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講道研習會》後真理時代 高舉聖言回應挑戰


賴若瀚院長。擷取Zoom會議室
「釋經講道研習會」
後真理時代 高舉聖言回應挑戰

  【記者尹箴連線報導】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簡稱門訓)為慶祝創校40週年,8月30日至9月2日每天自上午7時30分至12時30分,舉辦線上「釋經講道研習會」,邀請美國「聖言資源中心」創辦人與美國北加州「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院長賴若瀚牧師主講。

  賴若瀚牧師首先祝賀門訓,立石為記,繼往開來。他第一天授課內容包括「後真理時代的挑戰」、「釋經講道面面觀」,而重點則放在「尋覓講道主題」的教導與帶領學員練習。

後真理時代的挑戰

  賴牧師指出, 2016年牛津字典把「後真理」(Post Truth)作為年度辭彙,所謂「後真理」是指對實際情況須作出解釋時,客觀事實對塑造公眾輿論的影響力,無法與訴諸個人情感和信念相比。現代就是後真理時代。

  二千年前,彼拉多問,「真理是什麼?」(約18:38)主耶穌則說祂「特為給真理作見證」。80到90年代叫後現代時期,相對、多元、解構,然而你的立場和我的立場可以和平共存。到了2015-2016年,後真理時代,則是要把你的立場打跨,唯我獨尊,我就是真理,有權有錢的就是真理,包括人際、政見、網路世界,這種影響力處處可見。後真理時代的所謂「真相」,特別當自媒體越來越發達時,人們選擇性地相信與我立場相同的「真相」,使社會越來越撕裂。

  現代的敬拜也受此風影響,多半注重感受、自我感情,卻很少扎根在神的話語上,欠缺神學根基的詩歌廣泛流傳。今天的講道好像拉撒路臉上的裹屍布沒有解開,充滿負面,對講道的信心盡失,社會彌漫著反權威的風氣。賴院長提到聖言資源中心15週年講座的「埃風」─在塵埃風暴中持守真道的讀經法。

  現在的主日崇拜講道,就像遊樂園中的旋轉木馬(Merry-Go-Round)一般,有音樂,有動感,讓會眾感覺舒服,沒有威脅,然而卻缺乏挑戰,以為自己不斷前進,最後還是從原點下來,無法成為時代的良心。

對後真理時代挑戰的回應

  針對後真理時代挑戰的回應,賴院長指出,第一,神的聖言(提後3:16-17),真理有排他性,不能與非真理和平共存。然而講道者還是要堅守,因為他們是真理的使者,真理須有客觀標準界定,就是神的話語。神學家韋爾斯(David Wells)形容高舉聖言的傳道者是無家可歸的,他們若強調真理,世界就排斥他,教會也因世俗化以致他們在教會也無立足之地。賴院長強調,這種情況若繼續,教會就太可憐了,我們要改換,將文化更新,回歸高舉聖言,所以要全人投入來讀經,讓聖言來奪取我們的腦袋,盡心、盡性、盡意、盡力讀經,沈浸聆聽。

  第二,聖子(西2: 4、8-9),神本性的豐富都居住在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裡,所以我們要高舉福音,回到耶穌基督身上,因為祂是神一切的豐盛。致力實踐,建基聖言,深入鑽研,活潑宣講。賴院長引用蕭伯納的名言說,有的講道好像啤酒,色佳泡多但好處不持久,也有的好像咖啡,刺激有餘但毫無營養。賴牧師問道,在後真理世代如何高舉聖言,引導人回歸真理?在研經與講道上,如何裝備同工有穩固根基,辨識真偽,按時分糧?

回應釋經講道的問題

  接著,賴院長談釋經講道面面觀─回應釋經講道的幾個問題。今日講台疲弱之處何在?第一,多講故事,分享經歷卻離棄正意解經的依據。第二,注重分析,提供資料,少對心靈說話,與生活脫節。第三,要點凌亂,全無重心,忽略整合,欠缺思維脈絡。

  而後現代教會講壇趨勢,多半強調經歷,而不是注重真理,引用經文而忽略解釋經文,注重生活改善而有意無意間忽略生活追求,注視短暫而不是放眼永恆,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這些趨勢,難扎根於真理神學,很難追求永恆的目標,不易取得平衡。

  賴院長指出,優質講道具備5個特質,就是:有道(Exegetical)、有理(Clear)、有趣(Interesting)、有用(Relevant)、有情(Passionate),如果倒過來看,把每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拼起來,就是PRICE。

