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頌輝牧師:莫忘福音初衷 從醞釀到點燃


 
  【趙錦漢整理報導】台北真理堂於7月1日舉行「讓福音無所不在」特會,邀請了蔡頌輝牧師分享「莫忘福音初衷:從醞釀到點燃」的生命故事,講述自己如何蒙召成為宣教士,基督徒如何透過藝術家的氣質服事神,成為神國工人。

莫忘福音初衷:從醞釀到點燃
  蔡牧師來自馬來西亞,既是一位的藝術家,也是一位牧師,早年由木柵靈糧堂差派成為宣教士。他在會中分享個人見證,回應宣教的呼召。蔡牧師從小熱愛繪畫,特別是漫畫創作,從小學一年級便開始創作連環圖,可惜早期的作品未能保存下來。

  他在馬來西亞東馬古晉一間聖公會信主,2年後,隨新加坡探訪隊到鄉下服事,親眼目睹偏鄉教會資源匱乏,深深觸動了他,向主禱告:「主啊,如果有一天你要我做宣教的工作,那我願意。」

  中學畢業後,他到西馬學習平面設計,同時參與一間小型教會的宣教事工,負責組織宣教活動,過程中體驗到極大的喜樂與滿足,對宣教產生強烈的渴望。另外,他每天早晨與幾位弟兄姊妹一起為世界各地的宣教需要禱告,並收集代禱事項,認識到世界各地仍然有許多未得之民。

  最關鍵的轉變源於價值觀的改變,他每天花1至2個小時深入研經,越來越覺得神的計畫太偉大了,促使他放下一切來服事主。他從美術學院畢業並工作不到1年後,毅然辭職,踏上宣教之路,於1997年正式進入全職服事。

蔡頌輝牧師在會中點燃弟兄姊妹宣教的熱情。圖:台北真理堂

蔡頌輝牧師從小喜歡作畫。圖:台北真理堂


  蔡牧師與師母黄竹玲一同尋求神的心意,憑信心辭去工作。由於缺乏神學裝備,許多機構都不願接納。然而,神為他們開啟了金邊宣教學院的門,成為了該院首屆學生,接受1年的宣教知識與跨文化生活體驗。

  當時他們面臨兩大考驗:首先是金錢的考驗,學院要求學生每月籌款120美元,出發前,師母的教會突然撤回承諾,他們被迫「一薪二用」,兩個人靠著一份薪水過活。蔡牧師見證神的供應信實,完全沒有缺乏。至今,他們一家四口仍然只靠一份薪水生活。

  其次是內戰的考驗,他們甫抵達柬埔寨,不久爆發了1997年7月5日的內戰。由於他們聽不懂預警廣播,被困在戰區3天2夜。戰火在四周蔓延,炸彈與機槍聲不絕於耳。他們將床鋪搬至底樓,只能在屋內禱告。在險境中,23歲的蔡牧師反思生命的脆弱:「如果就此離世,會不會留有遺憾?」

  這次經歷使他立志要過一個「沒有遺憾的日子」,隨時預備好自己回天家。儘管環境艱險,包括停電、鼠患、炸彈落在門前等等,他們未曾退縮。內戰結束後,他們撤僑回到馬來西亞4個月,隨後重返柬埔寨完成學業。


蔡頌輝牧師信主不久後踏入全職事奉。圖:台北真理堂

蔡頌輝牧師和太太成為了金邊宣教學院第一屆學生。圖:台北真理堂

  畢業後,為了投身宣教,年僅24歲的蔡牧師與師母提早結婚,一起回到柬埔寨,與其他宣教士開辦青少年培育中心,收養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食宿、教育,並傳講福音。跨文化生活對他有巨大的啟發,他同時分享了炸蜘蛛和鴨仔蛋的有趣經歷。

  1999年,蔡牧師到新加坡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同時在馬來西亞實習,積極參與宣教,包括跨國短宣,甚至到荷蘭向華人餐館工人宣教。2003年,他加入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華傳),接受訓練後被派往韓國宣教6年,工作主要是培訓在韓華藉傳道人,為他們開設神學院。

  期間,蔡牧師的兒子在韓國出生。當時師母羊水提早破裂,醫生卻中途下班,交由護士處理,孩子一直未能出生。他們決定轉院,師母在劇痛中仍需自行移動,麻醉未完全發揮效力便接受剖腹產。儘管過程艱難,蒙神保守,孩子健康成長。而他的女兒則是在馬來西亞出生。這些「流浪」般的經歷,讓孩子從小習慣了跨文化的生活。

