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神學大會 形塑受逼迫領袖 化苦難為盼望

 
 

  【趙錦漢採訪報導】卡史斯博士(Dr. Riad Kassis)在13日的「2025年ATA三年一度神學大會」(2025 ATA Triennial General Assembly)主講形塑受逼迫與受苦教會的領袖,從大馬士革的教會逼迫史和新近數據講起,勉勵神學教學工作者關注逼迫神學,並指出苦難神學仍然是基督教領袖形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大會也安排牧者代表,為北韓、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場、印度及緬甸等6個國家,呼求神的憐憫。

  卡史斯博士生於黎巴嫩,現為「靈風合作夥伴」(Langham Partners)國際委員會國際總監。從歷史上看,教會逼迫始於掃羅,他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迫害基督徒,後來大馬士革在1860年發生了大屠殺,估計5,000至10,000名基督徒被屠殺。到2025年,大馬士革發生了自殺式炸彈襲擊,導致27名基督徒死亡,近月也有一位來自基督教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的宣教士家庭遇害。

  教宗本篤十六世表示,基督徒是社會上受迫害最嚴重的群體。2013年,梵蒂岡報稱每年有超過10萬名基督徒被殺;世界福音聯盟指出,超過2億基督徒的基本人權被剝奪;美國敞開的門(Open Doors)的全球守望名單顯示,全球受迫害最嚴重的前13個國家中,有8個在亞洲。全球受逼迫人數估計約有3.8億,意味著每7名基督徒就有1人受逼迫。迫害包括囚禁、謀殺,教堂和財產遭到襲擊等等。

  面對逼迫,基督徒可以選擇逃跑(參徒8:1-4)、抗爭(參徒22:5-29)或至死忠心。南亞某間教會的受浸認信問卷中的問題包括:你願意離開家庭,放棄父家的祝福嗎?你願意被打,不否認信仰嗎?你願不願意坐牢?在受浸之前,你願不願意為耶穌而死?


卡史斯博士在大會中主講形塑受逼迫與受苦教會的領袖。圖:趙錦漢攝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
 
哥林多前書12:26


  卡史斯博士強調,基督徒與受苦者一同站立,就等於與耶穌一同站立。,而迫害也能揭示「真正的基督教」。曾有作者寫道:「教會的某部分受逼迫,是為要叫其他部分知道真正的基督教是怎麼樣的。」

  為此,教會就要了解受逼迫教會的領袖有什麼特質?
  •
勇氣:使他們能夠堅定信仰,在風險中仍能做出艱難的決定。
  •
同理心:與會眾建立聯繫,理解並分擔他們的苦難,培養共同體的支援。
  •
強大的溝通能力:在困境和絕望中傳達安慰、鼓勵,指引方向。
  •
激發盼望的能力:苦難神學需要伴隨著盼望神學。

2025年全球自由狀況分佈圖。圖:趙錦漢攝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至12節也說明了靈性培育的三項要素:
  首先要效法基督,成為領袖的楷模,保羅的服事與福音的信息密不可分,這個品格讓他成為忠心的信使;其次是適應能力,保羅一方面展現溫柔和關懷,如乳養孩子的母親一樣(帖前2:7),同時他也勸勉、安慰、囑咐,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前2:11);最後是關係,他對每個人都有個別的照料和指引。

  卡史斯博士主張神學院要把苦難神學和逼迫神學納入課程當中。整本聖經是「受逼迫的文獻」。因為聖經是在受壓迫之下寫成的,如被擄至巴比倫、羅馬統治。以苦難和忠心為主題,包括受迫害的先知、受難的基督、追隨者受逼迫,並且信仰塑造餘民變得堅忍,正如啟示錄2章10節所說:「你務要至死忠心……」

  然而,逼迫也創造了一些新機遇。例如巴基斯坦特會最近培訓了超過200名牧者,並差派他們回到35個城鎮服事。卡史斯博士也提出神學教育的未來方向,包括迫害與自由之間的關係,例如為少數群體爭取自由;面對戰爭,神學院如何發展處境化神學,教導和好、盼望、自由等課題?如何預備神學生授予危機講道?

  最後,卡史斯博士引用猶太傳統中火與水結合成天堂的故事,形容受逼迫的基督徒如「在火中」,而活在自由的基督徒如「在水中」作樂,兩者要合而為一,才能將神的國度帶到地上。

與會者切切為受逼迫的教會和領袖禱告。圖:趙錦漢攝

為受逼迫國家禱告
  大會安排了牧者和宣教士分享北韓、中國、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和緬甸的現況,並邀請與會者一起為這些受逼迫地區向主哀求。

  一、北韓
  北韓被「敞開的門」列為宗教迫害最嚴重的國家,基督徒曾經遭受大規模屠殺,而在2005年,也曾有100多名基督徒被槍殺。受害者包括地下教會成員、脫北者和分發南韓影片的人。儘管遭受鎮壓及北韓政府的思想箝制,脫北者因為逃難而接觸福音,透過神的愛得到醫治,重返家鄉傳福音。

