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傳純正的福音 憑信心得地為業

【趙錦漢整理報導】在第27屆「五旬節世界特會」(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英國「無畏教會」(Audacious Church)創辦人兼主任牧師芭蕾特(Pastor Sophia Barrett)透過約書亞記3章1至10節,勉勵基督徒效法以色列人過約旦河,跨代協作,得地為業。而反人口販賣事工A21的凱恩牧師(Pastor Christine Caine)勸勉基督徒格外小心,不傳講別的福音,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效法以色列人過約旦河 得地為業
約書亞記3章1至10節描繪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與今天教會的光景相呼應。當時以色列好幾代人,站在約旦河岸,背面是曠野,迎面是應許之地。經文的第3節說:「你們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約櫃」。
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是一幅先知性圖像,形容教會正身處「曠野」與「新地業」之間,分別代表過去的成敗及應許之地,而應許之地並不是指地理上的疆界,而是世上的列國,教會為了遵守耶穌的吩咐:「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就要得地為業。
這意味著教會是一群擁有產業的子民,在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的身分,然後認清產業就是尚未得救的國家和子民。身為神的子民,我們可以選擇站在岸邊,在神的同在裡面,還是等候河水的一端乾涸,又或者到達河的另一端,拿起12塊石頭,立石為記。為了得地為業,並不因為得到地業而停下腳步,而是不斷努力進入新的產業,直到世上每個人都聽聞福音。
祂的救贖計劃也正在加速,例如神在英國興起了18至25歲的年輕人,特別是弟兄,造就了一場「靜俏俏的復興」(Quiet Revival),很多基督徒透過個人佈道帶領家人信主,然後回到教會,信主和受洗的人數俱增。有一位能量療癒師一直操縱靈界力量,某天,她的能量突然消失,反而與神溫暖的同在相遇,結果她自行到教會尋求耶穌。

興起五旬節的聲音 擁抱激進的信心爭戰
基督徒的信心來到一個嶄新的水平,有更大的勇氣傳福音。教會也身處於爭戰之中,正如在應許之地和以色列中間,河水漲溢,反映今天的教會都會面臨攔阻,例如敵擋、迫害、疾病、破碎、虧損和懷疑等聲音:「現在還不是時候」、「你手上沒有資源」、「你沒有能力」諸如此類,目的是要使基督徒後退,使教會保持沉默,不要製造麻煩。
在教會與新的信心、新的影響力之間,總有一份阻力,卻不能靠人的能力去克服。面對軟弱,神應許我們:「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五旬節派的特質就是要緊緊依靠祂的能力:「我們聽到神的話語,相信神的話語,然後就去。」
使徒行傳2章所展示的是一份激進的信心,拒絕妥協,不尋求中間路線或雙贏局面,如同神的屬性永恆不變。
這份信心需要人激進地順服,正如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吩咐基甸撤減士兵、吩咐基督徒愛仇敵,毫不合理。

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
使徒行傳14:19-20上
保羅醒來之後,相信身邊的人都請他休息,整裝待發,或建議他去別的城巿服事,但他不惜一切代價,回去傳福音。芭蕾特宣告五旬節的聲音正在世上興起,如初代教會的使徒一樣,被聖靈充滿,勇敢地傳福音,即使面對患難,也不惜一切代價。
五旬節的聲音是一個被聖靈充滿,有勇氣承接使命的聲音,因為莊稼已經熟了。芭蕾特語重心長地表示,基督徒要傳講純正的福音,不被世俗文化所玷污,唯獨高舉耶穌基督。攔阻迫使教會放棄舊的形式,因為對神的時間表來說,福音推展的速度實在太慢了,需要有新的門訓方式,世代之間同心對抗阻力。

越發鄭重 不向下一代傳講別的福音
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
希伯來書2:1
凱恩牧師是希臘人,從小在澳洲長大,她小時候常常到海灘玩耍。由於暗流洶湧,她的爸爸常常囑咐她每隔5分鐘,就要留意自己的位置,否則很容易「隨流失去」。在人生路上隨流失去,比比皆是,從婚姻到健身,而信仰也是如此,在世俗暗湧潮流下,許多人都偏離了福音。
使徒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強調福音最根本的元素:
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末了也顯給我看。
哥林多前書15:3-8
總括而言,福音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十字架、埋葬,並從死裡復活。新約作者總是將耶穌的釘十字架和復活視為單一事件,不可分割。而對五旬節派來說,弟兄姊妹的生命是勝上加勝,因為我們相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8:11)