蔡頌輝牧師早年體驗跨文化宣教。圖:台北真理堂

蔡頌輝牧師女兒出生,驚險萬分。圖:台北真理堂圖:台北真理堂


藝術與媒體宣教
  蔡牧師在2007年開始創作信仰反思漫畫,在網路上廣受歡迎。他不僅是漫畫家,而且也從事文字和詩歌創作。儘管他的中文教育程度只到小學,卻成為專欄作家,他表示都是在神的祝福下,憑著「厚臉皮」和「敢做」的態度,將心中感動表達出來的成果。因此,恩賜應當被大膽使用,為主而畫、為主而寫、為主而創作,神必會祝福與使用。

  蔡牧師講道風格獨特,一邊畫畫,一邊講道,而福音漫畫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足跡遍及全球,包括漫畫展、教會外牆、教會電視螢幕、巴黎奧運會宣傳單等等。他甚至構思將漫畫印在環保袋上。

  2014年,蔡牧師從華神畢業後,再次被差派回柬埔寨,從事跨文化宣教士培訓工作。2017年,他遷往德國德勒斯登,牧養當地華人留學生團契,並於2021年成立教會。同年,他也受邀參與「啟發課程」的拍攝。他將歌羅西書1章24至29節視為人生使命,並創作了《這一個陌生的地方》詩歌,描繪一名宣教士從蒙召到宣教工場,最後告老還鄉的心路歷程。

蔡頌輝牧師從事媒體宣教多年。圖:台北真理堂

蔡頌輝牧師積極參與跨國宣教。圖:台北真理堂


  神國工人所需要的藝術家氣質
  一、充滿熱情地投入自身所愛
  藝術家對創作充滿熱情,願意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同樣,神國的工作具有永恆價值,因此神國工人應被這個使命所激動與燃燒,將福音工作做到最好。

  二、專注而耐心完成一件事
  藝術家能夠極度專注和耐心地創作一件作品,據說畫家冷軍1年只會完成一幅畫。神國工人也應學習此精神,尤其在門徒栽培上,需要用心培養。

  三、在最小的服事上盡善盡美
  藝術家對細節有極高要求。有缺陷不等於可以敷衍了事,基督徒應在能力範圍內盡心盡力做到最好,如同舊約獻祭需獻上完美無殘疾的祭。例如蔡牧師教會的線上崇拜雖不專業,堅持不靠線上音樂,親手獻上為祭。

  四、不滿現狀 不斷創新
  藝術家總想尋求突破與創新。米開朗基羅花了4年時間在西斯汀教堂作畫,即使在高處不為人所見的細節也力臻完美,因為他知道「神看得到」;神國工人也應如此,不故步自封,不斷思考如何改進服事。

  五、活出與眾不同
  藝術家勇於展現獨特面貌,不顧世俗眼光,基督徒也要勇敢活出與世人分別的樣式。

  六、不以成果衡量行事價值
  真正的藝術家創作源於熱愛,而不是金錢回報。同樣地,服事神的價值不在於可見的成果。只要是神的工作,就應去做,即使一時間無效,也應反思檢討。

  七、把最平常的東西變為精品
  藝術家擅將普通事物,如樹葉、玻璃、骰子轉化為藝術品,正如神國工人將破碎的罪人培育成為主的門徒,為別人帶來祝福。

  八、對周遭事物敏感並發聲
  許多藝術家作品的背後蘊含深意,反映社會議題或批判時弊。神國工人也應對不公不義之事保持敏銳,勇敢地用創意方式傳達真理,而不是沉默旁觀。

  禱告焦點:
  1. 為蔡頌輝牧師的見證獻上感恩,求主繼續使用他成為多人的祝福。
  2. 求主幫助弟兄姊妹發揮創意傳福音,並透過各種藝術家的氣質成就神國度的工作。


【本信息經台北真理堂授權分享予華人教會】

影片鏈結:「莫忘福音初衷-從醞釀到點燃!」蔡頌輝牧師生命故事分享[台北真理堂]

 
蔡頌輝牧師近年參與華人啟發影片拍攝。圖:Alpha Asia Pacific

蔡頌輝牧師夫婦接受差派,前往德國牧會。圖:台北真理堂。圖:台北真理堂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Facebook粉絲專頁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原《國度復興報》)Instagram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YouTube頻道    
 
國度復興報 LINE官方帳號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LINE社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