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五五 「先知」知多少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五五
 
「先知」知多少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約3:11)
 
  台灣是個宗教之島。台灣人對宗教的熱誠、瘋狂,絕不亞於世界任何地方;例如:瘋媽祖、迎王船、射蜂炮、炸寒單,都是百萬人級的陣仗啊。但身為基督福音工作者,我常問:為何屬靈復興的「熱誠」並沒有燃燒在台灣社會裡?
 
  早期宣教士來台時,有原住民部落全村歸主的紀錄;我的老家「唭哩岸潘氏村子」有一半以上族人受洗過(參本專欄前期)。到了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那段動亂時期,但見滿街身穿福音背心、沿街呼叫「信耶穌、得永生」,那何等熱鬧景象深深直印在我年幼心靈,永無法忘懷。直到基督徒蔣老總統崩逝,全島哀號驚懼,葛理翰牧師即時自美國來台佈道、撫慰民心,才在小蔣總統弟兄的處變不驚呼籲下,收攝惶恐,全國拭淚前行。當時民調為:超過10%台灣人自認是基督徒的信仰高峰。可惜,過此再也沒有如是榮景;台灣基督徒人口還一度驟降至2%。近期,2024年度教會內、外兩份調查報告,則指台灣基督徒人口僅在5-7%上下,但弔詭地,教會數目竟然增加哩—這樣違反統計學的困惑,到如今還沒有屬靈長輩提供一個合理解釋。
 
  回顧我牧會近30年以來,知道台灣自從經濟奇蹟、晉升亞洲四小龍後,其實教會一直很忙碌、各種大小聚會總是光鮮亮麗、自嗨不已。全球各號先知人物也絡繹不絕於途,廣受教會歡迎—台灣是「先知樂園」啊;但,何以台灣屬靈復興依舊遲延、基督徒人口仍然不升反降?顯然,「我們(先知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太11:17)台灣的「教會」和「社會」都是「會」,但屬不同頻調。
 
  身為科學研究者,我的工作是「尋找規律性」。以「綜合分析法」(Meta analysis)歸納,這些遠來先知的「信息規律性」大抵如是:「我是先知,神向我啟示有關台灣教會的命定是xxx;你們也可以是先知—先知順服先知,阿們。」
 
  台灣以「中小型製造業」舉世知名;於是乎,台灣教會經由外來大先知催化,製造了許多見微乏著的小先知,雖拓殖不少中小型教會,卻也大量流失曾有的人口,造成「教會數目增加、聚會人數減少」的奇特弔詭—是教會歷史新典範、台灣新奇蹟嗎?有人還是樂觀地解說為:「人們不進來,教會就走進去」啊,聊以自慰。—實則,台灣出了太多先知帶著自我「異象」出來開教會;先知密度太高,就沉澱下來,這是化學反應的基本常識。
 
  「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我相信,土番鴨早已知春意將臨──台灣教會要屬靈復興,與其問道於盲、迷信遠來洋先知,不如聽聽那些本土第一線福音工作者們吐吐的口水,然後如保羅在遇見主耶穌時的大聲呼喊:「主阿!我當作甚麼?」(徒22:10)。讓主親自告訴我們答案,驀然回首將在偏鄉僻壤處。
 
  主耶穌是最偉大的先知。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