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基督教教育博覽會》 教會成長萬花筒


圖片來源: Canva
 
文、圖/趙錦漢新竹現場報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聖經學院)與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簡稱播種國際台灣)合辧第一屆基督教教育博覽會:「重返福音現場」,於9月11至13日舉行「牧者高峰會」。大會邀請了蔡幸昇牧師(桃園南崁長老教會主任牧師)、周信榮牧師(台北中會永光教會)及莊信德牧師(播種國際台灣執行長)在12日分享「教育成長萬花筒」。

 

第一屆基督教教育博覽會   重返福現場
 

   蔡幸昇與周信榮兩位牧師識於微時,昔日為台灣神學院的同學,並一起參加訪韓聖會。因著神的帶領,他們都經歷了教會不同階段的發展。他們按著自己牧會的經驗,分享如何運用不同的教育工具,透過聖靈塑造教會的增長策略。
 

  蔡幸昇牧師在大直長老教會服事了16年,於2013到南崁基督長老教會服事。他剛到位於小巷子的大直教會時,便思考:「教會要成長嗎?成長的含義在哪裡?」他認為教會的增長策略,是根基於建堂與建人的思考,而「建人」意味著建立信徒成為門徒的過程。
 

  教會普遍都會說:「沒錢、沒人。」蔡幸昇牧師認為向心力很重要,沒有人什麼都不能做。如果教會弟兄姊妹不帶新朋友來,社區的人也沒有要來教會,人們都不會來教會,教會很難增長。他思想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很大,但要建造合上帝心意的教會,就要先回到基督,所以要:先基督,後長老,而教會的焦點是神,以神為本,否則會失焦。
 

  蔡幸昇牧師早年當補習老師,先後在教會擔任執事和長老。1993年,他進了神學院,至1996年畢業,畢業後也加入了北部牧者所組成的牧者更新團契,目的是為了交流資訊,並一同思考如何建造台灣的教會。當時他也認識了顧其芸牧師(新生命小組教會),開始接觸細胞小組教會。
 


牧者高峰會約有70位牧者參加


蔡幸昇牧師學習了不同教會的小組系統
 

小組架構及裝備系統

   蔡幸昇牧師坦言,沒有小組便不能牧養,單靠主日崇拜乏善可陳。而按照聖經,耶穌也是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為了觀摩小組教會,先後拜訪新加坡堅信浸信會及城巿豐收教會。由於這些教會規模太大,與地區教會有所差距,所以他在教會未推行小組,期間也參加了訪韓聖會,學習禱告。
 

  2005年,到新加坡三一教會學習GLN小組架構,08年到韓國釜山豐盛教會學習雙翼系統,後來也參照其他教會的牧養策略,包括:台中旌旗教會、香港611靈糧堂和高雄福氣教會等等。自2013年開始,就揉合雙翼和旌旗的門訓課程,並在教會推行,然後到2022年引入幸福門訓課程。
 

  南崁長老教會以關懷小組為牧養架構。在牧養系統的更新過程當中,蔡幸昇牧師認為,所有關鍵因素是主責的牧師,因為:「牧者更新,教會復興。」教會的成長在乎牧者的內在生命成長。除牧師本人外,也要找有時間、有意願配合的長執同工開始,以化解張力。
 


蔡幸昇牧師參照611靈糧堂的核心價值
 

  教會普遍的問題是缺錢、缺人。蔡幸昇牧師認為只要按部就班,教會一定會成長。南崁長老教會從先前的250人增長至約500人,包括:8個成人牧區、22個關懷小組合共360人,青少年牧區8個小組合共75人,兒童牧區70人,另有約30位兒童導師。為培育兒少,教會租了100坪的地方給兒童牧區使用。他剛到大直教會時,長老都擔心教會的財政,他離任前完成了教會的建堂計劃,每年經常性奉獻達1,100萬,後來也得知1億4千多萬的建堂費用已全數償還。至於南崁長老教會,經常性奉獻也從以往的500萬,增加至1,200萬,再加上建堂奉獻合共2,500萬。
 

  或許有人會問,有沒有遇過挑戰,核心團隊有沒有適應不良,長執同工無法投入,弟兄姊妹興趣缺缺嗎? 蔡幸昇牧師強調,要花時間與長執溝通,傳遞清晰的異象,清楚地向他們說明要付上什麼代價,或可能面對的問題。然而,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他應用了611靈糧堂的核心價值來帶領長執,建立健康的教會。例如「先神後人再大地」,要把神放在第一位。
 

  蔡幸昇牧師認為教會要建立合一、委身的領袖團隊,就要有三代門徒觀。教會以佈道為導向,營造佈道文化,並要有意識地建立門徒,傳承信仰,也傳承愛。他看重信仰基本功,因為惟有往下扎根,才能向上結果,便帶領全教會養成讀經、禱告及傳福音的良好習慣。
 

