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業民老師:疫情衝擊-兩極分化擴大!


疫情衝擊-兩極分化擴大!
             
 
文/胡業民老師
  (
禧年基金會執行董事
疫情帶來衝擊

 我們看到這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久,來得急,但是去得慢。有幾個疫情經濟現象,相信是百姓、教會、執政者都必需關心的。

 疫情經濟似乎是要哀鴻遍野的,但是除了上班模式、消費模式受到改變以外,國外市場變化,反而帶來新需求的產生。故東亞各國出口增加,台灣透過大陸出口美國等市場的間接貿易空前增長,2020年突破1,405億美元,貿易順差增加42%,包括台灣、美國股市也是迭創新高。

 台灣現象也約略反應許多幸運發展地區的榮景,但是從普世來看,有幾個大變化:

 一、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K型現象:金融市場K型向上,實體經濟K型向下。

 二、受益企業對比受損企業的K型現象實體經濟中,科技出口等受益企業向上提升,受損或傳統企業,特別是餐飲、旅宿及服務業,向下陷落。

 三、就業兩極化K型現象當科技資訊業競爭爭取人才之際;受損嚴重的經濟中,占有60%的就業人口,就業受到打擊最大。許多中小型服務業,如5-10雇用人數的餐飲店舖,耐不住煎熬,閉門休業。最新2021年7月統計,採行無薪假企業家數,增加至3萬家以上,比2020年疫情伊始的1.5萬家增加一倍。

 四、財富兩極化以上變化常使得經濟弱勢,情況更加惡化,疫情持久,財富痛苦增加;貨幣泛濫現象,增加財富兩極,更火上加油。

 因為疫情反覆,沈寂已久的通貨膨脹問題,近來從疫情首先恢復地區,隨著經濟復甦,開始反撲。因素之一是疫情初始,許多企業過度悲觀,減料砍單過頭。未料到疫情一旦舒緩,報復性消費,供應鏈卻失衡,短缺問題爆發,而瘋狂採購耐久財汽車、房屋顯出奇異榮景。

 自從1980年代末以來,全球化的影響,東歐、中國、東南亞生產力大幅度釋放出來,產品進入各國市場。使得先進國家美、日等各國,享受低廉消費品,同時物價不漲的紅利。作為各國中央銀行貨幣鬆緊指標的,國內平均物價,十分平穩。例如,日本曾推動經濟,通貨膨脹連2%的黃線都從未突破便是一例。

 此後2、30年由於沒有通貨膨脹顧慮,使得各國央行大膽遂行寬鬆貨幣政策,肆行種種降低利率的措施,以「刺激」自2008年多次金融海嘯造成的經濟低迷。而這個政策屢試不爽,之後遇到多次的金融危機中,在物價平穩的幻覺下,各國貨幣利率政策,不斷寬鬆再寬鬆,以為通貨膨脹已成過去。

 甚至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各主要國家,仍然以此老戲法拯救新疫情。美國為首的「購債金額」在共和、民主兩黨延續下,不斷擴大。除了貨幣購債政策之外,財政政策也不斷施行發錢救難的措施。美國聯準會持有的美債,釋放出來的美金貨幣,從2008年的「購債釋金」4,700億美元,擴大到最近2021年7月的5兆2,000億美元。全球各國也只有同步升降,資金排山倒海而來…

錢到哪裡去了?

 物價平穩,那麼,這麼多貨幣到哪裡去了?問題不難回答,全都湧向資產上去了,房地資產和金融資產。但是所謂「一般物價穩定」一詞,統計上有迷失,因沒有包括資產、房價在內。因此2008年以來,各國中央銀行敢於繼續採行釋放金錢動作,還以為長期低利息已成定調。

 請注意,從2013年以來,香港(佔中運動前夕)華人地區的第一民怨,便是都市房價上漲。台灣、大陸都是因不同的原因,貨幣充斥、房價迅速高漲,新貧族和年輕世代的「被剝奪感」十分強烈。這種房地產價格的暴漲,因長期低利率而擴散全球,包括在美歐地區也是一樣。致使年輕無房產者,無望、無助之感迅速上升。

 過去幾年,包括台灣在內的民選政府,莫不遇到下台之命運!反之,提出要求「改變」口號的政黨,一定當選!

 但是所有的改革都淪於口號,因房地產問題本身便是貨幣和財政結構性問題,只要低利息政策還要持續,且無法運用財政政策制約房價,房地產炒作及暴漲無法緩解!

 當前疫情持續,又使低利息似為必要之手段,美國幾乎一致認為2021年年底以後,才能從減少購債開始,看看是否勒住從資產、房地產到目前突然蔓延的一般物價蠢動。
 
各國物價開始上漲!

 窒息了20年的物價,在2021年起,因為疫情的擾亂供應鏈及美中貿易戰,一種反全球化的逆流,相繼突顯起來。此不但影響舉世供應鏈有重組以自保的需要,更因地緣政治的爭奪,使得關鍵企業為了生存發展,必需有所因應。

 為了以上的種種調節措施,首先供應鏈的任何一方,都面臨貨料來源變得不穩定及地緣板塊變化的成本上升。譬如,以台積電赴美設多座晶圓廠乙節,相關成本增加30%,至於英特爾「回美」設廠,成本增加猶甚。這也是反全球化的代價。

 近來美國房屋及耐久財價格巨幅上漲,甚至二手車,都遭受瘋狂的採購,所謂的疫情解封報復性消費,並不足以解釋此類消費者行為。加以全球房價自上次SARS以來的空前暴升無法扼止,全面通貨膨脹似乎無可避免?一旦年底以後各國利率開始調升,屆時全球經濟定然大崩潰,豈不更是同樣災難禍害?又是何等可畏?即使不是經濟大崩潰,當通脹嚴重時,一般人特別是依賴養老金的退休族群,是否惡化為新的弱勢?

 針對以上問題,因此,世界經濟可否買單?各國企業可否順利運作下去?進而各國就業及失業問題是否更加有序和以可預測方式變化?還有全球財富分配又有如何的影響和打擊?凡此,亟待吾人有主引導,以智慧和經濟正義予以再思因應。願主憐憫,賜下執政者及眾人智慧,找到疫情出路,制止兩極分化痛苦!

2021.7.21發稿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