宣教之前,教會不能也不敢用策略或計劃來取代熱切的禱告。經歷聖靈澆灌、神蹟奇事之後,就見證主耶穌基督。無論教會身處的世界如何,基督徒都必需繼續宣揚悔改的福音他呼籲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基督徒悔改並回歸聖靈。

第四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於首爾舉行。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洛桑運動全球執行長吳英錫博士為大會致詞。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大使命狀況報告
  根據《大使命狀況》報告審視了世界基督教據當前的趨勢,世上有超過 4成人尚未接受福音,大約97%宣教士卻向「已得之民」傳福音。該報告顯示了基督教和宣教士南向的流動,美國仍是差派最多宣教士的國家,接下來的是巴西、韓國、菲律賓和奈及利亞。根據「約書亞計畫」(Joshua Project)的數據,目前世上仍有 33億人尚未聽聞福音,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基督教發展最快的地區。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預計到 2060 年,超過4成基督徒將定居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報告認為「每個考慮宣教的人不僅必需考慮非洲如何參與,而非洲人自己也必需準備好站在宣教的前線。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上大多數未得之民群體。印度有超過6成宣教士在本土工作,當地宗教、根深蒂固的種姓社會結構,以及世俗和多元化的背景,讓印度基督徒面臨更大的迫害,同時也成為宣教的機遇,而巴基斯坦則有嚴苛的褻瀆法。報告預計未來幾十年,南亞仍是福音傳播程度最低的地區。
 
  海外基督使團(OMF International)全球特使馮浩鎏博士(Patrick Fung)點出「多中心全球使命」,他在報告中表示,「使命從一開始就是多中心的。儘管初代教會一開始在耶路撒冷傳福音,但在逼迫下,迫使教會分散到各地,向散居海外的猶太人傳福音,然後基督徒來到安提阿向外邦人傳福音。保羅從那裡展開了宣教之旅,建立教會,而這些教會又繼續進一步傳福音。」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宣教士來自基督徒佔少數的國家,每種文化都有特權參與大使命。

  傳福音另外一種方式是僑居,基督徒可能因著飢荒、戰爭、逼迫、尋找工作機會或家庭而移民。根據《世界移民報告》, 2020 年的國際移民數字為 2.8億,基督徒移民後會向當地人見證福音。報告也將貧窮趨勢連於大使命,全球極端貧困人數已從1990 年的 20 億減少到 2019 年的 10 億。大使命不僅解決個人的靈性需求,而且還解決身體、社會和經濟等問題。

  報告又提到人工智能(AI)和科技發展對信仰的影響。全球已有大約 6成人連接到互聯網,人們可以輕鬆地用母語閱讀和聆聽聖經,雖然AI有助於信息的傳遞,但生命的改變在於聖靈的能力。

基督教發展移至南半球。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前往未得之民傳福音的宣教士仍然很少。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全球福音策略
  世界福音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全球大使滕德羅主教(Bishop Efraim Tendero)從5方面呼籲教會改革福音策略:
一、福音應從傳道人的主導變成每個人的事工;
二、基督的身體回歸耶穌的權柄,合而為一,一同建立神的國度;
三、從有名無實的門徒訓練,轉為激進地轉化生命的門訓;
四、面對教會的老化,領袖要重新對齊,刻意讓年輕一代參與教會;
五、毫無隱藏,活在光明中,活出純潔和正直的生活。
 
  湯普森教授(Dr. Denise-Margaret Thompson)勉勵教會裝備Z世代進入使命。Z世代佔全球人口逾30%,其中4分之1在南亞,6成非洲人為25 歲以下,印度Z 世代人口比美國整體人口還多。此外,Z世代是數位世代,也是從小接觸社會創傷的世代,他們擁有屬靈覺醒意識,卻拒絕有組織的宗教。他們喜歡協作空間,要求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重視主管的真實性和透明度,盼望有歸屬感、領導力、和平和真正透明的關係,並高度關注社會不公的議題,正正就是耶穌的教導。湯普森教授提醒教會領袖要讓Z世代充分參與,教導他們對神有堅定的信心,對真理有正確的認識;教導他們禱告;然後讓他們投入宣教,使別人也成為主的門徒。

  L4也舉行了「神的使命由聖靈賦予能力」宣教研討會。面對世界加速發展及人口變化,美國奧羅羅伯茲大學校長(Oral Roberts University)、「靈力21」(Empowered 21)全球主席威爾遜博士(Dr. Billy Wilson)強調教會應加速與聖靈同工,初代教會的基督徒相信耶穌復活,福音具有靈活性和擴展性,他們勇敢地順服聖靈,合一而一;加納三一神學院院長(Trinity Theological Seminary)賈杜牧師(Rev. Kwabena Asamoah Gyadu)分享到當初基督十字軍教會(Musama Disco Christo Church)由前衛理公會成員建立,他因經歷屬靈的復興而被逐出教派,賈杜牧師表示耶穌並未撇下非洲成為孤兒(參約14:18),聖靈成為他們的保惠師,他把非洲的復興總結為:「(非洲人)相信神的應許,相信應許會成就,相信他們可以經歷這些應許。」帶來非洲在宣教上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馬來西亞衛理公會榮休會督、洛桑運動國際理事華勇(Yung Hwa)表示,自福音傳入倫巴旺族以來,馬來西亞經歷了4次復興,以致東馬教會增加了超過一百萬個信徒。他提問:「這些復興的故事與新約聖經有什麼分別?這些故事並不是個別例子,過去100年,在非洲、亞洲、南美洲和中東不斷重覆發生;而我們的福音事工、外展工作、植堂和策展,給了聖靈多少空間?」
 
  「復興歐洲」(Revival Europe)總監、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簡稱IFES)歐洲福音培訓統籌布蕾兒(Sarah Breuel)強調:「只有神才能帶來復興,但我們可以為此做好準備,為此禱告,透過個人和集體的悔改來消除障礙。」為回應葛理翰牧師的信念:「如果我們跪下來相信禱告,就可以改變事態的進程。」L4自3月起舉行線上247禱告會,為期6個月,呼籲基督徒為自己、家人、朋友、社區和全世界禱告。


  禱告焦點:
  1. 求主興起全球教會進入大使命,同心合意禱告,運用諸般的智慧傳揚福音。
  2. 求主幫助教會如何同心配搭,造就亞洲教會及Z世代的復興,使福音在末世能夠有效地傳播。
 
國家雖受逼迫,福音仍然興旺。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洛桑大會有超過5000人與會。圖/來源:facbeook@lausannemovement
 

《禱告週報》第111期
2024.09.30
  1. 2024訪韓培靈會(一)成為與主連結的蒙福人
  2. Prayer Storm:站立得穩 得地為業
  3. 在失誤的世界中與神同行
  4. 第四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