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通膨─2022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

文、圖/羅鳳琳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11月12日於中華福音神學院6樓禮堂舉行2022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抗衡通膨」。研討會的講員,有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前新加坡霸菱亞太基金合夥人雷倩(主題:21Century新世局的金融挑戰)、禧年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主題:通膨蕭條一線間)、台灣農業關懷使命團理事長馮騰永(主題:末日糧倉—失職又失能的管家?)、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周學信(主題:通膨的神學省思)和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教師陳冠賢(主題:停滯蕭條中的靈性挑戰)等,由元大期貨獨立董事黃乃寬主持。現場除了有實體參加,也有各國、各地以Zoom視訊來參加的人。
 
2022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於中華福音神學院6樓禮堂舉行。
 

現場實體參加狀況,線上視訊參加人數為實體的2倍,來自北美及各國。
 

研討會當天有展示相關書籍,並且贈送最新出版2022禧年文輯
《疫情經濟—全球化、倫理與出路》乙冊。
 

新世局的金融挑戰
  前新加坡霸菱亞太基金合夥人雷倩分享,在20、21世紀之交,世界進入一個無戰爭(冷戰結束)、無貧窮(有WTO、FTA等經濟協定)、無死亡(無大規模傳染疾病),有著和平、安定、繁榮、多邊主義主導的國際秩序;但到了21世紀前20年,世界出現許多戰爭,經濟上產生風暴,再加上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以及疫情,國際局勢出現通貨膨脹,而由美國主導、對世界的影響力,如利益分配力和全球霸權也逐漸消減。
 

前新加坡霸菱亞太基金合夥人雷倩姊妹
 
  雷倩姊妹首先以許多分析圖表來說明世界局勢的轉變。例如從1995-2006年的經濟,在這10年間,美、加、歐盟等強國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有所消長,本國GDP(國內生產毛額)雖有成長,但貿易逆差卻加大;而原先低成本的蘇聯體系、非洲、亞洲等國家,從原先貿易逆差轉變為順差800多億,獲利極高。
 
  其次是美國的經濟政策。因美國經濟主要是靠家戶消費,因此在經濟蕭條或疫情期間,美國會大量印美鈔,發錢給每一家戶。而美國聯準會也會按本國利益來升息,作抑制通膨的調整,這也迫使各國央行不得不跟著升息,但這未必能抑制通膨,因為這使各國的許多生產成本提高。
 
  再來是美國會控制世界原油價格,以及其他相關經濟策略。然而這些並非本於國際市場上真實的供需,對不同類型的通貨膨脹也應有對的因應,但美國會以本國利益或政治策略做為考量,例如因俄烏戰爭對於俄羅斯能源的制裁,對美國的影響很小,但對歐盟卻有巨大影響。
 
  聖經啟示錄6章5-6節提醒末世災難的經濟情況,如今已在全球多處出現:糧食短缺、萬物齊漲、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市場失序。現在全球的金融體系,已從過去建立在美元、石油美元、美國金融監理體系的三角上,為了防禦經濟失序而開始了新的建構:新交易系統、新型物流,以及新價值分配模式。
 
  至於我們個人對於通膨的因應,雷倩姊妹建議,我們要以「通膨中和」為原則理財,依「需要配置」選擇幣值,預先準備有基本的投資,也為家人有理財規劃,預備安全網。
 
  雷倩姊妹最後以Adam Smith著作中的理論「道德情操論」來總結:我們要追求個人幸福,有審慎、節制的美德;我們也要注重他人幸福,有公平仁慈的美德。仁慈美德的思想,歷年來已發展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與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期待我們能有新眼光,更多明白上帝的心意。
 

從聖經視角看通膨
  現任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分享,這世界原是生產過剩,無法解決供過於求時又不斷印鈔,如此無法停歇的運轉,35年來沒有通貨膨脹。但現在通膨,就在經濟上出現環環相扣的影響。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教授
 
  以聖經故事為例,在所羅門王初期沒有通貨膨脹,當時有貿易和輸入型的通膨危機(每年賺黃金666他連得,價值約10億美金。王上10:27),有鄰國進貢處理(示巴女王120他連得,約1億2千萬美金),所羅門王就鼓勵自由國際貿易,買馬、戰車等(成功消化外匯存底),有窖藏(Hording,囤積過多貨弊、緊縮貨弊),建宮殿、積貨城及歡慶過節,最重要的,是有神的法則:禧年土地財富法則,限制了炒作活動。
 
  但在所羅門王後期,卻因「金本位」黃金輸入通膨(王上10),在繁榮中因政府超多建設,民怨沸騰,最嚴重的是,因妃嬪讓偶像進入耶和華的律法式微導致了缺少安息,違背禧年法則而在耶路撒冷炒房,亞希雅先知就預言耶羅波安興起,這在羅波安王繼任時就應驗了(王上12:13)。猶大國時期的貨弊貶值危機,是因沒有公平忠信(賽1:21-22),另外又房產炒作,出現M型化貧富差距兩極(賽5:7-9)。
 