  「有道」是指出自聖經的話語,「有理」是條理分明,「有趣」是很有趣味,引人入勝,「有用」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有情」則是聖靈帶來的激情。

  試問,講道不是我的恩賜怎麼辦?賴院長說,沒有嘗試怎能確定沒有恩賜?未經努力嘗試更不會知道。賴牧師說,他第一次講道是慘澹收場,30分鐘的講道,10分鐘就講完了,後來一步一步改進,口才也是慢慢訓練的,並且以40年的訓練來補足,他說,要恩賜與勤奮並行

  所謂「釋經講道」,是指將經過正確解釋而得的經文主題予以現代化,然後藉有效的傳遞方法將信息傳開,目的是增進知識、激勵心靈,並影響行為,讓人活出敬虔的生活。其要素包括:基於對的正確註釋,忠於原意;規限於一段或長或短的經文(狹義釋經講道);經文本身提供講章的主題與大綱;藉講道技巧將講章引發至高潮;雖以經文為主,卻不能與生活脫節。

  講道與教主日學有何不同?如何避免二者相同?賴牧師說,在北美教會有主日學,講道與主日學的教導不一樣,講道是宣告,教主日學是傳遞知識。講道要把神的話語透過自己的生命宣告出來,知識性的資料儘量減少,特別是長篇大論的歷史與地理。而教主日學則是知識層面的教導。

  如何使講道更接地氣?賴牧師說,少在講道大綱上說約瑟如何、保羅如何,可以多發問題,讓會眾參與思考。釋經與應用的比例以五五分帳最佳,最理想的則是三七與七三,五五就在其中。像踢足球,應用佔三分,解經佔七分,這樣很好,應用是七,解經是三也不錯,但千萬不要少於七三 ,例如應用是一分,解經佔九分或反之都不妥。

  至於講對道解錯經的問題,有些人只要看到道,都會做同樣的應用,但其實不是每段經文都如此說。賴牧師強調,聖經有說的,你看不見,很可惜;聖經沒有說的,你看見了,很可怕。


賴若瀚院長。門訓神學院提供

尋覓講道主題

  研習會第一天的第二、三、四講,賴牧師談「尋覓講道主題」。他表示,在過去250年研究講道學與實際講道的人中,發現大家都同意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採取一個中心主題,把整篇把道貫穿起來。

  根據賴牧師的經驗,這好比講道者丟毛線球給會眾,要會眾自己解開,亦即講道者講會眾聽不太懂的內容,一個接一個丟來,最後會眾會因為太費勁而關掉耳朵。

  賴牧師說,講道要在理念與應用間取得平衡。講道有兩種,一種是放鞭炮,另一種是射獵槍,放鞭炮沒有目的,四處響,然而好的講道是要對準獵物射去,講道要想為什麼,重點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

  賴牧師引用Bryan Chapell的話說,每個講道者應該都有「主日凌晨三點」的測試,是說你在主日凌晨三點鐘,好夢方酣時突被人搖醒,叫你說出今天要講的道,朦朧間你若能用一句話把道歸納清楚就成功了。

  主題概念乃是信息的骨幹,羅賓森說,在理想情況下,應只有一個主題的闡明、解釋與應用,一言以蔽之,放諸四海而皆準。主題概念的定義,是指講道主題以主語與補語的形式出現。主語可以用5個W一個H的方式呈現,也就是Where、When、What、Why、Who以及How。

  例如「什麼人才有資格實踐大使命?有人認為必須是靈命成熟的人,初信者不宜參加。但宣教乃是每個信徒的責任,在信主時就已經被徵召入伍,義不容辭。」這段話的主語是以Who呈現:實踐大使命的人是誰?補語則是:一種是靈命成熟的人,一種是初信者。又如,「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啊你們都當頌讚祂!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17),主語用Why呈現:為什麼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補語:因祂的慈愛浩大,祂的信實永存。

  賴牧師說,主題概念有好有壞,要考慮能否反映真相以及是否符合真理。例如信徒對牧師說,「我現在沒時間事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主語用Why呈現,為什麼某信徒不能讓牧師接納他不事奉?補語是因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理由不合真理,所以不能不事奉。賴牧師強調,主題就是主語加上補語。題目、大綱、主題、主語、補語都不同。主題概念就是用一句話把主題全部歸納起來。

2021.08.31.09:00發稿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