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時代因應之道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記者趙錦漢線上報導】在2025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講員們透過靈性操練、AI發展及以色列集體農場「基布兹」(Kibbutz)的例子,盼望弟兄姊妹在震盪時代,以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為因應之道。
焦慮到盼望:動盪時代中的靈性操練
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教授表示,弟兄姊妹普遍將神理解為「救贖主」,相對忽略了「創造主」的角色。而多項國際組織的研究也表明,氣候變遷、污染、生態系統崩潰等環境震動衝擊全球經濟,同時也對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產生「生態焦慮」(eco-anxiety)。周教授提出7項愛地球的靈性操練:
一、敬畏創造
神認為祂的創造「甚好」,我們應當從創造中看見神的手,藉著每日觀看大自然景物,默想神的話語,例如詩篇24篇1節。 二、與受造界同讚美
恢復與萬物合一的敬拜。詩篇148篇指出,天地的萬物都要讚美耶和華。我們可以在晨禱或傍晚時份,走入自然中禱告,與大自然的動植物一起讚美祂。 三、節制中得自由
從消費轉向感恩,每週操練「環境安息日」,不購物、不開車、不浪費,用禱告與感恩代替消費。
四、恢復與土地的連結
五、擴展愛的鄰舍
六、智慧與受造界同行
七、在盼望中更新
求主引導我們操練敬拜造物主,與天地萬物一起讚美神,並在震盪中為地球出一分力。
周學信提出7項愛地球的靈性操練。圖:禧年基金會在AI震盪中的盼望
陸家珩博士自稱「初代教改產物」,如今她站在破口中,成為學校、學生和職場之間的橋樑。108 課綱上場不久,AI聊天機器人迅速普及,世界變動的速度遠遠快於人類的學習力與適應度。
面對焦慮,終身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必備的能力。然而,單憑學習仍不足以應對,需要找到一個不變基石: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彌迦書 6:8
人要先好憐憫,才能看見不公不義,進而思考如何改變,而且必需與神同行,避免愛心氾濫或自以為義,存謙卑的心才會願意聽神說話,然後行出來。
陸博士認為,生成式 AI 是既有能力的加成與提升,但如果個人能力或底蘊不足,就無法判別對錯,最終人要做決策並為此負責。
AI世代能促進社群之間重新溝通。108 課綱下的首屆學生快畢業,由於40至50 歲以上的人底蘊較足,面對AI衝擊相對較小,盼望他們能幫助下一代。而面對社會老齡化,資方也可以考慮彈性工時或居家工作,避免勞工因照顧家庭或提早退休而失去社會勞動力。
108 課綱的特色為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陸博士認為學生的基礎能力不如以往,例如文字理解能力很弱。要培養學生具備廣泛閱讀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時成年人也要克制自己,不要過度依賴 AI,以免大腦被外包。
求主引導我們有智慧運用AI,並靠著神這不變的基石,培育下一代。
陸家珩博士認為AI發展衝擊了108課綱的學生,盼望上一代與他們同行。圖:禧年基金會以色列Kibbutz 的社群抗震力
TXI Center(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創辧人兼董事長林榮恩以Kibbutz社群為例,說明抗拒震盪的關鍵不在於富裕,而在於制度的設計讓人在危機中有更強的緩衝力,例如以色列從70 至 90 年代經歷高通膨、失業、債務壓力和農業衰退,Kibbutz社群的生活穩定度、教育水準和社會安全度都高於全國平均。以下為Kibbutz 緩衝力五大要素:
一、內部社會安全網
成員撥出部分薪水設立基金,建立社會安全網,涵蓋醫療、教育和基本生活費。即使失業也不致陷入貧窮,例如當90年代經濟衰退時,Kibbutz 的貧窮率不到全國平均的一半。
二、集體經營與風險分散
三、社群團結與資源共享
四、共享基礎設施
五、長期投資教育資源
Kibbutz 並不是沒有受到衝擊,而是把危機社會化。當社會的風險被分攤到群體中,個體不再孤立,這也是他們在經濟風暴中仍能保持穩定的關鍵。
林董事長一直構想一個以教會為中心的社群計劃,在沒有共同屋頂的世界裡,彼此遮風擋雨,於是他協助成立聯合公益網,幫助弱勢社群販售或代銷產品。
禧年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總結,迎接震盪世代,基督徒應當學習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認識到神的能力比一切都大,不要過度緊張,也無需過度投資,以屬天的智慧實踐:「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求主幫助我們活出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的生命,參照Kibbutz的社會模式,在震動中一起度過難關。
2025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講員合照。圖:禧年基金會
實體和線上的與會人數大約為90。圖:禧年基金會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