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克牧師個人見證 呼籲基督徒回應大使命

 
 

  【趙錦漢整理報導】第27屆「五旬節世界特會」(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華理克牧師(Pastor Rick Warren)透過個人見證,以及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成立的經過,勉勵弟兄姊妹回應大使命。

  這次特會的主題為「去使」(Go & Make),顧名思義:「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華理克牧師表明自己首度分享個人見證,傳福音會「使人上癮」。他從小受父母的薰陶,分享信仰自然而然地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12歲時,他在操場上帶領第一位朋友信主。他學會:你永遠不會太年輕而無法被神使用,而父母也要及早開始教導孩子分享福音。

  華理克牧師就讀於南加洲加略山教堂高中(Calvary Chapel High School),每天都帶著平裝聖經上學,裡面記錄了兩份名單:失喪靈魂名單和得救者名單,這份名單也引起同學們的好奇,結果他帶領了大約40位好朋友信主,並引發了南加洲校園復興。

  他在學校成立了基督教社團「得人的漁夫」(Fishermen of Men),並被選為學生會主席,以基督教音樂劇取代了才藝表演,並透過訴訟,成功爭取在學校分發聖經的權利。期間,有一位英文科老師信主,將聖經當作文學授課。

  不知不覺地,這個故事成為「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其中一個小按鈕,華理克牧師和同學在學校帶領了500人信主,登上《好萊塢自由出版社》(Hollywood Free Press)的刊物。自此,華理克牧師受邀到學校和教會分享。後來,他決定提前6個月畢業,16歲時被加洲浸信聯會(Baptist Convention of California)按立成為全職佈道家,以致在20歲之前舉辦了超過120場佈道會。

  此舉引起了葛理翰牧師(Rev. Billy Graham)的注意,成為他的導師長達42年。在這段時期,他學會:神在尋找可以被使用的人,如果你願意被神使用,神就會大大地賜予你力量,因為「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代下16:9上)

華理克牧師在第27屆五旬節世界特會上分享個人見證。圖: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

葛理翰牧師(右)成為華理克牧師(左)的導師長達42年。圖:facebook@pastorrickwarren


前往日本宣教 返美建立馬鞍峰教會
  華理克牧師20歲時搬到日本長崎,建立教會。他不懂日語,也不喜歡日本料理。然而,他進行「職場佈道」,刻意到餐廳用餐,結識日本人,操練日語,並開設英語班,甚至加入搖滾樂團,與當地年輕人建立關係。

 
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哥林多前書9:22下


  這種方式就是耶穌的典範,祂被稱為「罪人的朋友」,參加許多聚餐,而不是用「死記硬背的推銷法」來傳福音,耶穌總是從人們的需要、苦難和興趣開始。在日本宣教期間,華理克牧師接觸未信者,花時間與他們相處,傾聽別人的需要。他學會了:要人們先信任你,才會信任耶穌;在耶穌愛他們之前,你是不是先愛他們?

  到25歲,華理克牧師回到南加州,創立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當時他沒有錢,沒有財政支持,甚至一開始連睡覺的地方也沒有,只有一輛卡車。起初,教會只有7個人在他的家裡聚會,並訂下3個目標:

  一、 教會不需要實體建築物。330年來,初代教會並沒有建築物,增長速度卻最快。馬鞍峰教會頭13年,租賃過72個不同場所,直至會眾增長到10,000人,才建造會堂。

  二、 將會眾轉變為「軍隊」,使會友都成為成熟的門徒、傳道人和宣教士,就是一群贏得靈魂、接受門訓的人。華理克牧師效法耶穌門訓的策略,為54,000人施洗,門訓了40,000人,有31,000人參與了教會超過500個事工。

  三、 動員基督徒在每個國家建立教會。從2004年開始,華理克牧師挑戰弟兄姊妹「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人們不是因為跨越(cross)海洋才成為宣教士,而是因為看見十字架(Cross)。教會的目標是在2010年之前,在世上每個國家植堂,結果差派了26,869名宣教士到全球197個國家。

馬鞍峰教會頭13年一直租賃學校或其他地方聚會。圖:facebook@saddlebackchurch


第27屆五旬節世界特會勉勵弟兄姊妹,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圖:Pentecostal Wordl Conference

2033年異象 參與末後大使命任務
  43年來,華理克牧師每週都會向上帝這樣禱告:「主啊,我知道你使用我創辦這間教會,這間教會是屬於你的,我也屬於你,你完全有權動員我到任何地方。如果有人做得比我更好,請帶他們進來,我也想服事別的,我願意做一些更難的事情。」

  2年(2023年)前,服事馬鞍峰教會43年的華理克牧師交棒,專心於大使命工作。他將退休定義為:「換上新輪胎(re-tire),再開5萬英里。」

  公元2000年,葛理翰牧師要他聚集650個福音機構領袖及宣教士,然後問他們:「為什麼任務還沒完成?」當時還聚集了學園傳道會、青年使命團、威克理夫翻譯會、美南浸信會國際宣教部和神召會宣教部等領袖,討論如何動員教會接觸「最後、最小,仍然失喪」的6,350個族群,這些族群沒有聖經,沒有基督徒,也沒有教會。

  「完成任務」(Finishing the Task)起初由《耶穌傳》創辦人艾許曼牧師(Paul Eshleman)領導。5年前(2020),華理克牧師履行了在2000年對葛理翰牧師所做出的承諾,開始領導「完成任務」。非洲人有一句諺語:「一滴雨水改變不了什麼,但百萬滴雨水可以將沙漠變成綠洲。」華理克牧師將完成任務稱為「大使命盟友」(Great Commission Allies),藉由各宗派教會和事工組成網絡,包括五旬節派及聖公會,為大使命同心協力,他挑戰與會者成為2033年異象的一份子。

華理克牧師(右二)已辭任馬鞍峰教會主任牧師,交棒給下一任牧者。圖:facebook@sgladen

完成任務事工秉承葛理翰牧師的倡議,致力在2033年之前完成大使命。圖:facebook@finishingthetask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6:33


  面對神的呼召,弟兄姊妹有3項生命的選擇:虛度生命、消費生命或者投資生命。生命最大的作用在於投資永存的事物:神的話語和不朽的靈魂。如果人們沒有神的同在,結局就是下地獄。基督徒都要先求神的國,為什麼?因為這是人被造的目的,因為神的國比任何東西都長存,而神也會看顧你的需要。

  在馬太福音,耶穌告訴門徒:「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然後又有一個徵兆:「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為什麼耶穌還沒再來呢?「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面對大使命的呼召,基督徒也可能像聖經中的人物,有4種回應:

  一、摩西找藉口:「是我嗎?讓亞倫去吧。」
  二、約拿叛逆:「不是我。」
  三、 哈巴谷質疑:「為什麼是我?」
  四、以賽亞願意並準備好:「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禱告焦點:
  1. 求主幫助每一位基督徒回應大使命,透過1對1佈道和個人見證,引領別人歸向基督,與神相遇。
  2. 求主帶領教會回到大使命的初心,裝備並引領弟兄姊妹參與福音工作,回應2033年的異象。


影片鏈結:
LIVE | Go & Make | 27th 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 | HELSINKI 2025 | 4 Jun | Opening Service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