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神學協會神學大會 形塑神的子民成為領袖

【趙錦漢採訪報導】亞洲神學協會(Asia Theological Association,ATA)於15至18日在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凱悅酒店舉行「2025年ATA三年一度神學大會」(2025 ATA Triennial General Assembly),主題為:「在我們動盪的世界下形塑如基督般的領袖」。大會邀請了ATA認證及教育發展董事會委員婕森博士(Dr. Jessy Jaison)及艾萊特博士(Dr. Graham Aylett)主講形塑領導力,門訓並裝備所有神的子民成為領袖。
ATA是一個神學機構網絡,涵蓋了亞洲、歐美和大洋洲約33個國家,加強對亞洲的神學機構和領袖的培育。這次大會旨在有效裝備教會領袖發揮影響力,在生活各層面中遵行大使命。
來自菲律賓的ATA秘書長路亞博士(Dr. Theresa Lua)表示,大會從未在台灣舉辦過,由中華福音神學院承擔,戴繼宗院長動員本地神學院的領袖共襄盛舉,招聚了250名領袖參與。大會聚焦於重新構想神學院課程,以應對現實處境,即使這種改變很困難。大會還討論了如何留住年輕人,因為他們都認為教會與現實脫節。
來自印尼的ATA主席希馬萬博士(Dr. Andreas Himawan)表示,ATA網絡不限於神學院,合作夥伴還包括了差傳機構、神學教育出版社和其他事工,例如靈風出版社(Langham Publishing)。


在世代及文化之間形塑領袖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歌羅西書1:28-29
亞洲人口有47億,幾乎佔了6成全球人口,「中東及南亞全球事工南亞分支」(Mesa Global South Asia)神學教育顧問及訓練中心領袖婕森博士強調,如果教會失去了身分和目的,沒有未來可言。教會不僅僅只是一座建築物,甚至不只是定期崇拜的群體,而是為著這個世界盛載基督的生命和使命。
婕森博士從事神學研究多年,眼見神學院在亞洲所面對的變更和挑戰,她以兩個故事作為引子,說明世代及文化之間的鴻溝,反思如何塑造像基督般的領袖。
有一位神學教授擔心自己不能再成為新一代的老師,因為現在學生都講求數位化,處理資訊的速度驚人,而且他的學生也有人道主義分子、後現代主義分子、反出生主義分子和性解放主義分子等等。究竟神學老師有什麼角色可言?尤其是下一代未必將老師視為單一的教學權威,循其他途徑求教,包括AI(人工智能)。
面對下一代,該如何形塑領袖呢?門訓如何成為未來一代的異象?今日的下一代處於一個難以想像的世界,變幻莫測且模棱兩可。如果沒有基督,教會只是徒勞地掙扎求存。
有一位神學生的成績平平,幾乎被勸退,他盼望在村莊裡建立家庭教會,甚至要駕駛40公里去向人傳福音及舉辦禱告會。後來神學院派人來訪,才發現他的村莊連一個基督徒也沒有,村民十分敵擋福音。這位學生透過福音單張決志,並獻上一生服事神,只是他對信仰一無所知。結果,神學院重新編排教學,幫助這一類學生融入跨文化情境之中,提供支援。
婕森博士強調,策略性的協作能彌補世代及文化上的鴻溝,藉由正規神學院、非正式訓練、本地教會、差傳網絡及導師群體組成生態系統,建立門徒,興旺福音。神學院需要形塑領袖,以文化為重心,就像在70年代興起了僕人領袖一樣。
美國宣教士瓊斯(Stanley Jones)表示,神的國是藉著朋友圍爐相聚而推進的。因此,領袖的成長要透過委身於神的話語,並與基督聯合。領袖當利用創新,嵌入道德、正義與和平,增強地方對課程的自主權,並發揮活潑的領導力。以印度這個國家來說,領袖、協作及門徒的形塑,全都要面對文化的情境,才能有永續的發展。
為建立整全的教會,領袖們需要關係式的協作,以揉合神學的信念、具說服力的慷慨、真實的互助,以及謙卑地聆聽,才能全面建立神的子民成為門徒和領袖,參與各層面的宣教及社會事務。

你愛耶穌嗎 牧養主的羊
艾萊特博士是增加事工(Increase)的秘書長,先後在馬來西亞及英國服事。他以「你愛耶穌嗎?」作為引子,就是彼得出賣耶穌之後,耶穌引導他牧養羊群,而形塑領袖就是回應主耶穌的愛,讓所有神的子民接受門訓和裝備。
形塑領袖是神對祂的子民的一份渴望(利11:45;出19:6),並且所有神的子民都受了聖靈(徒2:38-39),復活的主也賜給祂的子民屬靈恩賜(羅12:6;林前12:8;弗4:7),所有基督的肢體都有份(弗4:16)。
艾萊特博士用一幅圖畫闡明社會各領域的角色,似乎都為了形塑教會成為專業的團隊,但要翻轉這個局面,重新想像教會成為一個形塑領袖的環境,讓領袖被賦能到社會各個領域,與未信者保持活潑的關係,履行各行各業的角色,並完成神的使命。
問題是:神學該如何教導教會學?學生們對自己的教會有什麼異象?課程規劃應從理解神的子民開始,例如畢業後如何牧養當下處境中的羊群,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需求,培養學生成為裝備領袖的指導。
實用的操作包括:發展聆聽技巧、小組帶領技巧、了解領袖異象的工具、促進教會與培訓機構的夥伴關係、向有成果的教會學習等等。在巴基斯坦,藉由當地聖經學院推動小組帶領技巧課程,幫助當地許多神學生在畢業後發展小組,尤里牧師(Pastor Yuri)也分享了感恩見證。
艾萊特博士將地方教會重新定義為「真正的神學院」,神學院源於拉丁文「seminar」,意思為苗圃。神學院塑造神的子民成為未來的領袖,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傳揚福音並門訓。艾萊特博士最後回到「你愛耶穌嗎」這個問題,挑戰與會者加入形塑領袖的行列。
禱告焦點:
1. 求主加深神學院、教會及福音事工之間的協作,同心合意迎對新挑戰,興旺福音。
2. 求主幫助教會不僅組成專業團隊,發展會堂,而是呼召牧者門訓並裝備所有基督徒,成為社會各界領袖,活出大使命。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