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一三 長濱之旅 (1):主醫治童年的創傷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Canva
 
  「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裡得蒙憐憫。 」 (何14:3b)
 
  看著她在台上帶領主日的敬拜讚美,一種無法描述的膏抹,從台上飄瀰整個會堂,有神臨在的凜然,令我很感動—她,一直是我心疼的小女兒啊。
 
  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她親身父親的追思禮拜。
 
  那天,會場輪播著睡在主懷者生前翻譯的一首名詩歌《輕輕聽》。在輕盈妙曼的旋律中,我彷彿聽到一個輕輕的聲音,往家屬裡尋去,看到眼眶含著晶瑩淚水的小女孩,著黑袍、哀傷靦腆地站在師母身旁,低頭隨著答謝—「看,我心愛的女兒。」那輕聲說。
 
  從此,在我心裡,有了這個「小女兒」。
 
  不久,她們全家,師母帶著兩個女孩,來我們教會暫時借住。失怙讓她埋藏了小女孩該有的稚齡歡顏;遠遠看著她在同年齡孩童中的羞澀不安,我心裡一陣酸楚,我是何等心疼她啊。有好長一陣子,她們一家三口女子,寄居在教會狹小的單身房間,我們很不捨。之後,師母帶著兩姊妹搬離他去,另謀生計,獨力扶養她們。繼而,師母進了神學院,畢業後,來到偏遠東部長濱鄉牧會。我心中始終惦記著這個小女兒,經常為這個孩子禱告。
 
  多年後,她獨自上台北藝術大學念書;我頓然發覺,她已經長得比我還高䠷呢。
 
  是時,我是多麼高興啊,這個我念念不捨的孩子,又出現在眼前,又是驚喜、又是感恩呢。

  「您是牧師永遠的女兒。」第一句話,就這樣,我很認真地告訴她。I really mean it.
 
  她也顯得較活潑了,我是何等興奮,那是一種為父的喜悅。她便在下個父親節回應,用她那雙藝術的手,親自繪了我的畫像,致我父親節快樂—我的快樂無法形容,並且把它放在書桌上;每當我在桌前讀書、寫稿,它使我想起遠方還有一個女兒:我惦念她、為她祝禱,一直到如今。
 
  畢了業,她自願回到台東偏鄉任教,並在長濱家鄉,協助母親牧養教會。
 
  不久前,我告訴她,想去看她們,她立刻為我安排多場演講,讓我在社區裡,講說「兒童負面經驗對成長的影響與防治」;我在她任教國中用導讀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極致的愛情故事,來比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摯愛;我也在主日,教導會眾,如何向耶穌呼求醫治。
 
  沿途車上,我告訴她,當年主耶穌怎樣要我以天父的愛來疼愛她,並一直持守到如今—我相信,她的親生父親一定也會這樣愛她。
 
  「牧師,」在最後送我的回程,她說,「我重新拾回那份感受。」—她顯然是說,那份被童年負面經驗磨滅的感受力,如今在主愛裡,全然得了醫治。
 
  主所愛的那門徒,小約翰,曾說:耶穌「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1b)她是我的小會友,是這世間屬於我自己的人,我當然也要像耶穌一樣:愛她到底。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