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福網絡科技大會》 重啓前後新挑戰 牧養媒體新機遇


科技大會眾籌委。圖取自網路直播



 【記者趙錦漢連線報導】新冠疫情打亂世界秩序,打破教會原有事奉的節奏與步伐。重啟之後,有什麼地方可以互相學習?如何迎難而上並裝備好自己走下去呢?

 加拿大華人教會於7月24日舉辦線上科技大會(Tech Conference),主題為「重啓前後」。籌辦單位包括:號角月報、恩雨之聲、加拿大建道中心、加拿大恩福協會、加拿大華播、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漢語網絡神學院,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及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等。
首場座談會邀請胡斯翰弟兄(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多媒體副總監)、黃明揚牧師(加拿大恩福協會事工主任)、李鴻韜弟兄(加拿大號角月報事工發展總監)分享。

 譚文鈞牧師(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加拿大聯區總幹事)於開幕致詞分享,防疫警戒初期,教會一開始就手足無措,無法舉辦實體聚會,但仍要繳房租。透過網絡,教會維持事工運作及團契,同時上帝也為此打開新機遇。也是此次大會的宗旨:鼓勵教會使用資訊科技、提升事奉效率,迎接未來可預見的挑戰。

 譚牧師接著分享世界華福中心異象,事工於1972年由黃永信牧師及滕近輝牧師成立,領受「華人教會、天下一心、廣傳福音、直到主臨」,現今三個焦點策略為:銳意門訓、變革轉化、普世宣教。大會共有兩次座談會及24個工作坊,橫跨網絡技術、外展、數據、影音等主題。譚牧師感謝13位籌委,並為聚會禱告:「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挑戰,疫情一開始,教會工作停擺,會感到氣餒,但我們同心仰望耶穌。這次聚會超過700位弟兄姊妹參加,期望教會能運用科技進行跨地區服事,求主使講員同感一靈,好讓教會能迎接未來新挑戰。」

突破教會界限

 胡弟兄首先提問:「這次疫情是祝福還是挑戰?」他認為教會一開始面對封鎖如「倒瀉籮蟹」(即場面失控),需重新適應科技,然而也帶來新機遇。透過新平台推展事工,建立新的里程碑。以往實體聚會只能接觸到區內30分鐘車程的弟兄姊妹或新朋友,透過新平台,事工由受限制的地區性發展至全球性。正如500年前馬丁路德改教運動,利用新媒體活版印刷,使《九十五條論綱》(又名《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得以廣傳,可想像今日網絡上的主題(thread)、貼文(post)一樣。

 胡弟兄表示自己教導媒體課程,對於不少年輕人踴躍報名,排在候補名單,感到相當訝異。「現今傳道人要學習以聲音、畫面、媒體呈現福音。感恩不少教會願意作出新嘗試,甚至越來越專業。鼓勵教會不必與自己,甚至其他專業人士比較,因為媒體一向為仇敵控制。適逢疫情,教會發展網絡,要認清敵人,與黑暗權勢爭戰奪回主導權。

聚焦人的工作

 黃牧師分享實戰經驗,表示自己是恩福協會義務牧者,由於疫情,原訂福音餐會、探訪、門訓,全部被迫取消。教會後來接觸到香港一家機構,接受培訓後舉辦線上英語班,再慢慢發展網絡崇拜、團契等。「新平台能突破地域限制,除了加拿大,甚至擴展事工到美歐、中國大陸等地。透過網絡,在全球不同據點進行直播,地區教會已可自行舉辦聚會,並由中央在後方支援。另外,網上平台能突破創意,甚至兒童主日學也可進行,推廣線上親子閱讀。」

 黃牧師表示最感恩是能夠做「人」的事工,教會不單只透過網絡傳遞單向信息,更可以利用新平台進行牧養、建立關係。教會由起初透過YouTube錄播線上崇拜,變為用Zoom串流會議,與會者可以互相問候、增強互動性。

 「感謝主,能幫助會友建立親子家庭祭壇,我們定期每週線上聚會。如今教會能即時接觸到遍佈世界各地的差會,包括美加、中國大陸等地宣教士,聚會時甚至有人感動落淚,例如這次鄭州水災,能與當地人同行守望,是過往無法想像得到。」



黃明揚牧師(左下角)帶領結束禱告。圖擷取自網路直播


重啟

 李弟兄表示過去十幾個月受到疫情影響的日子,是大家人生第一次經歷,難以忘懷。網路媒體發展蓬勃,《號角》身為傳統紙本媒體本已逐漸式微,去年疫情更是首當其衝。《號角》於4月開始停刊,於是致力發展線上媒體,增強原有影視、聆聽資源,並新增仿實體電子版報紙。從過往每月幾次更新影片,變成每週兩次,主題橫跨信仰、抗疫、藝術等專題,撫慰人心。直到去年9月疫情放緩後復刊,而網站亦新增了動畫影片,並邀請一眾牧者製作專題。

 李弟兄接著分享疫情後所帶來3個重新啟動:
 一、啟動時機。疫情影響之下,一方面大部份人在家工作,時間充裕;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人心惶惶,是傳福音的好時機。
 二、啟用科技應用。教會啟動了新平台科技的潛能。
 三、啟動思維突破。

 譚牧師以蘇格拉底名言「苦難是人生最高的學府」作為總結。黃牧師帶領與會者和親友手牽手作結束禱告,「求上帝因著國度、恩典緣故,讓主的靈祝福教會。在重啟過程,耶穌的名得以更被高舉、廣傳。」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