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二五 Over my dead body (1) 一代斯文、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二五
 
Over my dead body (1)
一代斯文、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 Canva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約8:7-8)
 
  一位名嘴在兩次政論節目中高喊「Over my dead body」,來表示他的「豪勇」,讓我想起兩個真正「Over my dead body」的故事──其一是我們清華「永遠的校長」,「一代斯文」梅貽琦。
 
  1935年,國民軍隊進入清華,抓捕參與抗日運動的學生領袖,學生們認為是教務長提供名單,才讓學生被捕,便圍堵教務長,高喊打死他!教務長不良於行,被扯掉平常柱支的拐杖,用單腳邊站邊跳來保持平衡,他頭髮凌亂,勉力保持面帶笑容,其狀令人哀憐。
 
  時為校長的梅貽琦,一向慢吞吞、不急不徐,緩步走上台階,面對數百位憤怒、失控的學生,一言不發,無懼地一一凝視孩子們。平常極愛戴梅校長的學生,見到永遠斯文的校長,像巨人般勇敢地站在動亂之前,便逐漸安靜下來。許久,梅校長才緩緩地說:「你們要打人,來打我吧。」
 
  剎那間,那份感時憂憐、充滿愛的呢喃脆聲,劃開寂靜,像當年蹲在一群扔石頭、高喊砸死淫婦暴民面前之耶穌,於地上寫字時的大慈凜然,如漣漪漫展,大地遂被靜默平祥給籠罩,充溢愛、憐憫與善意。學生遂一一無言地散去,化解一場可能的時代悲劇,給了中國一段永難抹滅的民主社會教育。
 
  後來,梅校長出面保釋,被捕學生平安歸來,校園回復平靜,這些學生成為抗戰勝利後國家復健主力──質優專業的清華學派(Tsing Hua Circle)。
 
  梅校長的愛、憐憫、道德勇氣,乃至於教育與人生理念,來自於敬虔的基督信仰。

  1909年,梅校長以第六名考取第一屆庚子賠款留學生,進入麻塞諸塞州吳斯特工學院電機系就讀,並在那裏遇見了主,歸信耶穌,成為基督徒。據他的室友說,梅貽琦自此,每主日必定參加禮拜,縱使功課再繁重,也甚少缺席;他還加入基督教青年會,參與社會服務,服事有需要的人們。
 
  返國後,他第一個工作就是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幹事,直到進入清華任教。後來他出任清華校長;抗戰期間,隨政府轉進雲南昆明,將清華與北京、南開大學聯合,成立西南聯大,他擔任總校長,為中國教育史寫下一頁偉大、史詩般的篇章。他禮聘當代大師,更培育出許多後來開宗立派的大師群,其中還包括楊振寧、李政道諾貝爾獎得主呢。他「所謂大學也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之「大師說」,為中國大學立下標竿。梅校長在教育輝煌成就,都源自於他的基督教理念呢。
 
  梅校長晚年臥病、面對死亡時,常說:「耶穌愛我、耶穌關切我、耶穌保佑我,所以耶穌救我。」這是他面對動亂之時,道德勇氣的動力、愛與憐憫的源頭。他才配說、並且真正做到了「Over my dead body」的勇者哩。
 
  梅貽琦是兩岸清華「永遠的校長」,中國教育史上當代大師、「一代斯文」的基督徒教育家。
 
  身為清華學派,我以這位基督徒教育前輩為典範(Role model)。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