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文化」線上分享會》 Z世代青少年面對5挑戰 服事者需警醒且有新皮袋


  長期致力將神話語的真理傳遞給兒童、青少年的「台灣希望之書」(OneHope Taiwan),於8月17日透過Zoom進行「全球青少年文化」線上分享會,報告該單位「全球青少年文化」調查,並邀請李協聰牧師(台北101教會)分享信息。

  「全球青少年文化」調查報告蒐集全球20個國家,對8,000多名13-19歲青少年做5個層面的研究,從不同角度了解現今青少年所面臨的希望與危機。

  「希望之書」柯淑冠主任表示,這項研究與報告的重要性在於發現青少年真正的需要,才能從神話語的角度設計滿足他們需要的內容,以至於在「後現代主義中培養屬神的世代。」研究對象為13-19歲的青少年,他們在這個年紀中彷彿像坐一趟情緒的雲霄飛車,會有高興、驚訝、心碎或各種心理掙扎的過程,需要上一代幫助、引導他們安全的度過這段「生命最具挑戰,卻也形成性最強的過程。」

 

柯

柯淑冠主任。圖取自網路直播影片

 

5面向分析青少年面對的挑戰 需善用屬靈敞開度

  希望之書同工李馨如報告「全球青少年文化」調查時表示,「希望之書」2019年開始從20個國家中13-19歲,同時被稱為「Z世代」的年輕族群所做的一項調查。其中20個國家包含阿根廷、巴西、中國、埃及、印度、荷蘭、南非…等國家,透過14種語言、8,000多位青少年分別就5面向:宗教態度與行為、個人困境與掙扎、數位連結與影響、身分認同與關係,以及影響的來源與引導進行數位化流行趨勢和行為之大型研究。


  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信仰比例:其他宗教佔有23%、無特定宗教34%、基督徒43%。基督徒比例較高是因為特別在每個國家取樣至少10%的基督徒。

 

報告

希望之書同工李馨如姊妹。圖擷取自網路直播影片


  一、宗教態度與行為:超過半數(52%)的全球青少年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讀過聖經或其他宗教的經文;超過一半(52%)的青少年相信「所有宗教教導的真理都一樣真實」。僅有7%的人表現出委身基督徒的信仰和習慣。

  並且,不上教會的青少年大多表示,如果被邀請,他們願意參加教會活動,並認為他們所認識的基督徒大多為「善良、願意付出關懷」。由此可知,許多青少年不一定是拒絕信仰,而是沒有人傳福音給他們。

  在此項研究中顯示全世界每14位青少年裡面,只有不到一位致力活出基督信仰與行為。而委身的基督徒特質是: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相信罪得饒恕只能透過相信耶穌基督、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每週至少自己讀經一次、每週至少禱告一次、相信上帝存在並和祂建立個人關係。

  透過此面向的研究報告,「希望之書」得到的結論是:

   1. 需善用這世代對屬靈的開放性。現今的青少年是尋求者,他們願意對屬靈經歷抱持開放的態度,無論這個經歷從何而來。因此,青少年需要發揮同儕的影響力,「你的朋友可能正在等著你邀請他。」

   2. 跟隨基督既是一種身分,也是一種紀律。不只是稱為「基督徒」,也活出基督徒生命的紀律。

   3. 真理本身就具有排他性。研究發現,很多青少年不太能接受真理具有排他性,意思就是「如果我接受基督,是不是就不能夠包容其他宗教信仰?」所以,教會如何倡導寬容的社會文化,卻也能在基督信仰裡面活出真理,就是重要的考驗。

 

Z世代青少年面對情感掙扎 家庭關係是勝過的契機

  二、個人困境與掙扎:曾在3個月裡,有1/5的青少年曾表示對同性別的人產生性吸引力。同時這份涵蓋全球的報告中顯示有1/4的青少年在過去3個月內曾有過自殺念頭。這表示有相當多的青少年身心狀態正在痛苦掙扎,例如:感覺孤獨、憂鬱、高度焦慮、想自殺或嘗試自殺…等。並且女孩在心理健康方面比男孩面對更多的掙扎。

  三、數位連結與影響:報告顯示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網7小時23分鐘,而大多數青少年表示社群媒體有助於他們的生活滿意度;64%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為1小時或更少;重度使用網路的青少年(每天使用10小時以上)更容易在心理健康上出現自殺未遂、高度焦慮、憂鬱症與自殺意念的心理問題。

