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全人關懷團隊 行公義好憐憫分享上帝之愛


  【趙錦漢線上採訪】馬來西亞「全人關懷團隊」(下稱全人關懷)創辦人黃恩德牧師多年來服事貧窮人,不但推動教會關懷弱勢社群,而且建立學院,差派年輕人到原住民當中進行跨文化宣教。他也勉勵基督徒看重「行公義、好憐憫」,向身邊的人傳福音。

黃恩德牧師接受本社專訪。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黃恩德牧師早年在基督教機構當社工師,服事跨文化貧困者,包括來自印度的單親媽媽及年輕人。同時,他有感動帶動教會關懷貧窮的群體,但由於大部分教會都忙於事工,並沒有把貧窮人放在該有的優先次序,讓他感到很大的挫折。
 
  當時有一項調查,顯示當地教會大概只有6%參與社會關懷工作,黃牧師看到這樣的結果,便向神立約並禱告:「如果用得上我,我很想改變馬來西亞教會實踐愛這方面的表現。」
 
  神回應了這個禱告,在2000年至2007年期間「預備」黃牧師。一方面,他接受神學訓練,在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完成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深入研究當地宣教歷史,從中了解宣教的榜樣。期間也到英國就讀由已故神學家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所創立的「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London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另一方面,也從聖經和耶穌身上學習關懷貧窮人的榜樣,從而按照真理動員教會。他又領受彌迦書6章8 節的經文: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黃牧師一直委身於關懷貧窮人工作。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全人關懷
  「全人關懷」於2007年成立,使命為:「與神的兒女,謙卑與主行公義與好憐憫,轉化社區。」該團隊一開始聚焦於重大災難關懷。至2009年,台灣發生中度颱風莫拉克,近700人死亡。黃牧師帶領團隊來台協助救災,並認識了「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下稱救助協會)。再於2010年跟救助協會創辦人夏忠堅牧師簽署備忘錄,成為姊妹會,把「1919」的方案複製到馬來西亞,組成「7979全人關懷網絡」,提供急難家庭、陪讀班、食物銀行、重災回應等服務。

黃恩德牧師(右)與夏忠堅牧師夫婦(中)。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全人關懷的英文名為「HISTEAM」—「上帝的團隊」,內含福音的策略。目標是推動大誡命,勉勵教會不但盡心盡意愛神,也愛鄰舍如同自己。
 
  Training:大量培訓志工。黃牧師於事工成立前的「預備期」已訓練了2,000名志工。事工成立後,跟隨救助協會的模式,訓練了近4,000名志工。
 
  Education:神學教育。全人關懷與神學院合作,舉辧社會關懷課程,例如在母校開辦為期2年的社會關懷證書課程,是整個東南亞唯一以中文授課的課程。黃牧師與香港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王美鐘院長等籌委,創辦馬來西亞禧福訓練學院。
 
  Awareness:醒覺。透過工作坊、研討會,主題包括:外勞難民、殘障、病人關護、樂齡人士、精神疾病、戒賭、戒毒等等,提醒教會關懷貧窮人。去年,全人關懷與香港及台灣機構合作舉辦了全人關懷研討會。
 
  Mobilization:動員。除傳遞感動、傳授知識外,也要行道。7979城巿關懷網絡連結了當地183間華人教會,把援助方案落實在社區當中。

黃恩德牧師(左)與劉達芳博士(右)。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馬來西亞面對的問題
  據人口普查,馬來西亞於2020年總人口約為3,300萬,人口結構為:馬來人(即原住民,70%)、華人(22%)、印度人(7%)、外勞和難民(1%)。

  《2018年到2019年馬來西亞人口預測報告》稱,馬來西亞將邁入老齡化社會。而2年前(2021),60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7%,至2030年人口將達14%,即邁向老齡國家。
 
  黃牧師過去一直勉勵華人教會要預備老齡國家來到,包括看重樂齡人士服事及宣教等。華人人口比例從以往28%下降至22%,年度生育率僅1%,但非國民(即外勞及難民)生育率卻近7%。面對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神早早感動黃牧師向當地最大族群原住民前進。

馬來西亞人口老化問題。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關懷原住民
  2012年,黃牧師帶著夏忠堅牧師及劉達芳博士走訪馬來西亞10個城巿,進行「無牆教會巡迴」。適逢2013年是馬來西亞、沙巴及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禧年,當時黃牧師領受「向東服務」的異象,盼望華人教會迎頭趕上,贏得馬來西亞最大未得之民群體。
 
  黃牧師一開始對這個異象很害怕,自己本身只有幾個穆斯林的朋友,大學畢業後也很少講馬來語。原住民佔當地基督徒78%,大多散居在東馬沙巴砂拉越地區,黃牧師開始了解當地宣教士及教會所做的美事,與當地基督徒連結。2013年,神透過原住民教會領袖跟他說話,於是開始關懷最貧困、基督徒人口比例最大的群體。
 

全人關懷訓練年輕人與原住民同行。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原漢同行」是向台灣教會學習的真理,台灣教會走在前頭,給了很棒學習的楷模。原漢同行是要尊榮屬靈長子位份與權柄,認識屬靈長子的長處,學習原住民教會的榜樣,並讓原住民教會成為遮蓋,補足華人教會的缺憾。
 
