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五四 台灣屬靈復興資產:「光復節」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五四
台灣屬靈復興資產:「光復節」
台灣屬靈復興資產:「光復節」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png)
「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太5:44)
「台灣沒有光復節」,前內政部長這麼說。
身為在台「福音工作者」(Free lancer),我認為台灣教會應有屬靈「光復節」。
作為凱達格蘭的後裔,我父親曾告訴我:「咱唭哩岸潘氏村子一半以上受洗過。」而且是「阿斗仔」施洗的喔。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第一代基督徒,直到父親晚年相告,我才降格為「信二代」;家父只是忙於顧家而失聯的神兒女。但守約施慈愛的主,在他晚年把他再找回家。每近家父母忌日,我都想起他們,好似在過「屬靈光復節」──這是我父母留給我們潘家的屬靈資產(Legacy)。
台灣的教會,又怎可沒有屬靈「光復節」?
19世紀,基督新教的馬雅各醫師來台叩關,在南部傳道,後馬偕醫師往北至淡水、李庥牧師至東部宣教,他們歷盡艱辛、受逼迫與生命威脅,但結的福音果子,都是整村信主。他們得到一個共識:「台灣人的心最軟、最容易接受福音與信耶穌,都是全村歸主。」──台灣有可以全然基督化的潛力;這是台灣最美的屬靈資產。
日據時代,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台灣推動殖(皇)民運動、神道教,建神社、以天皇為尊;有的教會屈從,但更多愛主的神兒女以及聖教會為維護真理而選擇關閉教堂,其大義令人凜然而敬。
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一齣悲劇。在東亞戰場,日軍單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一城就屠殺了30萬人;日據時代的台灣,也有40萬人受害,那是一場何等浩劫。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當時領導抗日的總統蔣介石,竟跌破世人的眼鏡,不求賠償,反倒採取了饒恕日本人的政策。
蔣自承深受儒家思想薰陶,以恢復傳統中華文化為己任,理當知道孔子對於公義的處理原則:「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論語·憲問》),他卻行「以德報怨」:除幾位主要軍國主義戰犯外,他遣送日本海外軍民返鄉,也為社會安定,保留原有天皇制度,以利戰後重建。
在動亂世代,每個人都有不堪、爭議之非;身為領導人物,更需概括承受周圍他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罪惡與道義咎責。作為習於批判的自由主義者,我很難對蔣盡情鞭屍而下。
蔣在迎娶宋美齡之前,答應岳母願與夫人勤讀《聖經》。他果然終身未逾,甚至指定《聖經》、《荒漠甘泉》作為身後的陪葬物。他也不以福音為恥,親筆勸人恭讀《聖經》;在晚年認罪悔改,每年復活節以國家元首之尊,親自發表一篇福音信息。他更循基督的訓誨「要愛你們的仇敵」,寬恕了昔日戰場上的敵人──他以《聖經》的教導,超越了傳統中華文化的修為。
當我看到美國總統高唱「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心中響起的竟是「MAGA」(Make Agape Great Again,讓神的愛(Agape)再次偉大)──我們國家的總統弟兄,曾經做過的見證,是台灣教會屬靈復興的「資產」(Legacy)。
台灣教會需要有個屬靈「光復節」,把「屬靈資產」給光復(Revival)。
「台灣沒有光復節」,前內政部長這麼說。
身為在台「福音工作者」(Free lancer),我認為台灣教會應有屬靈「光復節」。
作為凱達格蘭的後裔,我父親曾告訴我:「咱唭哩岸潘氏村子一半以上受洗過。」而且是「阿斗仔」施洗的喔。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第一代基督徒,直到父親晚年相告,我才降格為「信二代」;家父只是忙於顧家而失聯的神兒女。但守約施慈愛的主,在他晚年把他再找回家。每近家父母忌日,我都想起他們,好似在過「屬靈光復節」──這是我父母留給我們潘家的屬靈資產(Legacy)。
台灣的教會,又怎可沒有屬靈「光復節」?
19世紀,基督新教的馬雅各醫師來台叩關,在南部傳道,後馬偕醫師往北至淡水、李庥牧師至東部宣教,他們歷盡艱辛、受逼迫與生命威脅,但結的福音果子,都是整村信主。他們得到一個共識:「台灣人的心最軟、最容易接受福音與信耶穌,都是全村歸主。」──台灣有可以全然基督化的潛力;這是台灣最美的屬靈資產。
日據時代,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台灣推動殖(皇)民運動、神道教,建神社、以天皇為尊;有的教會屈從,但更多愛主的神兒女以及聖教會為維護真理而選擇關閉教堂,其大義令人凜然而敬。
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一齣悲劇。在東亞戰場,日軍單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一城就屠殺了30萬人;日據時代的台灣,也有40萬人受害,那是一場何等浩劫。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當時領導抗日的總統蔣介石,竟跌破世人的眼鏡,不求賠償,反倒採取了饒恕日本人的政策。
蔣自承深受儒家思想薰陶,以恢復傳統中華文化為己任,理當知道孔子對於公義的處理原則:「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論語·憲問》),他卻行「以德報怨」:除幾位主要軍國主義戰犯外,他遣送日本海外軍民返鄉,也為社會安定,保留原有天皇制度,以利戰後重建。
在動亂世代,每個人都有不堪、爭議之非;身為領導人物,更需概括承受周圍他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罪惡與道義咎責。作為習於批判的自由主義者,我很難對蔣盡情鞭屍而下。
蔣在迎娶宋美齡之前,答應岳母願與夫人勤讀《聖經》。他果然終身未逾,甚至指定《聖經》、《荒漠甘泉》作為身後的陪葬物。他也不以福音為恥,親筆勸人恭讀《聖經》;在晚年認罪悔改,每年復活節以國家元首之尊,親自發表一篇福音信息。他更循基督的訓誨「要愛你們的仇敵」,寬恕了昔日戰場上的敵人──他以《聖經》的教導,超越了傳統中華文化的修為。
當我看到美國總統高唱「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心中響起的竟是「MAGA」(Make Agape Great Again,讓神的愛(Agape)再次偉大)──我們國家的總統弟兄,曾經做過的見證,是台灣教會屬靈復興的「資產」(Legacy)。
台灣教會需要有個屬靈「光復節」,把「屬靈資產」給光復(Reviv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