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浸信會重建 禱告宣教媒體多元發展


文/趙錦漢採訪  圖/受訪者提供
 

  南港浸信會起初由周聯華牧師帶領,於1952年開始家庭聚會,到1978年建堂,正式定名,由孫仲良牧師牧養。現在的主任牧師是毛恩賜,他在神學院畢業之後,便到南港浸信會服事,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教會最近開展改建項目,不是為了建造一棟大樓,而是建造一座「引導人生命的燈塔」,所以稱之為「燈塔」計劃。

 

建殿契機

  隨著教會人數增長,加上建築物不斷發生滲水、設備故障等問題,空間也不敷使用,亟待重建。正好在2年前,台北市政府頒佈「危老重建」優惠方案。雖然教會建築物沒有安全問題,但符合老舊的資格。於是全教會同心禱告尋求神的心意,最後決定參與改建方案,期盼能服事社區、廣傳福音,成為南港的燈塔。按政府規定,教會現址只可以蓋120坪,但根據新方案,會堂容積率可增加最多至40%。新建築物外觀呈白色,瑰麗堂皇,樓頂像一雙禱告的手,代表同心合意向天父祈求;外加一大片玻璃帷幕,通透明亮。建築物由沈宗樺建築師設計,她也是教會母堂的會友,預計工程大概2至3年完工。
 


南港浸信會重建模型
 

建殿困難重重

  申請改建方案之際,適逢新冠疫情爆發,毛牧師表示,從申請至今走過來已經有2年多,可謂困難重重,但經歷了神許多的恩典。雖然兩年下來都是疫情,但教會弟兄姊妹都很同心,即使沒有實體聚會,大家都還是持續不斷奉獻。其中最大的困難是找營建商,面對缺工、缺料、物料上漲等問題,唯有迫切禱告。直到這個月(8月),才確定跟營建商簽約。還有就是申請建造執照,連台北市營建科主管都換人了,要重新向新主管解釋,但教會弟兄姊妹不斷同心合意禱告,經歷以便以謝的神,祂不斷幫助我們。去年(2021)年底,教會才領到建造執照。
 

新的異

  新建築物地上7層,地下2層,每層樓可蓋到60坪,再加地下室每層80坪,合共大概580坪。毛牧師分享到,新堂會有5大目標:宣教中心、禱告中心、兒少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及媒體中心。毛牧師說,長久以來,教會在寒暑假都有短宣隊。在疫情之前,每一年教會都會差派福音隊到海外,另外,在當地也有神學院,栽培工人。教會在台灣也推行幸福小組,積極傳福音。
 


毛恩賜牧師及師母合照
 

  毛牧師一向重視禱告,他形容禱告是「發電機」,因為建殿,教會已在7月份發動了40天的禁食禱告,不久也會再推第二波禁食禱告,祈求主保守建殿工程都能夠順利。毛黃秀蓮師母表示,從毛牧師來南港浸信會牧會開始,教會就有晨更,因為他覺得用上帝的話語跟禱告,來開始一天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有忠心的同工參與,忠心地為萬國、眾教會、社區和肢體代禱。

 

  此外,南港浸信會對南港的老人特別有負擔。毛牧師表示,「我們預留用一整層來做社區服務中心,為了讓左鄰右舍進到教會。」透過社區服務據點、食物銀行服事社區的長者,同時也成為傳福音的途徑。由於地下室比較大,計劃建造兒少中心,給下一代在靈裡面成長的活動空間。至於媒體中心是為媒體宣教而設。
 


教會改建示意圖
 

  南港浸信會還舉辦了「回娘家歷史回顧展」,重現教會70年來的發展,邀請以往曾在教會服事的牧師、執事、同工及弟兄姊妹一起向主獻上感恩,並且分享教會點滴。由於工業發展及挖礦工作,煙囪林立,污染問題嚴重,位處台北邊陲的南港有「黑鄉」之稱。自從90年代政府重啟都巿計劃,華麗變身,然而南港人的心靈仍然空虛混沌。南港浸信會推行「燈塔」計劃,寄望透過耶穌生命之光照亮人的心靈,同時也推出紀念幣,鼓勵教會家人同心建造聖殿。
 


「回娘家」歷史回顧展
 

南港情

  毛牧師回想,我讀完神學院之後便來到南港浸信會實習,雖然中間去過美國,但在南港按立成為牧師已有31年了,對南港的感情很深。他形容南港以前是台北巿最貧窮的地區,我比較強調傳福音,早期會關懷弱勢,透過派米、派奶粉接觸居民,後來台北巿政府委托教會成立了南港老人服務中心,服事長者。毛牧師見證了著南港的發展,以往這裡是台北的郊區,但這10年來都發展起來,越來越熱鬧,可是民間的習俗沒什麼變,還是很多廟宇,很多人拜偶像。

 

  有鑑於台北市政府在南港區投資2,000億的大型建設,包括生技產業、文創產業等等。當地將成為四鐵共構的重要交通樞紐。另外教會旁三大棟社會住宅已經完工,將帶進外來數以千計的人口,成為傳福音的契機。
 

東區門戶發展計劃示意圖

轉載自台北巿政府都巿發展局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