  透過此項報告,顯示出「影片」在青少年族群中深受歡迎,也是他們時常會透過觀看影片的方式接觸到世界資訊。同時對於社群媒體產生的反應好壞參半,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坐在螢幕前的青少年可能正在苦苦掙扎(例如:網路霸凌)。

  四、身分認同和關係:大約一半的青少年認為「性別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性別」;另一半的人則認為性別可以根據個人感受或性吸引力而自己決定。而全球有48%的青少年認定「婚姻不應該限定為一男一女」。

  這顯示出青少年世代對於性別認同抱持著分歧看法,並且他們對於婚姻有自己的想法。女孩對於婚姻的觀點和經歷與男孩不同,而青少年對於家庭關係普遍感到滿意。

  五、影響的來源與引導:多數青少年表示「個人經歷是他們改變對宗教看法的首要原因」。對於生命的意義,青少年認為「家庭」是他們面對生活中重要問題的主要影響力。相對來說,很少有基督徒青少年會說「牧師的教導是他們改變對信仰看法的主要原因」。可見家庭對青少年的重要性,也具有非常高的信仰影響力。

 

李3

李協聰牧師。圖擷取自網路直播

 

從擁有異象到形塑文化 面對牧養青少年的挑戰

  李協聰牧師指出現今「牧養青少年的挑戰」,並針對這份報告提出行動建議。他表示,每一個世代的思維都不一樣,例如他這個世代對於工作的思維是「老闆沒有下班,我不敢下班。」但是Z世代會有不同想法,他們接受到的資訊方式、面對的挑戰都和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

  李牧師引用馬太福音24章4-5節指出,牧養青少年面對到的挑戰分別有: 

   一、「迷惑」:異教興起、後現代主義、沒有絕對的真理。為什麼異教徒如此忠心?因為從小在家就有信仰教育,有根深蒂固的信念。就此,他鼓勵基督徒家庭從孩子還小時就要給予信仰教育,透過各種方式教導孩子敬畏神。

   二、5G的世代:包含VR科技、AI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即將取代許多產業,並且也透過VR科技接觸到不同立體化的視界。
  對於青少年事工的形成,包含有異象、系統、運動、文化的過程。這其中也需要有一些架構、策略引導青少年經歷神。對於「異象」,青少年領袖可以思


  「神給你對青少年的異象是甚麼?」教會不是一窩蜂跟隨某一種方式,也不是各走各的,是不是能夠從兒童到青少年、青少年到青年,可以走在一起,以至於不會落入斷層、人數減少的窘境,讓不同階段的生命都可以在異象中一同前進。


  李牧師特別提醒,過去青少年事工較為「情感牧養」,但現在青少年世代需要有榜樣,需要有活出基督生活方式的人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所以除了屬靈父母之外,是不是在教會中也能有「屬靈兄長」讓青少年有更多學習,這值得教會思想。

 

李協聰牧師於信息中試問與會者。圖擷取自網路直播

 

  對於「系統」的思維,需要思考教會給青少年的裝備是甚麼?李牧師建議需要有靈的裝備,包含:與主相遇、敬拜神,以及包含創意元素的教導。因為Z世代的青少年是在一個充滿圖案的世界中長大,他們也會接觸到各種3C產品、社群媒體,因此「21世紀真正在使用的語言是圖案而不是文字,因為這是一個『右腦』的世代。」

  所以在靈的裝備,可以「嘗試給腦袋一個重點、給情感一個圖畫。」且要簡短、簡單、黏著力,不是用過去三大段、九小點的方式教導,是可以進到真實生活的經歷,且讓他們因為與神相遇後,親自經歷生命被改變。所以,服事青少年需要創造一個讓他們可以在真實生活中經歷神的環境。

  還要有魂的滋潤、體的訓練。前者包含:情感與情緒的養成、認識神的屬性。「帶他們先經歷神,他們會願意將生命獻給神,願意委身活在健康的律中。」後者則要努力在「健康的維護、與異性的健康界線。」

  李牧師總結表示,服事青少年需要有新皮袋,也在「見證文化、關係文化」中形塑成一種運動,是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服事青少年的過程需要和父母聯繫關係,一同建造下一代,並且在教會中呼召屬靈父母、屬靈兄長服事青少年。

 

柯淑冠主任勉勵教會、機構善用「全球青少年文化」報告。圖擷取自網路直播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