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恢復實體聚會》 實體線上雙軌進行 用諸般智慧領人歸主


高雄浸信會長青團契聚會。受訪者提供



 【記者商可瑩採訪報導】隨著疫情警戒降級,室內聚集人數放寬限制,許多教會一一恢復實體聚會。高雄浸信會於7月27日從「長青團契」的聚會開跑,透過線上、實體雙軌進行,照顧到不同需要的會友。

 高雄浸信會高百克牧師受訪時表示,在教會裡面有一些長輩不太會用網路、3C產品,甚至每週去到教會就是他們生活很大的重心、重要的活動,3級防疫警戒之時,不僅無法到教會,就連牧師也無法實際或電話探訪,因為有些長者聽力不好,也難以透過電話關懷。

 因此,教會除了維持直播、有電子版週報之外,還特別印刷紙本週報,並將信息打成逐字稿,送至他們家中,這些長輩在拿到逐字稿時,都很開心的回應「教會沒有忘記我們!」而且會一字一句的仔細閱讀。「無論實體聚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最要緊的就是用諸般的智慧,將人帶到主的面前。」因此,在恢復實體聚會後的第一場聚會,就是「長青團契」,這些長輩就成為教會的領航者,也終於能夠持續被餵養。

 對於「解封後的生活」,高牧師認為雖然恢復實體聚會、放寬室內(外)的聚集人數,但事實上已經回不去以前的模樣,應該如何進到新的格局?他認為不只是Return(回轉),而是要Restart(重新啟動),就好像現在是有網路、有手機的年代,無法回到過去沒有手機的生活。

 高牧師表示,面對「疫苗、疫情」,弟兄姊妹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見解,他認為牧者盡量不要選邊站,或是有絕對性的批判。重點是要更提升自己的生命,因為得勝並不是關乎四境平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長生不老,而是如保羅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高雄浸信會線上直播。受訪者提供

 所以面對世界的脈絡,基督徒應提升思維到「生命的抉擇」,願意選擇有信心、有盼望、倚靠神。不管做甚麼選擇,都不是信仰的終極觀點,因為關鍵在於「自己跟神的關係。」

疫情下的生活 在於面對生命之道

 高牧師說,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全人類都面對到一個「模擬兩可、沒有人說的準」狀態中,例如:有人勸說「不要打疫苗。」因為有很嚴重的副作用風險;另一些人則是認為「應該打疫苗」才能真正保護自己與身邊人。因此,疫情前後如何從聖經真理的角度,對社會脈絡有智慧的回應和信心,一直是高牧師努力的方向。

 對於現今的教會狀態來說,面對到一個選擇:要不要開放實體聚會?高牧師的孩子們都在國外生活,他自己也在美國生活近30年,觀察國外與台灣對於疫情的做法,雖目前高雄浸信會將全面開放實體聚會,但他認為教會應該持續提供弟兄姊妹靈性的需要,倘若有些會友對於踏進教會覺得不安、似乎有以身涉險的疑慮,就應該鼓勵他們可以留在家透過直播委身教會。


高百克牧師。受訪者提供

 高牧師強調,面對會眾心中的恐懼,除了要有信心也要有行動:宣告神的保護;有智慧防疫、抗疫。然而,對於疫情本身造成的影響,或是全球正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嚴峻影響,這些事情都顯示出我們離末世時刻越來越近。

 高牧師提醒,目前百姓面對到確診、沒有確診;打疫苗、不打疫苗,全人類關切的問題。但在信仰的角度中看見,不管人是什麼身分、地位,到生命的緊要關頭、最後的時刻,都只會面對『有信耶穌、不信耶穌;有悔改、沒悔改;有沒有與神同在』的救恩層面。這是超越實際上的身分,需要面對「對於救恩的態度」。因為,當疫情來襲、遇見生死關頭,所有的名利、身分地位都使不上力,唯有「生命之道」,也就是永生的問題會使人心更深一層的思考。

 在2千多年前,主就已對現今的疫情「超前部署」,囑咐並教導「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參約4:23)所以無論是疫情下的生活、後疫情的步調,最重要的就是「心靈與誠實」的敬拜,思想與神的關係是否有真實的連結。

 聖經中的教導,與主相會的地方是從祭壇到會幕,再到聖殿的敬拜,後來應許「聖靈要住在人心,我們的身體就是神的殿。」因此,無論世界脈絡如何改變、聚會面對何種挑戰,教會都要持續成為基督的肢體,成為地上彰顯天國的縮影。



高雄浸信會教堂外觀。受訪者提供


高雄浸信會謹慎防疫規劃座位。受訪者提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