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斷層由「童主相遇」開始

修補斷層由「童主相遇」開始
文/陳芝瑛
2014-2019的香港教會普查,已顯示當時堂會面臨嚴重的青少年流失問題。然而,2024香港教會普查顯示,由2019年3月至今,堂內青少年人數減少近3成,而堂會青少年完全由信二代組成,以及沒有信二代的比例皆上升。顯示部份堂會高度依賴內部增長,或幾乎完全失去新一代信徒。青少年流失與離堂情況,究竟是教會「留不住人」,還是他們對信仰失去信心?
一手信仰的重要性
除了隨家人移民外,有同工認為學業壓力、教會主日學及青少聚會內容未能回應和滿足青少年身心成長需要,以及牧養支援不足等,都是令青少年流失的因素。然而,從宗教教育角度看,也許部份原因,是堂會兒童工作傳統以來過於偏重教與學,而忽略了靈命培育和締造屬靈經驗所導致的「果」。
信仰成長是一個漸進過程,過去在心土播下的道種,生出來的屬靈根和苗,以及包著樹幹的一圈圈年輪,都在造就今天一個人的信仰基礎。故我們不能一刀切去看青少年流失此刻的外在影響因素,同時間也要檢討教會之前為青少年信仰成長所做落的功夫,即是他們現在,或在0至12歲階段,曾否經歷主耶穌的真實,從而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一手信仰。

聖經與我有何關係?
在上一屆教會普查發佈後,我曾到訪3間近百年歷史的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向小五小六學生做調查,結果顯示當中有8成孩子(他們都是信三四代)認為聖經跟他們的生命無關。之後我再抽樣做個別訪談,發現主因是大多數孩子未曾經歷過耶穌的真實。而孩子亦表示希望導師可以經常聆聽他們說話,而不是當孩子出事時才去關心他,為他禱告。
所以,堂會青少年流失,並非只因為孩子進入青春反叛期或學業壓力,以及疫情或社會運動所致,而是早現端倪。不少孩子曾問到,當眼睛看不到,禱告又不蒙應允,耶穌真的存在嗎?世上許多人禱告,但多處仍有天災和戰爭,慈愛又公義的天父究竟在哪裡?每星期返主日學聽故事和背金句,但當他們在校內或網絡上被欺凌,或遇到學業上的難關時,這些故事和經文,對他們起不到幫助。
從而可見,他們對神的認識,許多時候在乎於信耶穌的實質好處,而不是建立在與耶穌的親密關係上。再深入跟這些孩子傾談後,不難發現他們從未在敬拜或禱告中經驗過耶穌,或與耶穌相遇過,父母在家裡也少有跟他們談論信仰,或分享耶穌的各樣恩典。耶穌對這些孩子來說是一位人物,而他們也不肯定耶穌這位人物是否虛構。

信仰是先經驗、後認知
網路世代的孩子不乏知識,今天的主日學教材和資源多樣化,如果從主日學的歷史發展來看,今天的主日學教學資源是最豐富的年代。同工們用心備課,用心教導,孩子們聖經知識豐富,又有各類好玩又有趣的兒少聚會活動讓他們參加,卻少有屬靈活動安排去幫助孩子經驗主耶穌的真實,和靈命培育活動去幫助孩子的屬靈生命成長。
約翰衛斯理提到影響信仰的四大神學支柱,分別是聖經權威、教會傳統、理性認知和辨別,以及宗教經驗。缺乏經驗耶穌的人,自然跟耶穌的距離遠,雖然恆常返主日學,但認為耶穌只是在聖經文本和詩歌歌詞上的神,又虛又浮。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席副教授伍渭文提到,信仰是一項「先經驗,後認知」的開花結果過程,惟有當人經驗過,並以認知去佐證,才算得上了解,這個信仰建立的概念,對年幼孩子認識基督信仰而言,更顯為重要。在詩篇34篇8節:「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原文直譯是「你們去嚐嚐和看看!神就是美善!」神的美善,是要去親身經驗的。

「童主相遇」對今天兒幼事工更顯得重要
孩子面對網路世代的真真假假,以及在學業和成長上連番的挫敗經歷,使他們的心靈反而更渴求真實又真誠的關係連結。
宗教教育家約翰韋斯特霍夫(John H. Westerhoff)將信仰成長比喻為樹幹的一圈圈年輪,是人的各樣生活經驗,以及他與他人,並他與神之間互動的結果,由一連串關係的連結所造成。孩子需要透過他所信任的父母及導師,和教會群體,去體驗信仰,也需要教會群體在他檢視信仰過程上同行和信任,以建立起屬於自己與主的信仰關係。按韋斯特霍夫的說法,沒有真誠的關係連結、只專注在四面牆內教與學的主日學或兒少聚會,未能滿足今天孩子的信仰成長需要。
主耶穌多次提到,基督徒務要回轉成小孩子的樣式才能進入天國,因為孩子單純的心,他們單單仰望主的關係態度,為主所喜悅。過去30多年,在前線服事嬰幼兒及兒童的經驗讓我看見,年幼孩子愈能夠在唱詩讚美、禱告、和互相代求的時候經驗在主裡的喜樂和平安,他們會為小狗生病而流淚,會輕撫老伯伯的手臂作出安慰,會敏銳於聖靈的感動去幫助人,而SEN孩子的唱詩讚美更是自由又忘我,孩子的心與耶穌很親近。孩子需要教會安排更多聚會及活動,去豐富他們對耶穌的經驗和體會。

期望導師和父母趁孩子屬靈心土柔軟的時候,幫助孩子經驗我們所經驗過的神,我們實在值得多花時間去跟孩子分享和確認彼此共同的屬靈經驗。惟有當孩子親自經驗過主耶穌,當他面對人生困難,讀書壓力再大的時候,不至輕易質疑耶穌的真實,或斷言否定聖經與他的關係;在面對世情幻變之際,仍確認神掌管一切。
作者為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教師〔義務〕,香港萬國兒童佈道團副主席。
禱告焦點:
1. 求主幫助基督徒父母和教會領袖牧養孩童,引導他們到耶穌跟前,與神的美善相遇,體驗信仰的真實。
2. 求主引導教會審視兒童主日學,提升孩童與神相遇的體驗,並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使孩童能得嚐聖靈的果子。
文章鏈結:〈陳芝瑛:修補斷層由「童主相遇」開始〉
【本信息經時代論壇授權分享予華人教會,時代論壇,2025年4月3日【時代講場】】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