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四五 台灣屬靈復興:國家祭壇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之九四五
 
台灣屬靈復興:國家祭壇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亞伯拉罕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12:8)
 
  亞伯拉罕興旺之策略在於:他每到一地,就為耶和華築壇,在壇前求告耶和華的名。
 
  一個國家要興盛,為神築壇、求神的名,是條正途。
 
  中華民國是世界上少數有國家級祭壇之處,在詭譎動盪世局裡,她略能偏安確幸,甚至屢創奇蹟,絕非巧合偶然。
 
  2009年,台灣一群牧者同領異象,透過「全國禱告網絡」招集,每個月輪流到全島各地,有「牧者兩天一夜」聚集,為「國家轉化」向神尋求與守望禱告,並在自己教會裡推動「築壇事工」,專研「祭壇神學」。他們每季一次「祭司總聚」、「職場祭司聚集」、「青年祭司聚集」,每天有「晨間祭壇」、「夜間祭壇」,週間有「婦女祭壇」、「職場祭壇」、「青年祭壇」等,透過視訊或實體獻上自己為祭,至今不輟。他們為這塊土地專心(Consistent)與恆心(Persistent)地擺上,令人感動。
 
  2011年起,「全國禱告網絡」舉辦每年一度「國家級別」的「國家祭壇」──這是世界上極少數、還可能是唯一僅有的。
 
  十多屆以來,「國家祭壇」處理了許多國家級的大事件、醫治400多年來台灣各種歷史性的傷害、修復族裔間的關係,並且進一步帶領台灣教會尋回身分、與神重新立約、指向神對未來的心意、一同進入命定。
 
  為了落實與奠基,「全國禱告網絡」推動每日讀經7-10章、回歸希伯來根源的讀經法、定期進行「屬靈高強度間歇訓練」(SHIIT,Spiritual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並且整理、出版百本以上祭壇相關書籍與影音—恰合華人是讀經、讀冊的民族習性。他們建立「泰陪歐(Tapiot)青年菁英學院」培養新一代青年為職場祭司、全職祭司;以「因約敬拜」(Covenant worship)新風格編、唱,走出一條非重金屬的純真敬拜讚美神之路。
 
  「祭壇」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皇帝祭天、諸侯祭社稷、百姓祭家神(「五祀」)。華人基督徒當然要在祭壇前,迎見真神主耶穌基督—「祭壇」理應是華人基督教會的特色。
 
  教會史顯示:屬靈復興出於本土的神學基礎、帶有文化(生活模式)特色。任何想利用外鑠法,從國外引進屬靈復興,肯定空忙一場。過去台灣教會豈不已經「成了一台戲」,多次表演過了嗎?
 
  「神不偏待人」是祂的本質(羅2:11)。祂樂意給台灣一個屬靈復興。2024年底,眾多現今神重用的國外先知們為台灣教會預言,無不共識地指出:神將給台灣一個新模式的屬靈復興。身為小咖的自由福音工作者(Free lancer),在動亂不安、價值顛錯的台灣、於《2024年台灣教會趨勢報告》裡讀到台灣基督徒人口驟然陡降,四顧心茫茫時,日前一瞥今年度的「國家祭壇」聚會,竟頓然心生盼望──我深知:「祭壇」是台灣教會為屬靈復興可以嘗試的方向。
 
  「祭壇」是神給台灣教會的美麗禮物,值得企盼屬靈復興者珍惜、參與、支持,以建立台灣為「祭壇之島」(AI,Altar Island):高舉基督、轉化傳統、福國利民。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