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之路(下):把祭壇扛在肩上



祭壇之路(下):把祭壇扛在肩上
 
文/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整理


  接續前文「祭壇之路」,談到基督徒如何分別為聖,禱告風暴(Prayer Storm)的詹姆斯·阿拉迪蘭(James Aladiran)牧師透過亞伯拉罕一生築壇的故事,說明基督徒如何扛起祭壇,帶來屬靈的影響力。

  縱觀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一生,他只做兩件事:支搭帳棚和築壇。雖然神稱他為先知,但聖經從沒記載他發出任何預言,相反,他整個人生都承載了神的信息。在尋找人生命定的過程中,他藉由神的靈邁向應許之地,劃出地界。

重建公義的祭壇 取代邪惡祭壇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
 
創世記12:4,6


  亞伯拉罕來到示劍,「地方」的希伯來原文是「maqom」,意思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然而,在亞伯拉罕來到之前,這個地方已經「神聖」。古人一般都會接觸靈界,崇拜某些神祇或偶像,而當時的迦南人極有可能在示劍設立邪惡的祭壇。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創世記12:7


  以上的經文教導我們,要得地為業,必先在靈界取得管治權。神將亞伯拉罕引導到這個被迦南人視為神聖的地方。當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後,應許將這片土地賜給他的後裔,亞伯拉罕就築起了公義的祭壇,在靈裡面劃定了這片疆土,宣告神的權柄,以致於後來雅各「到了一個地方」(參創28:11),是為了逃避他的哥哥以掃,而那地方就是亞伯拉罕築壇之處。

  來到新約,弟兄姊妹不僅僅是來到某個場所才築起祭壇,而更重要的是,基督徒本身就是一個祭壇,因為身體就是聖靈的殿。我們可以在飯店房間、汽車內築起祭壇,潔淨並得著屬靈的權柄。祭壇的能力在於持續不斷地獻祭,而獻祭需要祭司。





把祭壇扛在「肩頭」上
  「示劍」是亞伯拉罕建造第一個祭壇的地方,意思是「肩膀」。在撒母耳記下6章,大衛要將約櫃送回以色列,他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造了一輛新車,並將約櫃放在車上。為什麼他有這種想法呢?原因是非利士人把約櫃擄去,然後發生瘟疫,他們就用牛車把約櫃送回去。這個方法並不是神原先的吩咐:約櫃必需由祭司抬在肩上

  現在教會同樣採用「仇敵的方法」或世界的模式來服事。教會可能渴望神的同在,卻不願意付上聖潔的代價,追求神的同在,例如台上的穿著、在社群媒體上所發佈的不當內容,全都展現了「肉體」。儘管他們的社交平台上有過百萬的追隨者,人氣旺盛,卻不代表天上會垂聽他們的聲音。如果某個傳道人或敬拜領袖在私生活與聖經的標準不符,即使所講的道在神學上正確,卻在屬靈上產生謬誤,即使奉耶穌的名說話,很可能也讓弟兄姊妹的心偏離神。

  神的事工不能靠著肉體或世界的系統來完成,錯誤的方法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在運送約櫃途中,烏撒試圖伸手扶住約櫃,結果被神擊殺。約櫃停留在俄別以東的家,蒙神大大的祝福,大衛最終明白到,問題不在於約櫃,而是運送的方法,意味著我們要正確地回應並承載神的同在。

  約櫃應當放在祭司的肩膀上,承擔重量。當約櫃放在車上時,是由人來決定約櫃的速度和方向;但當約櫃是由祭司抬在肩上時,重量會直接影響步伐和行動。神的同在應當主導我們的步伐和行動,而不是隨著我們的心思前行,因為這份重量限制了我們的行動,使我們用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服事祂。

  許多領袖的肩膀上缺乏這份「重擔」,盲目模仿潮流,追求線上的瀏覽量和點擊率。如果祭司的肩膀上有重擔,會感受到痛苦,是一種犧牲。因此,築壇意味著要擁抱犧牲,培養一種「渴望神」的生活模式,成為生命的條件反射。以咖啡癮為例,人不會天生喜歡咖啡的苦味,而是重複飲用,養成習慣,甚至產生依賴。

  同樣地,我們也能夠訓練肉體,「對尋求神上癮」,以至於當我們沒有進入神的同在時,肉體會自動提醒我們缺少了什麼,有什麼不對勁。而關鍵在於紀律,透過禱告、敬拜和讀經親近神。缺乏屬靈胃口是生病的徵兆,正如我們失去食慾,代表身體出了毛病一樣。真正精彩的聚會不應該僅僅以當下的感受來判斷,而是當聚會結束後,人是不是對神持續不斷地渴望。





扛起祭壇 帶來屬靈的影響力
  「扛起祭壇」意味著我們的生命應當圍繞著神的同在(約櫃),而不是將神的同在納入我們的時間表,儘管生活充滿著挑戰。阿蘭迪蘭牧師育有4個孩子,他將祭壇列為優先,就必需等孩子入睡後,在深夜或者清晨,甚至利用長途的通勤時間來尋求神。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
 
以賽亞書9:6


  身為祭司,就要隨著我們的腳步築壇,而且奉獻不可或缺,肩膀必定會沉下來。「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表明神的權柄要藉由祭壇的代價來承擔,管治神所賜的產業。鼓勵每個人設定具體的目標,委身於持續的禱告,每天從30分鐘開始,建立禱告的習慣,並規劃長時間的禱告。

  禱告是一個信心的行動,即使看不見神,觸摸不到祂,也無法感受祂的同在,仍然要相信祂在聆聽。持續向祂說話,大大地討神的喜悅。當我們感到枯燥,或沒有任何超自然經歷時,仍然堅持不懈,神也會因此感動。訓練肉體,克服無聊的感覺,轉向聖靈,能力就會如江河般湧流出來。

  禱告焦點:
  1. 求主興起弟兄姊妹成為祭司,將約櫃扛在肩膀上,願意付上禱告旳代價,持守信心,帶下神的同在,並經歷聖靈的能力。
  2. 求主帶領教會效法亞伯拉罕,築起公義的祭壇,與邪惡的祭壇抗衡,得地為業,藉著神所賜的權柄,轉化屬靈的氛圍。


The Way Of The Altar | James Aladiran影片鏈結

【本信息經Prayer Storm授權分享予華人教會】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