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四二 台灣屬靈復興:雜質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四二
台灣屬靈復興:雜質
台灣屬靈復興:雜質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png)
「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林後12:7)
雜質,是神美麗的創造、成功生命的要素。
當年,為了瞭解神如何把生物體內的廢物,如:「焦磷酸」加以利用,成為循環能源,我的實驗室決定解開它的水解酶結構。
首先,我把一個重金屬摻雜(Doping)在該酶內,再以X-光照射,解析其繞射數據,定出此酵素所有原子的3度空間位置。這個工作結果榮登世界最頂級的《自然》(Nature)雜誌,是我服務單位創院30多年來的唯一,至今還沒有人打破的紀錄;我們的結構模型也進入專業教科書。如果不是那顆「雜質」鑲在該蛋白質內,得不到這些結果。
接著,我們再把一個螢光分子黏在該酵素內,觀看其單一分子(Single molecule)的螢光變化,偵測出其作用功能的即時(Real time)動態機制──您能想像作為第一個看到那單一顆(請注意:是單一顆喔)微小酵素分子動態時的感動嗎?這顆螢光分子「雜質」,使我們成為台灣少數世界級奈米生物(Nanobiology)的前沿實驗室。
「雜質」在酵素作用時發出閃爍,實在太漂亮了;「雜質」真是神偉大的創造。
其實,「Doping」(摻雜)是科技人掛在口頭上的常用英語術語。這字意思:在純的本質半導體內引入雜質(Dopant),以優化其電屬性。因為加這雜質的秘訣,台灣半導體技術執世界牛耳,成了護國神山。
雜質,是神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
純鐵,軟趴無力,被人削鐵如泥。加了碳,便成硬鋼,不再恨鐵不成鋼。若加上特殊金屬就成合金鋼,其硬無比,再進一步造型,可得狄仁傑保家衛國的亢龍鐧神器──古今鑄劍專家都深知「雜質」之妙也。
北歐漁夫捕獲海魚,以船運至西歐出售,沿途魚隻死亡率常過高,造成魚損。於是,漁夫將魚缸內放置一條肉食性鯰魚,魚貨為了生命,紛紛奮力游避,得以倖存,魚夫復得高價報償──管理學稱這方法為「鯰魚效應」。這條鯰魚就是那缸魚得以保值的「雜質」。
「雜質」之效,信手拈來,連《聖經》都有喔。
《新約》中的保羅,得助於神在他身上安插一根「雜質」,他稱之為「肉中刺」(林後12:7-9)。這刺使他在得到至大啟示時,保持謙卑為懷,並在軟弱時,有神的能力覆庇。《舊約》中有更多說誠實話的真先知,他們向威武的君王、懦弱的百姓直言認罪悔改之道,無畏地伸張神的公義與愛。他們是異於當代的「雜質」,確保神的真道不墜。
上世紀最偉大的佈道家葛理翰(Billy Graham),在其《葛理翰的領導祕訣》第1章,就承認自己一生犯的最大錯誤,得罪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便成立諮詢小組來監督自己;他每年欲求見杜魯門致歉而未果,直到杜魯門去世前才共進一次言語不多的早餐。杜魯門和這個諮詢小組是提醒葛理翰的「雜質」,使他成為基督教史上向最多靈魂說話的佈道家。
當年,耶穌在聖殿斥責擁權者,祂成就人類永遠最偉大的「雜質」。
教會需要「雜質」,教會也理為當代「雜質」──我以此自勉。
雜質,是神美麗的創造、成功生命的要素。
當年,為了瞭解神如何把生物體內的廢物,如:「焦磷酸」加以利用,成為循環能源,我的實驗室決定解開它的水解酶結構。
首先,我把一個重金屬摻雜(Doping)在該酶內,再以X-光照射,解析其繞射數據,定出此酵素所有原子的3度空間位置。這個工作結果榮登世界最頂級的《自然》(Nature)雜誌,是我服務單位創院30多年來的唯一,至今還沒有人打破的紀錄;我們的結構模型也進入專業教科書。如果不是那顆「雜質」鑲在該蛋白質內,得不到這些結果。
接著,我們再把一個螢光分子黏在該酵素內,觀看其單一分子(Single molecule)的螢光變化,偵測出其作用功能的即時(Real time)動態機制──您能想像作為第一個看到那單一顆(請注意:是單一顆喔)微小酵素分子動態時的感動嗎?這顆螢光分子「雜質」,使我們成為台灣少數世界級奈米生物(Nanobiology)的前沿實驗室。
「雜質」在酵素作用時發出閃爍,實在太漂亮了;「雜質」真是神偉大的創造。
其實,「Doping」(摻雜)是科技人掛在口頭上的常用英語術語。這字意思:在純的本質半導體內引入雜質(Dopant),以優化其電屬性。因為加這雜質的秘訣,台灣半導體技術執世界牛耳,成了護國神山。
雜質,是神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
純鐵,軟趴無力,被人削鐵如泥。加了碳,便成硬鋼,不再恨鐵不成鋼。若加上特殊金屬就成合金鋼,其硬無比,再進一步造型,可得狄仁傑保家衛國的亢龍鐧神器──古今鑄劍專家都深知「雜質」之妙也。
北歐漁夫捕獲海魚,以船運至西歐出售,沿途魚隻死亡率常過高,造成魚損。於是,漁夫將魚缸內放置一條肉食性鯰魚,魚貨為了生命,紛紛奮力游避,得以倖存,魚夫復得高價報償──管理學稱這方法為「鯰魚效應」。這條鯰魚就是那缸魚得以保值的「雜質」。
「雜質」之效,信手拈來,連《聖經》都有喔。
《新約》中的保羅,得助於神在他身上安插一根「雜質」,他稱之為「肉中刺」(林後12:7-9)。這刺使他在得到至大啟示時,保持謙卑為懷,並在軟弱時,有神的能力覆庇。《舊約》中有更多說誠實話的真先知,他們向威武的君王、懦弱的百姓直言認罪悔改之道,無畏地伸張神的公義與愛。他們是異於當代的「雜質」,確保神的真道不墜。
上世紀最偉大的佈道家葛理翰(Billy Graham),在其《葛理翰的領導祕訣》第1章,就承認自己一生犯的最大錯誤,得罪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便成立諮詢小組來監督自己;他每年欲求見杜魯門致歉而未果,直到杜魯門去世前才共進一次言語不多的早餐。杜魯門和這個諮詢小組是提醒葛理翰的「雜質」,使他成為基督教史上向最多靈魂說話的佈道家。
當年,耶穌在聖殿斥責擁權者,祂成就人類永遠最偉大的「雜質」。
教會需要「雜質」,教會也理為當代「雜質」──我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