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四 「欣賞悲劇」──與哀哭的同哀哭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0四
 
「欣賞悲劇」──與哀哭的同哀哭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Canva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保羅說。(羅12:15)
 
  一個人的素質,表現在他有多少「欣賞悲劇」(Appreciate tragedy)的能力。
 
  有個名人,最近分享她因小時候家境不寬裕,覺得「吃海鮮是奢侈」。於是,有人便帶起風向來「笑死」她。
 
  突然,我想起了上世紀台灣一位屬靈前輩,吳勇長老,有關一條魚(海鮮)的見證。
 
  那是個匱乏的年代。二次大戰剛結束,台灣百廢待興,一般百姓吃番薯籤、喝稀飯是常態,有時難得機會可以吃到硬實的米飯,真的要謝天謝地。當時,偶而家裡有養的雞生了顆蛋,當母親的要很呵護那顆蛋,待飯將煮熟之際,打開飯鍋蓋,立刻將那顆蛋打入飯鍋內,快速攪拌入飯內,將鍋蓋蓋上,把蛋汁悶熟,全家就共享那份米粒沾點蛋的「混蛋飯」──那是平常百姓一頓高級餐。至於「吃魚」,那就「呵、呵、呵」了,遑論其他「海鮮」哩。
 
  一般老百姓生活如此,那些靠底層信教弟兄姊妹奉獻維生的牧師(傳道人)們,就可以想像他們是怎樣過日子,尤其他們的孩子,處境更是淒楚;有的牧者孩子因此拒絕福音、放棄信仰。
 
  當時,吳勇長老原有正職,任中央警官學校音樂老師,被派到臺灣接收日本人的財產。後來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在無望之際,突然蒙神奇蹟醫治,大病初癒後,他決心獻身出來全職傳道,卻不支薪、憑信心過活。他無固定薪資,又是在戰後物質短缺年代,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苦日子,他的孩子是怎樣與他同受苦、怎樣看這信仰,可想而知的──他們當然已經好久不知道魚(或海鮮)的味道了。
 
  有一天,一位很有愛心的會友,得了一條魚,捨不得吃,為敬愛吳長老,特別提來奉獻給了吳長老。吳長老看著孩子餓了多時,就囑咐師母煮給孩子們吃。正當他們要動筷子時,另一位會友恰巧有事登門找吳長老。看到桌上有一條魚,瞧了一眼。不久,教會裡就有了流言說,吳長老家有魚吃。吳長老百口莫辯,只能心中叫苦。
 
  年輕時,聽了吳長老的見證,我的心是糾結的。隨著年紀漸長,經常會想起他這故事,有時還會情不自禁就落起淚來。我們都是從那年代窮苦中走過來,我特別知道他是忠心愛主的神僕人,帶著家人不支薪、憑信心過活,全家一起為主受苦,我的心總是悸動著。在那個大家都貧困的日子裡,我豈敢為他們長久不知魚(海鮮)味道,而「笑死」他們呢?
 
  在窮困中成長的孩子,普遍營養不良而枯黃瘦弱,後天體質就較差。晚年時,吳長老的孩子傷逝,白髮人送黑髮人,情何以堪。吳長老還為此吟了一句千古絕哀:「從買搖籃,到找墓地,傷肝斷腸」,似乎是在抒情,更是在自責。我們聞之,也一同悲起共鳴,一起落淚,又焉能「笑死」他呢。
 
  「欣賞悲劇」,是我們應當要培養的素養──「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這是神的話。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