  此外,教會要嬴得兒童、青少年,還有剛信主第一代的屬靈嬰孩。從2017年開始,教會為兒少租用100坪的地方,第1年的費用超過150萬,7年花超過1,000萬,但蔡幸昇牧師覺得很值得。他又看重第一代的屬靈嬰孩,透過門訓系流,栽培他們成為領袖。在眾多教會增長策略及牧養系統當中,真理不變,策略方法可變,但必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南崁基督長老教會。圖:臉書
 

永光教會培育系統

  周信榮牧師於神學院畢業後到台中的偏鄉教會服事了2年,至2000年到永光教會服事。目前教會有6位長老,周信榮牧師領受了教會的異象是:建造榮耀與大能的教會、成全聖徒力行普世宣教。而自2002年開始,教會都有雙年度主題。
 

  為什麼要從團契變為小組?周信榮牧師以前的教會每禮拜1次團契,但永光教會的團契每個月只有1次,每次都辦活動來吸引人參加,以內聚、交誼為主。他認為教會變成了俱樂部,要悔改求主憐憫,重新回到教會的本質。他比較了團契與細胞小組的分別,包括:聚會次數、模式、目的及領袖角色等等。他強調現在教會的小組以佈道為導向,所有活動都一定有BEST(慕道友)。當小組成長,生產了2個小組後,便會成為新牧區,並秉持「自己生的小組自己養」的牧養模式。

 

  周信榮牧師回想,從2002年開始,頭4年的雙年度主題為小組的內涵與轉化,之後4年為門訓,而最近3年是幸福佈道,讓他感到很驚訝。永光教會先後採用了雙翼系統及旌旗教會系統,並整合成「唯榮耀基督、讓耶穌作王」的永光培育系統,目的讓弟兄姊妹不僅僅得救,而且要得勝、得榮耀、得奬賞。剛開始使用雙翼系統屬探索期,效果不彰。後來引入了旌旗裝備系統,且每年檢討、調整,慢慢演變成自家培育系統。全套課程共1年半,合共有4個班別及3個營會,讓弟兄姊妹了解教會的DNA,經歷生命的改變,每個課程及營會都會向參加者頒發證書,最後還有結業禮。
 


永光教會的雙年度主題


周信榮牧師慢慢建立了永光教會培育系統

 

   周信榮牧師強調,細胞小組是「家」,讓家人有歸屬與被牧養;而領袖培育是「學校」,讓領袖受教育並穿上軍裝。不但讓領袖取得頭腦上的知識,而且領受領導的力量來執行。一般細胞小組教會認為有7成人參與小組,就成為了細胞小組化教會,而永光教會的聚會人數約300人,等同於小組聚會人數。另外,教會有36個幸福小組。以往,教會每半年舉行1次浸禮,現在每2月辦1次,與聖餐一起舉行。其中一個見證是,領袖會在主日後主動關心組員,為他們禱告。
 

  周信榮牧師表示,細胞小組恢復了初代教會的聚會模式,也是學習耶穌帶領門徒的模式,而小組牧養,加上教會架構和管理,牧者可以更輕省,例如一般探訪工作都交由小組長承擔。自2001開始,永光教會有近380人受洗,培育學校共有146位畢業生,至少有120名專業服事同工。
 


永光領袖培育學校共有146人畢業
 

教會成長策略

  莊信德牧師以「恢復上帝眼中的教會形象」為題分享,他形容台灣在不同時期都得到各種裝備系統的禮物,包括:細胞小組、標竿人生、G12、GLN、雙翼系統、旌旗教會,以及最近的幸福小組。在芸芸的裝備系統當中,關鍵不在於認識什麼教材和方法,而是在於過程中,牧者帶領同工一起認真的找答案。以旌旗教會為例,教會從幾個家庭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旅程,才慢慢增長。他強調,在學習裝備系統的過程,無法省略聖靈在一同牧師身上的工作。在複製及貼上(copy and paste)的同時,要期待聖靈的工作。有時牧者只期待結果,卻不期待過程。過程中有笑有淚,也有客西馬尼的時刻,卻是要享受耶穌宴席的過程。
 


莊信德牧師提醒牧者要謙卑學習
 

  裝備系統有來自韓國、新加坡,也有台灣本土的。因地域關係,也有其差異性。韓國及新加坡的集體意識較強,台灣則比較弱。再加上民族與社會基礎的多元性,當教會應用裝備系統時,要注意當中的特殊性,而且是一趟靈性旅程,如同雅各變成以色列,再成為了12支派。莊信德牧師鼓勵牧者不應有業績壓力,卻要在聖靈的工作裡面服事。

 

  莊信德牧師羅列教會歷史裡面不同的學習階段,他提醒,很多時教會放大了應該縮小的理解,卻又縮小了應該放大的信仰世界。牧者當見證基督如何教會增長中作王,並讓基督作全體之首。(參西1:17)
 

