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七六O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七六O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3: 13~14)

     因為幾篇專欄,有讀者來信索取我們實驗室曾經發表的重要研究論文。我花了一點時間才找到它們。我真的忘記它們了。

     我回國任教只為傳福音。在校園裡,我是「Tent-maker」(靠織帳篷為生的傳道人),效法保羅,棄萬事如糞土(腓3: 8),不回頭看自己學術上的成就。我的科學論文是給其他人讀的,讓人認識神創造的美與奧妙。我的論文在初稿完成後、被雜誌社接受前,至少修改50次以上,我認為花在這上面的生命已夠了(我的停損點),連校對也都丟給學生處理___如果學生不能找出Bugs(錯誤),不配得碩博士學位。我要花更多時間去傳福音。

     林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是美國化學家、結構生物學先鋒,被譽為歷來最重要的二十位科學家之一。他以頭髮為對象,研究其結構,發現髮絲是由三綑的蛋白鍊所織成,再加上其他成就,榮獲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為打破居禮夫人連奪兩屆諾貝爾獎的紀錄(當時的唯一),便轉向探討遺傳物質DNA的結構。他仍以三綑模式解說DNA,卻無法解釋DNA其他種種現象,直到1953年詹姆士·華生(James Watson)與法蘭西·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Double Helix)模式,並贏得1962年諾貝爾醫學獎,他黯然失之交臂。但鮑林野心不死,轉而從事反越戰、反核武器等運動,畢竟他是名人,自有其影響力,而終獲另一座諾貝爾和平獎,完成他的心願。在美國總統為諾貝爾獎得主慶賀的酒會上,派兵入越南的甘迺迪總統之夫人賈桂琳,便酸溜溜的嘲諷說:「您終於得到您要的。」

     鮑林教導我,不要沉溺在過去自己的榮耀裡,成會是它、敗也會是它,且一個知識份子的人格勝過一切―除了神的榮耀,要懂得棄萬事為糞土。

     影響我最深刻的其實是演員查爾頓·希斯頓(Charlton Heston)。他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一生主演百部以上電影,都是飾演聖人、英雄、偉人。代表作為《十誡》(先知摩西),《賓漢》(內有耶穌釘十字架的神蹟),並榮獲1959年第3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也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的得主。

     希斯頓有一個習慣:從不再看自己演過的電影,縱使是精采片段。因為在他飾演的角色裡,他看到的不是甚麼英雄、聖人、偉人,而是一個罪人;在電影的榮耀裡,他不敢逼視這個罪人中的罪魁。於是,他餘生謙卑的尋求救贖,到孤兒院為那些無父無母的孩子們讀《聖經》,他也親自錄製《聖經》故事,讓讀者自己去領受主的話、認識神,而不是去追捧他的光影。我們這群留學美國的窮學生,常用他錄製的《聖經》故事學習英文,在錄音裡不見一人,但見耶穌,孺慕神的榮耀。

     因著查爾頓·希斯頓,我也從此不再讀自己完成的科學作品,而忘記背後,繼續努力面前的。在研究之餘,矢志只述說神在我一生中的恩典、憐憫與大能―做個解經者,只傳講神的話、主耶穌的故事。
 
(謝謝宋老師)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