使徒行傳1章8節說,基督徒都領受了聖靈的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耶穌的見證。
但當基督徒傳講別的福音時,就毫無能力了。
一、我們基本上都是好人
這個世界認為每個人都是好人,不需要拯救,面對焦慮或抑鬱,以為可以自我解決,但羅馬書明確指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耶穌在加略山為我們的罪流血捨命,使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
二、包羅萬有的自助餐
所有宗教都導人向善,每個人都可以上天堂,但耶穌說:「我就是道路,不是其中一條道路;我就是真理,不是其中一個真理;我就是生命,不是其中一個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無論這個世界如何多元化,唯有靠耶穌的名方可得救。
三、隨心所欲
這個觀念鼓勵人活出自己大套的真理,卻忘記了聖經教導:「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
四、部分經文是多餘的或不合時宜
教會為了迎合世俗文化,將福音斷章取義,或選擇性地過濾一些「有問題」、不合時宜的經文,例如死人復活、童貞女懷孕,或者約書亞記、士師記等書卷所敘述的暴力事件。然而,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基督徒沒有權利斷章取義,不能為了迎合現代文化,剝奪了福音的能力。
五、淡化聖靈
為了贏得別人的尊重,教會盡可能避開聖靈,選擇活動而不是神的同在或聖靈的能力,但基督教是建基於在兩千年前,有一位猶太人死而復活。人們不能將此放入試管,用科學求證,或歸納成數學公式。既然基督徒相信如此荒謬的事情,為什麼不擁抱全備的福音?

六、耶穌是金主
耶穌滿足人們的需要,不等於名利雙收。耶穌的門訓清楚表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凱恩牧師的信仰之路是從殉道者和宣教士的榜樣開始,她相信殉道是一種榮幸,勉勵下一代不要效法某些網紅或者名人,是為了擁有更美好的生活,關注有多少人追蹤自己,而不是有多少人跟隨耶穌,關注帖子有多少人比讚,而不是自己有多像耶穌。
七、恩典讓人為所欲為
恩典成為犯罪的許可證,以致人們忽視了聖潔的要求。聖潔不再重要,結果教會醜態百出,混淆了「照著人的本相」和「一成不變」。成聖是一個過程,因為福音的目的是要改變人,使人們更像耶穌。
八、消費主義
基督徒優先考慮個人的需要,而不是尋求神要安置自己在哪裡,然後服事那些失喪而破碎的人。
九、你必需更加努力
教會以為救恩是透過個人的努力而來,要更多的禱告,更努力行善。基督徒無法完成一項已經完工的事情,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成了!」
十、死後上天堂的門票
人們以為做了決志禱告,死後就可以上天堂,無論在地上做了什麼事情,已經買了「保險」,卻忽視了門訓,也沒有回應「將天國滋味帶到地上」的呼召。一個真正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會關懷失喪、貧窮、被邊緣化的人。聖靈的恩賜不是為了表現或者娛樂教會,而是改變這個失喪的世界。
當教會過於安逸時,逼迫迫使教會擴展,例如初代教會在耶路撒冷發展,凡物公用,但後來司提反殉道,以致福音傳到撒馬利亞,逼迫往往是復興的先兆。真正的福音伴隨著神蹟奇事,傳福音的同時得面對假冒的福音,例如使徒行傳中行邪術的西門。
面對替代的福音和世俗的暗湧,凱恩牧師勉勵弟兄姊妹遵從希伯來書的教導:「越發鄭重」,原文的意思是「格外小心」。教會要與純正的福音對齊,渴慕聖靈的能力,不要退後,並求聖靈的火降下,回到起初的愛,下定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因為復活的君王耶穌將要再次降臨,審判世界。
禱告焦點:
1. 求主幫助基督徒緊靠耶穌,擁抱激進的信心,效法以色列人得地為業,越過攔阻,勇敢承接福音使命。
2. 求主幫助教會向弟兄姊妹傳遞純正的福音,免得隨流失去;不傳別的福音,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影片鏈結:LIVE | Go & Make | 27th 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 | HELSINKI 2025 | 5 Jun | Evening Service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