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區控告社交平台 涉嫌損害兒少身心發展

      【綜合報導】疫情之下,線上聚會及社交平台如雨後春筍,兒少普遍在網上進行學習、溝通,但父母當留心社交平台對孩子身心發展的禍害。
 
  據美聯社報導,西雅圖公立學校學區(Seattle Public Schools)於6日透過聯邦地方法院提告抖音(TikTok)、Instagram(IG)、臉書(Facebook)、YouTube和Snapchat等社交媒體公司,控訴他們旗下產品鎖定兒少,導致兒少心理健康和行為障礙惡化,包括焦慮、憂鬱、飲食失調和網路霸凌。
 
  訴狀中指出,被告成功利用兒少易受影響的心智,讓全美數以千萬計學生陷入過度使用、濫用社群媒體平台的循環當中,「更糟的是,被告提供給兒少的內容,往往直接損害並剝削兒少身心健康」。
 
西雅圖校區提告科技公司。圖/來源:facbeook@scptsa

  以上產生的結果迫使學校採取相關措施,例如僱用更多心理健康專業輔導人員、發展相關課程計畫,並為教師提供額外培訓。西雅圖公立學校學區在2009年到2019年期間,通報連續2週或以上,學生「幾乎每天都感到悲傷或絕望」,以致學生無法進行一些慣常活動,該人數平均增加了30%。
 
  谷歌發言人卡斯塔涅達(José Castañeda)表示,谷歌「已在我們的平台為兒童享有安全體驗作出了重大投資,並已提供高度保護及專屬功能,以他們的健康為優先,允許父母設定使用螢幕時間及限制內容等功能。」
 
  Snapchat平台則表示,「與許多心理健康組織密切合作,為用戶提供應用程式內置功能和資源。」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人員,為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大腦發展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結果發現,隨著社交平台使用量增加,加上時間的推移,青少年大腦對預測社交平台反應會變得更加敏感,誘使他們反覆上網檢查。
 
  研究人員、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首席科學總監平恩斯坦(Mitch Prinstein)表示,我們的研究顯出,社交媒體上的行為可能會對青少年的神經發育產生長期及重要的影響,這對於父母和政策制定者,在了解與青少年技術使用相關的好處,以及潛在危害時的考慮至關重要。

平恩斯坦向兒少進行社交平台研究。圖/來源:facebook@mitchprinsteinauthor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於2015年,針對社交媒體發表了一份醫學報告,敦促父母留心孩童如何使用社交媒體。該報告肯定社交媒體有助社交活動、學習機會等,但也使兒少暴露於網絡欺凌、色情內容、憂鬱症等風險,並關注兒少的私隱及消費問題。
 
社交平台與色情問題
  《福布斯》(Forbes)於去年(2022)11月針對兒童色情發表了一份詳盡報告,指出兒少很容易透過抖音短片取得色情內容,而該社交平台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10億。
 
  資深專欄作家莉維(Alexandra Levine)在報告中表示,犯罪分子的貼文「通常讀起來像廣告,而且來自看似無害的賬戶,但大多數都是通往非法兒童性虐待資料的門戶。眾目睽睽之下,這些資料完全隱藏,使用的設置只讓登入的人看得見。」

資深專欄作家莉維。圖/來源:instagram@alexandra.levine
 
  這些用戶透過「私密貼文」的方式發放不雅內容,讓登入用戶一覽無遺,卻繞過了社交平台的條款及程式運算。
 
  「國際性剝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n Sexual Exploitation)總監麥娜瑪拉(Haley McNamara)表示,「抖音的情況並非獨有,所有社交平台都有這個問題。這種封閉空間或半封閉空間的趨勢成為虐待兒童者建立網絡的便捷途徑,人們想要交易兒童性虐待資料。」
 
  抖音發言人柯林南(Mahsau Cullinane)在聲明中表示「嚴格禁止兒童性虐待資料,對這種可惡的行為零容忍。當我們發現任何相關內容時,會立即刪除,關閉該帳戶,並向「國家失踪與受虐兒童服務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通報。」
 
  禱告焦點:

       1.為所有社交平台移除不肖分子之禍害兒少身心靈的內容和帳戶禱告。
  2 .為有人濫用社交平台悔改,並求主興起教會及基督徒父母教育兒少,適當和謹慎使用社交平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