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一四 長濱之旅 (2):八仙洞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Canva

 
  「惟獨祢是耶和華!祢造了…,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祢所保存的。」(尼9:6)
 
  保存大自然,讓大自然回歸大自然(Let Nature be Nature)。
 
  來到台東的長濱鄉,是個美麗的意外。原先只想來看看心中的「小女兒」(本專欄前期);她安排了幾場演講,及半天的鄉野參訪,竟讓我不虛此行。
 
  趁著主日忙完,是個涼爽、好郊遊的午後。
 
  「要去腳浸蔚然的太平洋,還是去看看背山的八仙洞。」嚴牧師出了一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的選擇題。
 
  「去看八仙洞。」我非智者,身為牧師,只好裝做好人;雖然這個洞名很異教。
 
  到了台東,焉能錯過八仙洞呢?事實上,八仙洞不是什麼宗教聖地,而是距今三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是台灣歷史故事的起點哩!何況,它是由母校台大地質系教授林朝棨在1968年,進行地質調查時初次發現,經考古系李濟教授命名為「長濱文化」,而近年,我們清華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主持計畫時,發現了更多新洞穴,使原先八洞達到廿四處。
 
  整個八仙洞是高約三百多公尺的山巖,面太平洋,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考古發掘其內不只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底部更有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明。有學者認為八仙洞舊石器時代族群,在冰河期時,由中國華南遷到台灣。
 
  因為眾多海蝕洞面海矗立,十分奇偉,竟被一些無知道士,任意破壞自然,開闢成妖幻神壇,擅稱為八仙洞,昔日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前來朝拜,而致喧囂雜亂。後因珍貴的舊石器時代文明遺產,名聞國際考古界,遂經內政部劃歸為國定遺址。臺東縣政府數十年來陸續拆除洞中寺廟,並以佔用國土為由收回各岩洞,尤其前縣長黃健庭在2017年,展現公權力,加上妥善安置這些廟祝,獨排民粹亂力,完成拆除,居功鉅偉。
 
  如今八仙洞內鮮少宗教設施,僅乾元洞因前人昏誤,產權竟屬私有,成了唯一倖存;但大致上,八仙洞已大自然歸回大自然,不再有過多人為雜沓髒亂。整體看起來,除了可以讓人讚嘆原始地貌美景,一窺萬年前先民生活狀態,更能真正體會出造物主的創造宏偉與肅穆。
 
  台灣是個美麗婆娑之島、悠揚鴻觀,是造物主在這世界奇偉創作,不宜有過多人為鑿琢與破壞。不幸,現今在風景優美之地,常舉目盡是破壞水土保持的廟宇巨廈聳占山頭,或滿山暗灰墓碑,使人宛如置身魔域鬼境,噓唏不已。而八仙洞倒能一掃台灣舊習,令人耳目一新;這要謝謝黃縣長的遠見、魄力與處理公務的智慧。
 
  嚴牧師述說當年教會如何繞境禱告,辛苦爬上一座座山頭,在岩洞前向神哭泣呼求,不是為宗教利益或衝突,只希冀把大自然還給大自然──在民粹當道的糊塗世代,只有真神才作得到,八仙洞做到了。
 
  八仙洞給台灣教會和那些渴望大自然的人們,一個希望與典範。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