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的恐懼 在聖靈裡成為超級得勝者

  【綜合報導】台北研經培靈會籌備處於於10月4-6日假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舉行2022台北研經培靈會—「動盪—面對未知的恐懼,我們還有選擇嗎?」。賴若瀚牧師(美國聖言資源中心創辦人、 聖言講道學院院長)引用羅馬書第8章講述基督徒如何在動盪中過得勝的生活。

 

認清自己的位分

  賴若瀚牧師首先提到疫情是信仰真偽的試金石。基督徒當反省為什麼有信仰卻仍然憂慮恐懼?知不知道自己是誰? 

 

  首先,基督徒要按著新的身分,進入被聖靈釋放的新境界,被宣判無罪,勝過肉體,原因是賜生命聖靈的律勝過了罪與死亡的律。耶穌取了罪身的形狀,在神性中取了人性,卻沒有罪性,成為贖罪祭,是基督徒因信稱義的基礎。

 

  其次,要順聖靈而行,過新生活。基督徒一方面要注意行為,不隨從肉體;另一方面要留意思維,只隨從聖靈。「體貼聖靈」的意思是思念天上的事,當理解後與聖靈站在同一邊。

賴若翰牧師在台北研經培靈會分享。截取自YouTube@TWBIBLE

 

  馬丁路德曾說:「一個沒被真理降服的頭腦,就是一個人盡可夫的妓女。」基督徒要運用頭腦,聽明白真理,然後再跟隨,否則會只求速度,不求質素;只求成果,不求過程;只會塞飽肚子,不求營養。

 

  信主之後,靈性會經歷「死亡」嗎?死是與神隔離,麻木的意思,而「與神為仇」等於關係破裂,跟神的距離越來越遠。

 

  究竟聖靈要作客還是作主?大前提是心靈要成為聖靈的居所,換言之,神的靈以你的心為家(參林前6:19-20),要順服聖靈才真正屬於基督。結果便不受罪性轄制,在聖靈裡面復活,也是與基督聯合的基礎,得著聖靈的能力去禱告、事奉和傳福音。
 

  最後是新的地位,靠聖靈得生。當持續靠著聖靈治死肉體(參加5:16-17)。被聖靈引導的基督徒就是神的兒子。既是兒子,不再是奴僕,身分、心態、關係都隨之而改變。保羅刻意用養子(huios/huuithesia)來描述「神的兒子」(參羅8:14-15)。當時羅馬貴族會尋找值得收養的孩童,然後舉行收養儀式,賜兒子一枚戒指、新名字,並免除債務,將來不可脫離父子關係。這些律例闡明了揀選、呼召和買贖的真義,如今有聖靈同證我們的身分,與基督同作後嗣,受苦進入榮耀。

 

創造遭破壞,聖靈裡冀盼

  保羅在18節講到「我想」,並不是他的幻想或夢想,也非沒有把握。「想」有算的意思,即算在亞伯拉罕的義的意思。如果把現今的苦楚和將來的榮耀放在天秤上,就不足介意,也就是「毫無價值」了。

 

  賴牧師很喜歡一句話:「當人生的路給堵住,神會為我們開天窗,如果路堵了,窗也關了,神就會開空調。」賴牧師跟師母來台灣之前才知道要拿簽證入境,但要申請已經太遲,於是立刻禱告。神為他們開空調,由於防疫鬆綁,不需要簽證,可以如期入境。

 

  「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21節)聖經用擬人法,好像受造之物有人性。萬物都處於不完美的狀態—服在虛空之下,不是牠們自己願意的,卻要等候將來得贖,回到起初完美的狀態。

 

  受造之物與聖靈一同「歎息勞苦」。「勞苦」的字根代表著生產之苦,意思是有盼望。有時歎息是好的,可以釋放,但也有無可奈何在裡面。

 

  基督徒不曉得如何禱告,但聖靈樂意幫助我們禱告(26-27節)。禱告源於一份無助感。當代挪威神學家哈雷斯比(Ole Hallesby)曾說:「『無助』應是禱告人的心情,最先要有的心態。只有無助的人才需要禱告。」

 

  基督徒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28節),當認定不管是好事、壞事,還是苦難,都彼此同工,互相效力,定數是得益,有兒子的模樣,而關鍵變數在於「愛神的人」,深信神對信徒有美好的計劃。

賴若翰牧師(中)與台北研經培靈會籌備處同工合照。圖/來源:大會提供。
 


困境中煎熬,聖靈裡得勝

  1992年發生了一宗車禍,死者有教會傳道人及基督徒孩子,震撼了當時賴牧師所服事的教會。他反覆思量死者家屬或其他人的信仰會不會被震動,甚至離開教會、離開神。不禁問:「在苦難中,還會不會相信這位『不能保護』我們的神嗎?」

 

  教會舉行追思會,賴牧師用羅馬書8章35-39節來分享,強調世上沒有任何苦境或人事物,能使基督徒與基督的愛隔絕,絕對沒有!
 

  羅馬書31節沒有再提到聖靈。但經文說到「既是這樣」,代表聖靈的一切工作與後面的經文息息相關。保羅用「誰能」表明一切的苦難和答案。31節的原文是「若然神高於(或為,for)我們,誰能對抗(against)我們。縱使魔鬼撒但招聚所有牠的使者攻擊我們,只有神在另一邊作戰,必然驅散仇敵。

 

  馬丁路德在夢中曾被撒但控告,他回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已經把我贖回來了,你的控告一概無效。」魔鬼撒但最喜歡兩種技倆:「你不行」、「你很行」。

 

賴若翰牧師解構羅書書第8章。截取自YouTube@TWBIBLE

  經文像「雙層漢堡」的架構,描寫患難與基督的愛。3塊麵包是基督的愛,中間的肉是患難的本質和範疇。

 

  車禍後,達拉斯神學院舉行教牧講座,講員是死者家屬,也是一名輔導,他無法接受親人離世,與神角力。讀到約伯記時,他靈光一閃,意會到「很多時候,我們不容許神有奧秘的存在,想把神奧秘事變成可掌握的東西。到底誰才是神?」

賴若翰分享見證。截取自YouTube@TWBIBLE

 

  基督徒要承認自己不懂、不知道,才能守住受造物的本位。「得勝有餘」是個複合詞—「超級得勝者」。在患難中,因為有耶穌—「被宰的羊」,我們—「將宰的羊」可以成為「宰不成的羊」。

 

  總括而言,基督徒要認清基督徒身分—神的兒子,定晴將來的盼望。無論身處任何景况,沒有任何事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因為神經常隱藏在十字架背後。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