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日新老師:給年輕人一個平視世界的機會

給年輕人一個平視世界的機會
 
文/佘日新
(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系講座教授)
 
  在烏卡(VUCA)時代,簡單的詞彙成為溝通利器。所謂烏卡,表達了高波動(Volatile)、高不確定性(Uncertain)、複雜(Complex)與模凌兩可(Ambiguous)的時代特性。為了有效傳遞概念,用數字來表達一個複雜現象蔚為風潮;例如,台灣最近出現所謂「9034」現象,意指1990年之後在台灣出生的女性,因不婚或已婚不生,預計有3成多的90後(大陸的用語)將不會有子女,其中有4成多的人未來將沒有孫子女。毛小孩經濟蓬勃發展,無論是「汪星球」或「喵星球」的居民把對子女的關注投射到寵物身上,值得各方關注。
 
  另一值得關注的議題雖不以數字表達,但生動活潑、具圖像化的傳遞方式令人一目了然,但怵目驚心。「躺平」和「內捲」是今年從中國大陸到台灣熱議的現象,但這個現象不限於華人世界。全世界最大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曾於2018年針對巴西的年輕人縱成一份關於GenZ的研究報告,大時間跨度比較戰後嬰兒潮(B)、X世代、千禧世代(Y)和出生、成長於21世紀的Z世代行為模式與肇因,調整一下中國政策用語,真可謂「一代一路」啊!
 
  隨著二戰後復甦需求,舉世勤奮工作的成果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為人類締造了物質最富裕的黃金時代。互聯網科技在1990年代進一步推升人類社會開啟嶄新紀元,一代又一代新人類與新新人類所擁有的價值觀點(置入性行銷?),當人生在財務富裕卻失去更高的奮鬥目標,或覺悟個人的努力勝不過外在困境之際,年輕世代的「躺平」與「內捲」席捲已開發的社會,傳染另類21世紀黑死病。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兩會上說:「70後(指1970年代出生者)、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當代50歲以下的中國人現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對照 50歲以上的近代中國人,多數的記憶是無法平視世界的。不能平視世界源自於中國的積弱不振,長年受列強欺壓的欠缺信心,甚至自卑情節。積壓已久的情緒終於爆出「強了吧!我的國」或「平視世界」的語調,匯聚了對外同仇敵愾的民族主義。無論觀點是否正確,重現韓戰的電影《長津湖》這部片子,在短短的中國國慶長假就賣出近31億人民幣的票房,可見崛起中的中國情懷於一斑。
 
  人的一生充滿了慘烈的戰役,有的是自討苦吃,有的是仇敵攻擊,也有的是上帝允許的操練。聖經歷史中記載的以色列民族,只要離棄上帝就會經歷積弱不振、受仇敵欺壓的不堪。如果以色列人總是學不會,那我們呢?我們真的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緊緊掌握自己走在蒙福的道路上嗎?抑或,不見黃河心不死,在仇敵壓制的苦不堪言中,才呼求上帝的拯救?
 
  當前壓制年輕人的是越來越深沉的無力與無奈,虛無主義的謊言充斥,在年輕人耳邊輕柔的聲音忽悠他們不要迎向生命中的歌利亞,把大衛一石中的戰勝仇敵的「神蹟」矮化為「神話故事」。欺哄年輕人平躺與內捲避開人生的風浪,久而久之的積弱不振,在屬靈列強的壓制中,失喪的信心(不是自信心歐~)與錯綜復雜的思覺障礙,進一步偷竊、殺害、毀壞年輕人的未來,攔阻他們進入耶穌所應許的更豐盛生命。
 
  的確,外部環境的壓力大得不得了,典範轉移同時發生在經濟、社會、國家這些難以控制的外部因素,近兩年的新冠疫情對心理的摧殘不在經濟的損耗之下。但我們依舊在上帝永遠心意中看到一線曙光,橫亙在天地之間的「愛」,或許正是多代同行的最佳實踐。植基於基督信仰的家庭關係,從中演繹的陪伴不見得能直接對應問題的解答,但陪伴所發揮的屬靈影響力,不僅能提攜年輕人迎向挑戰,也能堅立兩代之間的合一!
 
  筆者非常喜愛附圖這個小女孩的眼神,笑容中所散發的正能量,目光可能是直視執鏡的父親,一如天父彎下腰來,用比孩子更低的姿態仰視他們。「你的溫和使我為大」在兒童聖經中的翻譯顛覆了我們對「溫和」的認識,祂彎下腰來使我為大(He stoop down to make me great!),使我們屬祂、謙卑的孩子有一個平視世界的信心。我們為人父母的呢?

照片作者提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