  全人關懷於是開拓「向東服務」,宗旨是呼籲華人教會向佔當地7成人口以實瑪利的後代傳福音。8年來,向東服務開辦學前教育班、陪讀班,資助教育、募款,並與當地教會成為夥伴。
 
  當中最大的呼聲是:「缺乏工人」。2016年,黃牧師與其他對原住民有負擔的跨宗派領袖一起禱告,組成信託委員會。黃牧師又求神賜下3個印證:土地、奉獻及工人。於是在2017年成立彌迦學院。
 
  彌迦學院提供10個月的裝備課程,包括:門訓、下鄉實習、馬來話、關心探訪、傳福音等等。疫情關係,課程縮短至6個月,目標是訓練年滿18歲的年輕人成為長期宣教士, 提供3個月的門徒訓練,另外3個月則差派學生到部落實習。



彌迦學院訓練年輕人服事原住民。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教會的末日使命—關懷宣教
    普世華人教會要知道耶穌再來的日子已經很近,在末世會有很多災難,黃牧師一直思考教會如何落實全人關懷。不僅僅滿足人肉體上的需要,而且他們要領受最棒的禮物—福音的好處。
 
  關懷宣教是要勉勵教會向受苦缺乏的群體分享資源,遵從耶穌的吩咐,實踐大使命(太28:19-20)及最大誡命(太22:37-39; 可12:30-31;路10:27)。
 
  大部份教會傾向敬拜上帝、透過門訓及團契彼此相愛,卻比較少去做外展的工作,甚至有時候捨近求遠,到處宣教,卻忽略了自家門口的宣教工作。關懷宣教是要基督徒遵守大誡命,不但要盡心、盡性、盡意來愛神,而且也要愛我們的鄰舍,尤其是圈外的羊、還未信主的朋友。而針對弱勢的群體,更要用心去愛。好讓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基督徒可以向上帝交帳。
 
  怎樣讓人體驗全人關懷的終極美善與祝福?教會當擺脫「言傳」的福音策略,回到初代教會模式—「行傳」的模式,就是記載在聖經的《使徒行傳》,而不是《使徒言傳》。所以基督徒要平衡,除了傳講天國的道以外,還要用心去愛,讓鄰舍看見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上帝,以致人人都可以有尊嚴地、自然地擁抱上帝要給他最棒的禮物—救恩。
 
  關鍵是要「讓人感動」,以致對方心裡會問:「為什麼對我那麼好?」經過25年的服事,黃牧師整合了社工專業及聖經真理教導成為「CURE」:
 
  持續性的幫助 (Continual help):持續性可以讓個人真實感受到上帝無條件的愛,這很考驗服事者的耐心與愛心。
 
  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效法主耶穌十字架的愛。透過關懷,讓人更自然地感受到耶穌的愛
 
  有關係服務(Relational service): 個人化服務。能認識對方,稱呼對方的名字,再分享自己的生命和資源。
 
  賦能力援助(Empowering aid)讓受助者有自助,甚至他助的能力。有尊嚴站起來,當勝過苦難以後,更可以堅固別人。
 
  因此,不但要行公義、好憐憫,而且很謙卑地把上帝的愛和福音展現。
 


全人關懷致力幫助弱勢群體。圖/來源:全人關懷團隊提供


「好憐憫、行公義」的使命
  疫情之後,教會的年輕人好像失蹤了,而牧者都想盡辦法挽留新世代。黃牧師引述吳加恩弟兄在彌迦學院第6屆開學典禮的分享,「華人教會不容易留新世代在教會裡,更應該把上帝的異象和心意傳講得清楚,並且把年輕人差遣出去。
 
  上一代要把「使命」存留給年輕人,讓他們內心感到「神聖不滿足」,為主完成大使命。很多教會辧各樣特會、營會留住年輕人,其實怎樣辦有魅力的聚會,也敵不過世界的策略和方式,世界外頭提供的娛樂性節目往往比教會的特會更有吸引力。
 
  但只要牧者給年輕人清晰的異象、來自天上的異象,願意放手差派他們到有需要的群體服務,其實年輕人是很願意買單的。很可能他們內心跟我們有同樣宣教的夢想,唯有異象讓上帝的子民安安份份走到神的心意。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29:18)。
 
  黃牧師引述已故神學家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的分享,教會在末世要推行「行公義、好憐憫」的運動。他在《慷慨的正義》一書中表示:
 
  「行公義就是視所有人為神所造,按著他們所當得的分對待他們。行公義不只包括撥亂反正,也包括樂善好施、關心社會,尤其是針對窮乏軟弱的人。
 

  不幫助弱勢者就是犯罪,是辱沒上帝的榮耀,理當受到審判和懲罰

已故神學家提摩太.凱勒。圖/來源:facebook@thegospelcoalition

  黃牧師認為以上就是竭力悔改的方向,華人教會不要一直處於安逸。在疫情期間,教會停擺是為了脫去舊皮袋,迎接新酒,上帝已經等不及了,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如果教會安逸,沒有換皮袋,就沒有學會疫情的功課,甚至會錯過上帝多年為教會預備的命定。
 
  讓華人教會看重好憐憫、行公義的工作,努力的愛鄰舍,分享上帝的愛,尤其是上帝非常掛心的群體,就是貧窮人、圈外的羊。求神把合神心意的焦點與優先次序放在華人教會當中。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