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晨揚老師:永續的意義


永續的意義
 
文/佘晨揚
(得勝者文教老師、翻譯工作者)
 
  永續的觀念大大左右了產官學各界近年的政策,有遠見的領袖甚至早在樂活(LOHAS)的概念興盛前就在努力追求永續了。但無論組織規模大小、型態為何,若要在擬策和實踐上確實貫徹永續,領袖須主動規劃,致力建立垂直與水平目標一致的合一文化,否則永續只會淪落為政治手腕或口號,表象為美妙的烏托邦,實為各據一方、裡外不整合的弔詭狀態。

 
  筆者身為千禧世代的一份子,在接觸現正面臨大學入學考試的Z世代學子時,越發體悟永續的重要性。千禧世代和Z世代時常被貼上「無動力世代」的標籤,背後隱含大環境生成的無奈,雖坐擁豐富的資源,卻無以抓取自身的存在與生命意義。年輕人無論是在校園或職場,都易對未來的可能性了無熱情,不知為何而學、而做,評估事物價值的標準單一,對短中期規劃無想法,更遑論長期,甚至跨世代的永續觀念。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說:「疏於規劃就是讓自己走向失敗。」但連規劃的動力都丟失之時,還有什麼談論和參與賽局的籌碼?
 
  年輕世代的動力去哪裡了?現代社會瀰漫的虛無氛圍是從何竄發的?眾多優秀的教育從業者不斷試圖力挽狂瀾,有人相信一〇八課綱為此困境的解套,盼能藉之為青年培養終身學習的素養,裝備面對人生所需的知識、能力、態度,進而帶動整體社會的發展。但要處置此亂象,似乎須由更基本、根源的家庭教育著手。
 
  筆者已為人父,多少明白父母對孩子的用心良苦,也知道多少的父母因望子女成龍鳳,也因生存成本居高不下,而卸下了肩上的教育責任,交付予專家,自己盡全力投入職場,只為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此等心餘力絀之狀成了社會趨勢,追求高效能、高效率的教育方式也行之有年,但收取的結果不見得盡如理想。
 
  甚至本為美意的家庭分工模式,因著親子相處時間變少,家庭演變為僅供餐宿的場所,家庭成員渴望卻少了點歸屬感和親密感,孩子在過多選擇當中迷失了自我。家庭功能盡失,導致人在紊亂的關係與價值體系中尋找意義,此為惡者樂見的局面。
 
  談論永續之前,必須思考為什麼要永續。永續的意義何在?世界重視的環境永續、商業永續、價值永續確實有其重要性,但大概不是基督徒的終極意義和目標,因一切受造之物終將廢去。對基督徒而言,信仰永續是最重要的,永續上帝的永生應許,唯有祂及祂的話語能存續到永遠,這應許除了是未來式,也是現在進行式,承接這應許的基督徒會妥善修理看守,會切實彼此相愛,會把祂的話語當作萬事的定奪點。追求信仰永續,換言之是追求上帝的心意,是活出生命的意義。
 
  對永續的意義有了認知,續談實踐才不至於迷蹤。基督徒善盡永續責任(CSR)時,是在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最大呼召,其中一大任務是吸引更多人盡起該責,不在乎各人背景、貧富、才識,只要是基督徒,都有這個傳承與延續的權柄和能力。真是大好消息,因祂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得救。
 
  基督徒竭力於信仰永續之際,須謹記自己在世卻不屬世的使命,我們並非獨善其身的清流,而是從活水源頭迸發出的浪花,躁動池水,引發轉型。延伸上週提及的「世代轉型」,承先啟後的千禧世代責任更顯重大,年輕領袖何以兼顧垂直與水平關係,鞏固現存的合一文化,建立新的合一文化?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年輕領袖要披戴吸引人追隨的基督樣式,讓上一輩得見自己生命的深廣度,也為下一代注入對永續的盼望。整合的基督樣式,是團隊合一的解答,也是成聖之路的標竿。
 
  在見縫插針的謊言之海中,絕大多數的渦流在捲動時,是為了讓人失去永續、永生的眼光。或許我們確實已被偷竊、殺害、毀壞了許多寶貴資產,或許社會常處低靡,但我們可以緊抓住真理,確信自己是出自活水的浪花,相信每個人藉著祂就得了自由。只要握牢祂賜下的永續之鑰耶穌基督,就能持續奔這滿有盼望的在世路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