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會的困境與挑戰 杜明達:門訓是唯一的出路

【趙錦漢台北現場採訪】台灣基督教聯盟秘書長杜明達牧師談到疫情之下,教會面對經濟、線上聚會,以至牧養的困境與挑戰。他分享到門訓是教會的基礎,也是教會未來發展的踏腳石。他首先表示,疫情讓教會反思不能只是禮拜堂,只進行一些教會活動。當教會實體聚會無法持續進行,教會一方面要面對線上聚會或直播模式等問題,再加上一些教會的信仰活動必須集中在教會完成的話,會變得手忙腳亂;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線上奉獻未建立好,會直接影響教會的財政及營運。

杜明達牧師透過影片分享討論「當今教會的困境與挑戰」。趙錦漢攝

       疫情之下,教會對救恩或三位一體等神學觀大同小異,但說到教會觀,即天國子民在地上的形態或發揮功能都有差異,包括彼此相愛、門徒訓練、大使命等等。

        杜牧師認為末世災難的挑戰,包括:經濟、社會、戰爭的風聲、高齡化、少子化、同性戀等等,都是好問題,是健康的問題。

       在線上聚會,傳道人要面對沒有現場觀眾,因為觀眾都在網路上,該如何牧養他們?同時會友也會面對挑戰,例如親子關係。問題是,素來倚賴雙翼系統的教會,線上崇拜也許行得通,但線上小組的牧養行得通嗎?

     在台中思恩堂牧會,本身也是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簡稱台中策盟)理事長的杜牧師,看見台中教會所面對的挑戰。疫情期間,出席率降低,某些教會平常存款不多,甚至有可能影響傳道人的薪資。感恩台中策盟內的教會不分宗派、互相幫補。同時也見證著高雄、桃園、新竹網絡的「愛河湧流行動」,得到很多鼓勵。

門徒訓練
        度過疫情,教會可以喘一口氣。目的是要思想如何做牧養。很多習慣線上聚會的弟兄姊妹已經回不去了,不想回到實體。

       「門訓」是神的策略,祂老早知道今日的狀況,所以到今天門訓仍然有效。門訓沒辦法單憑課程,就算在線上進行,可能也只是一個課程。

       例如向人傳福音時都會說:「你很獨特,有獨特的指紋、眼睛的虹膜、大自然的雪花都獨一無異。」然而信了主之後就不再獨特。所有人到教會都經過同樣的系統,要面對弟兄姊妹的個別差異並不容易。教會重視他經過怎樣的聚會,跑怎樣的程序,卻未必看重他會變成怎樣的人。


 
       要看重他變成怎樣的人,便要看內在的品質。耶穌的品質有進入他生命裡面嗎?有內化嗎?要成為耶穌的門徒便要像耶穌,以基督的心為心,有祂的品格、思維、心胸與心志。當人裡面改變,便能面對環境,然後再去發展,像耶穌一樣能夠面對一切。


        策盟裡面有一位同工分享到疫情下的教會,就像一串葡萄,抖一抖之後,大部份果子都會存留,但有些會掉下來。果子怎樣才不會掉下來?不只是靠聚會、課程,而且個人關係要強,就要利用各樣方式,想盡辦法聚在一起。

       因此,門訓的目標應該是怎樣跟隨耶穌,怎樣學像耶穌。牧者從台上很難看清楚生命,也很難用一篇道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為不知道弟兄姊妹面臨什麼挑戰,在職場上如何跟隨耶穌,家庭現況如何,關係如何—包括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個人與神的關係。

       因疫情而封鎖的時候,教會都手忙腳亂,練習直播及線上聚會,後來弟兄姊妹慢慢回來,慢慢適應線上聚會。但重點是一對一的守望,個別的關係可以幫助教會成長,讓彼此關係緊密,注重這個人有沒有更像耶穌,因為一對一守望是教會基礎。        

        杜牧師鼓勵策盟內的牧者,人數少沒關係,反而更好,關係可以更深入。有牧師分享經過兩年多的疫情,離開教會的人也沒有回來,人數比原來的少了些,可是全部都跟他和師母有個別關係,教會正在往前走。

       於是台中不少牧者也開始一對一守望,一開始弟兄姊妹都不適應,會問:「牧師找我幹什麼?」到現在會覺得很開心。有弟兄告訴杜牧師:「杜哥,跟你談兩個小時,比你在台上看你兩年、你在台上看我兩年深入多了。」他自問:「牧師這麼忙,怎麼會給我時間呢?」       

杜明達牧師分享一對一門訓。趙錦漢攝

       牧師要忙什麼呢?只是忙著準備講章、忙著聚會、忙著活動、忙著策劃嗎?耶穌花最多時間在門徒身上,做一切事情的目的也只為了門徒。祂可以服事很多人,但聚焦的目標都是12個門徒。

       疫情是反思的機會,看見彼此的關係是穩固,是可以持續的,而藉此關心身邊的人,就是福音。耶穌說:「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要從福音開始,從未信主的人開始,因為真切的關心是從「關係」開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