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七七四 卡農D大調

【復興系列】 之 七七四
卡農D大調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
 
  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卡農D大調》(Canon in D)是我這個五音不全、不識樂譜、音樂門外漢,最喜愛的古典樂曲。曾有一陣子,我瘋狂到整天只播放這首哀淒絕美的樂章、讓自己不知日之所終。
 
  據說《卡農》是所有古典音樂中被改寫成各種樂器演奏排行榜之首,也是各式感人廣告背景音樂、電影/電視主題曲選用數第一名。更有許多上了年紀者,只因聽了這首《卡農》,決心學習鋼琴,親自來彈奏這一曲呢。因為它譜出人們心中底處的幽微呼聲:「愛」。
 
  傳聞,德國帕赫貝爾在教堂從事演奏,鄰村富家小女孩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愛上他,便以跟他學琴來親近他。蓋布勒學藝不善,屢遭這位敬虔路德會保守會友、嚴格專心教學的偉大樂士帕赫貝爾責罵,並被其趕出課室。蓋布勒只好返家自習,決心參加村際鋼琴比賽,以此來向帕赫貝爾告白。果然蓋布勒得了冠軍,卻發現帕赫貝爾被徵調遠赴普法戰爭。
 
  村長兒子喜歡美麗可人的蓋布勒,便佯稱帕赫貝爾戰死沙場,來逼娶她。蓋布勒極其哀傷,抵死不從,便伏在該教堂琴鍵上,割腕玉殞。其實,帕赫貝爾也暗自喜歡蓋布勒,並為她私下譜了《卡農》一曲,未完成之前卻被徵召上前線。歷經戰爭洗禮,帕赫貝爾更加思念蓋布勒,戰後返鄉,卻發現她早已為自己殉情,哀慟之中完成了《卡農》。這段「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增添不少《卡農》的浪漫與哀戚,感動天下許許多多樂迷。
 
  雖有人多方引證這故事是偽消息,卻無法否認蓋布勒確有其人,是帕赫貝爾的第一任妻子,不幸和他們第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因同時感染瘟疫而逝。但無論如何,《卡農》想必是帕赫貝爾在喪失所愛之下,哀痛逾恆所作,無怪乎整曲充滿為愛哀鳴、反覆低迴幽述情懷之旋律,令人悽悽共鳴「愛」是人類共同語言啊;普天下所有人都在愛的漩渦中打滾過:歡愉、迷茫、掙扎、或深呼、或低語。加上,「卡農」(Canon)是「正典」的意思;它是一種「輪唱」的曲式,以多個聲部來模仿主題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組曲、此起彼伏,引人入連綿不絕、永無所終的境界,把正典的愛給了絕佳的詮釋與張力,令人強烈感受震撼,無以復加。
 
  因此之故,我喜歡在《卡農》繚繞下,讀著《四福音書》,感受主耶穌纏綿不絕、永恆不變的超越之愛:祂為愛我們把自己給捨了____耶穌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那時,這旋律共振出我心中的呼聲:我也願為耶穌擺上自己的生命。
 
  《卡農》並不在傳統聖樂之列,正如它在古典音樂史上經常被忽視,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卻將這首《卡農》送上太空,融入無邊宇宙,作為代表人類文明成就的不朽之音____我懂得:「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
 
  《卡農》,讓我懂得主耶穌基督永恆的真愛。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