  北韓第一批主要是南北韓戰爭後堅守信仰的人,第二批則是1995年饑荒期間的脫北者。地下基督徒雖然在勞改營和監獄受刑,但仍然與神保持親密的關係,堅定持守信仰,內心切切渴慕神,甚至流淚敬拜、禱告。

  有一所神學院積極培訓來自北韓的領袖,大會邀請該學院的隆博士(Dr. Yung)為身處監獄、勞改營及逃離北韓的弟兄姊妹禱告。

  二、中國
  約翰博士的父親是北韓人,母親是中國人。中國大約有8千萬基督徒,超過一半屬於家庭教會。約翰博士曾待在北京兩年服事。他表示,因為經濟衰退,政府加強了控制,尤其針對未有登記的教會,甚至地方政府會沒收教會財產。儘管面臨這些挑戰,教會仍然忠心地預備差遣跨文化宣教士,而神也正在亞洲興起一場名為「興起亞洲」(Arise Asia)的宣教運動。他深信中國教會有海外宣教的DNA。

來自北韓的隆博士帶領與會者為北韓禱告。圖:趙錦漢攝


在阿富汗聖經學院服事的弟兄分享如何帶領阿富汗人信主。圖:趙錦漢攝

  三、阿富汗
  在阿富汗聖經學院服事的一位弟兄分享到,有一位韓國人創立了福音媒體事工,透過社交平台致力向生活在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週邊地區的阿富汗人傳福音。該學院也成立了一間安全屋,逐步帶領阿富汗人認識耶穌。

  這位弟兄和太太都很愛阿富汗人,因著ATA和其他夥伴的支持,他們在阿富汗的原住民部落興起了植堂計劃,並成立了阿富汗女子學校,自從塔利班垮台之後,女孩子的教育程度很低,他的太太感到痛心。這些孩子會在教會接受門訓,然後到聖經學院修讀神學。阿富汗聖經學院透過這些項目,大約帶領了10%阿富汗人歸主。根據SNS事工的數據,在過去4年,約有1,500個阿富汗人信主。

  他懇請與會者為阿富汗的地下基督徒和阿富汗女孩子禱告,同時也為難民祈求,因著中東政局不穩,加上土耳其發生地震,他們經常流離失所,求主耶穌成為他們的道路、真理、生命和盼望。


菲利普博士分享到印度教會的挑戰。圖:趙錦漢攝

緬甸MEGS神學院院長分享緬甸代禱需要。圖:趙錦漢攝

  四、印度
  菲利普博士(Dr. Phillip)形容印度是一個多元化社會,語言、文化和宗教都對教會造成挑戰,加上當地人口稠密、識字率低、貧富差距大,餓荒等問題。仇恨意識形態益加劇,造成社會分裂。針對基督徒的襲擊也不斷增加,例如去年有800多起,今年也有300多起。

  除了肢體暴力,家庭教會也常常被誣告,提供教育、交通或食物,都可能被視為「利誘」,改變對方宗教。有一個家庭因為信主而被迫離開村莊,放棄了12英畝的土地。

  五、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一個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基督徒屬少數族群。前穆斯林渣華斯(Javas)分享到,國家的《褻瀆法》經常被人濫用以謀取私利,基督徒常常遭受各種歧視,包括強迫婚姻、強迫改教以及磚窯工作等等,他邀請弟兄姊妹為宗教自由禱告。

亞洲神學協會秘書長帶領與會者為受逼迫教會禱告。圖:趙錦漢攝

維蘭紐博士帶領與會者與受逼迫教會同哀哭。圖:趙錦漢攝


  六、緬甸
  緬甸MEGS神學院院長表示,緬甸正經歷嚴重的政治危機、經濟衰退和內戰,同時也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然而,這些危機也創造了宣教的契機,過去2年,入學人數不斷増加,有超過200名學生就讀,他請與會者為事工、年輕人的生活和當地局勢求平安。

  ATA秘書長路亞博士(Dr. Theresa Lua)受訪時表示,特別為大會安排了代禱時間,勉勵與會者更多關心受逼迫的肢體,為他們代求。最後,大會邀請維蘭紐博士(Dr. Rico Villanue)帶領會眾一同向神哀求,並以詩歌〈亞洲的盼望在於祢〉(Asia Put Its Hope in You)作結。

  禱告焦點:
  1. 求主感動更多弟兄姊妹起來關心受逼迫的肢體,為他們禱告,並祈求神賜給這些國家人民自由和平安。
  2. 求主帶領神學院如何塑造在患難中的領袖,反思如何幫助神學生前往這些地區服事,求主在患難中燃點盼望。

大會透過詩歌《亞洲的盼望在於你》宣揚基督的盼望。圖:趙錦漢攝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