   在問答環節,蔡幸昇牧師和周信榮牧師勉勵與會的牧者長執要看重神的話語,與神連結,並渴求聖靈,遠超過事工上的挑戰。莊信德牧師欣賞兩位牧師謙卑地不斷學習。很多牧者都渴望找到屬靈的父親,而他認為屬靈導師(mentor)的角色很重要,能幫助牧者的生命成長。即便已經成為長老,也能夠透過導師被警醒、被責備。

 

  有與會者問到長執如何為教會釐定核心目標?聖經學院院長阮介民牧師表示,核心目標很重要,因為有核心目標教會才能夠轉動,而轉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沒有核心目標,教會只會「空轉」。蔡幸昇牧重申要「先關係,後事工」。從大直教會轉到南崁教會,蔡幸昇牧師需要2年時間處理教會及私人事務,期間他問了南崁教會6個問題。他認為溝通很重要,能幫助彼此了解。之後,他與教會長執會定期開會討論,並且每一年都會檢討及調整。他強調不僅僅是檯面上的溝通,而且還顧及同工們的生活,要花時間與長老、小組長團隊建立關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阮介民牧師
 

   永光教會前2年的雙年度主題,目標都是建立關係和信任。曾有一次周信榮牧師辦活動,有教會長執提醒他:「這裡是大台北巿,不是鄉下,你辦這些沒有人會來。」但他從被質疑開始,再慢慢建立彼此間的信任。從2002年開始提出雙年度主題,至2006年才提出10年計劃,循序漸進。
 

   每一年,他都會在10月開始向同工傳遞新一年的異象,也開放給同工討論並作出調整。他強調,如果教會有較為重大的轉變,要花時間傳遞異象。例如教會的長椅子要坐得舒服,卻不會讓人打瞌睡,他跟長執都測試過。他也覺得如果教會只在主日崇拜和聚會開放使用很浪費,於是把這個想法在小會分享,卻沒有馬上做任何決定,給長執空間去思考。

 

  有與會者問到門訓是不是必需建立在裝備系統之上?這些系統是不是可以解決牧者對聚會人數成長、組織及資源上的焦慮?莊信德牧師認為,聖父上帝最有系統,透過7天的架構,循序漸進,最終是為了使生命得安息,與祂恢復關係。而其他6天,祂總是在人的生命上寫出不同的故事。莊信德牧師把裝備系統看待為教會歷史,每一個裝備系統都是一趟靈性行程。透過學習不同的裝備系統,聆聽神在這些牧者身上所說的故事。他鼓勵與會者渴望經歷神的工作,也強調裝備系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複製及貼上,而是渴望看見神的工作,就像蔡幸昇和周信榮兩位牧師一樣,願意謙卑地不斷學習;不是為了方法,而是放下美好的經驗,渴望神給多一點心得。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他們好像沒有中心思想,而是神的熱情成為他們的中心思想。莊信德牧師承認自己以前會驕傲地質疑這些牧者沒有中心思想,但當他越多看見自己的限制,看見驕傲所帶來的虧損,就會看見背後的關鍵並不在於方法,而在於他們的生命如此真實而單純,渴望神的工作。猶記得在神學院的靈性小組聚會,蔡幸昇牧師為他禱告,讓他很感動。他感到神在這些僕人身上,而真正的中心思想是聖靈動態的工作,牧者當敏銳於聖靈在當下的工作。無論神在這個時候興起什麼的方法和教材,中心思想是要順服神的工作,願意跟上祂的工作。
 


講員回應與會者提問


大合照

 

   另有人問到裝備系統如何因地制宜,取得最大效益?蔡幸昇牧師的第一個學習對象是鄺健雄牧師。在2023幸福小組國際研習會,鄺健雄牧師就坐在他前面,而柳子駿牧師和廖文華牧師也帶團隊來,他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些牧者的教會都很大,他看見了榜樣。他表示大部份教會都是從少數人開始,只要牧者帶忠心的門徒,一起禱告、委身,不急於馬上看到成果,並以生命影響生命。他鼓勵牧者要堅持,不怕遇到挫折。什麼是最大的效益呢?就是每一次弟兄姊妹的生命有突破的時候,看到神的供應,然後與同工一起前進。

 

  細胞小組會不會傾向吸納精英,而忽略了弱勢群體?永光教會有一位執事是清潔公司老闆,他邀請同事來教會。有些人國小都沒有畢業,甚至其中一位不擅於表達。周信榮牧師求問神的時候,得到的回應是:「就是這些人。」在牧養的過程中,他明白到普通人可以變成精英,從平凡到卓越是福音的工作。那位清潔工完成培育系統後生命改變,成為了副組長。雖然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與社會經歷都不一樣,在小組裡面分享神在每個人的恩典與經歷,成為福音的見證。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