  如今世界上,複合式災難接踵而來,如啟示錄中記載,戰爭危機(紅馬,從地上奪去太平……彼此相殺)、能源危機(黑馬,油和酒不可糟塌)、糧食危機(黑馬,一錢銀子買一升大麥)、疫情危機(灰馬,刀劍、饑荒、瘟疫),這是全球整體性的物價上漲,也帶來全球性的斷鏈。唯有回到禧年法則不是用人為操縱的方法才能轉變經濟局勢
 
  約瑟就是使用神的方法來抗衡蕭條,使荒年變成祝福(創47:15-27)。他建立了制度,當全國土地歸法老,但土地收成法老只得五分之一,其餘給百姓,維護百姓權益因此轉化貧困,以色列人也能在歌珊地置產業,並生育甚多。
 
  通膨通常是財富重新分配的時刻,同時是維護百姓權益正義的時刻期待現代的約瑟興起以神法則來發展治理模式停止人與人及大自然的
 

末日糧倉─失職又失能的「管家」
  台灣農業關懷使命團理事長馮騰永分享,現今的通膨其實是人的不公義造成,穀物其實不缺,但糧價飆漲。人類以「人定勝天」的理念進行開發,但對生態造成的損失,是人為經營的農漁業遠遠無法彌補的。
 

台灣農業關懷使命團理事長馮騰永教授
 
  從拉丁文原文來看,生態學Eco logy意思是的經營之,是一門屬天的、顛覆性的學科;經濟學Eco nomics意思是齊,是一門屬世的、思潮式的學科。人類以經濟學的方法從事農漁業,結果現代的糧食並沒有比過去更豐富,反而減少,還仰賴健康食品,實在是本末倒置。許多人關心世界末日,於是漸漸有「末日糧倉」的新觀念,台灣已有許多人到山區建立「方舟農場」,而許多科學家則是建立「種子庫」(如同挪亞方舟存留餘種,創6)。
 
  現在的生態環境,聯合國在2000-2004年進行普查報告,結論是:1.生態環境快速污染,失去可持續性;2.人類都市化、耕地退化、氣候暖化;3.關心生存危機(糧食、淡水、極端氣候);4.推行綠色經濟、節能減碳;5.尋求生物多樣性(能拯救農業,如今作物野生種在50年內滅絕了16-22%)、可持續性發展。探究最大原因,破壞生態環境的最大原因,是人類都市化
 
  都市化帶來的結果是:生養不多、管人不管家、有家沒園(沙漠化)、罪中之樂(消費主義)。而人類成為不稱職的管家,忽視了創造主的禮物(時間、土地),也認為其他受造物沒有價值。更嚴重的,人毀壞了大地,使地因人的緣故受咒詛。受造之物正在等待更新、脫離敗壞的轄制(羅8:19-21),在等候神名下的子民自卑禱告、尋求神面、轉離惡行,神從天上垂聽時,要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教會面對現代經濟的失能,需要思考道德(公義)新經濟策略不應越過窮人,他們是真正最需要發展的人;不能忽略農民,他們是經濟弱勢的社會底層。總結是:
要結合四大產業:糧食、生態、科技、文創
要實行四化原則:小化、在地化、多樣化、智慧化
願景是:都市鄉村化、鄉村莊園化(生產走向文化導向)
永續之道是:恢復愛鄰舍(人和其他受造之物)之天職
 

停滯蕭條中的靈性挑戰
  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教師陳冠賢分享,即使在現在的經濟蕭條之中,消費文化仍然相當強勢,每天有無止境的通知、推播,鼓勵購物,例如雙11,或長達2個月的購物節。在現代生活中,人沒辦法不消費,消費也如同溝通,會藉由消費表達個人認同,或傳達意見或主張。
 

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教師陳冠賢
 
  消費文化中的靈性挑戰,包括許多觀念:1.「顧客就是上帝」,這是藉消費在形塑身份認同,獲得如同上帝一樣的地位(太4:3),2.「財富自由」(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安全感要建立在你能夠的消費上(太4:6),3.「小孩子才做選擇」由消費提供的終極應許:沒有新/多/好的選擇,只有新/多/好的選擇;而且不要做選擇,是通通都要(太4:8-9)。
 
  停滯蕭條可能衝擊人現有消費和生活,但未必能消除消費對人自己的塑造,也可能在縮減消費的同時,人感到不安,反而更深嵌入在消費認同中。我們可能沒有察覺到消費對我們造成的靈性困境:我們可能會減少消費,但無法消除藉消費當上帝的心,只是少當上帝幾次;我們沒辦法選那麼多,可是仍會繼續享有選擇;我們可能投資理財,好保有我們能繼續消費的安全感……。
 
  陳冠賢老師最後以馬丁路德的話來做總結:「醫治慾望的處方不在於一味滿足,而是以止息之法。」以及我們要有「與福音一致的安貧」,就是在上帝的眼光中認知我們的身份,也過著與福音一致的簡樸生活
 
回應
  TXI Center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創辦人林榮恩對以上信息做出回應。他表示,貨幣是交易媒介,我們的購買如何才能不被貨幣來決定,能活出一個彷彿沒有貨幣的生活?他並以一些實例來分享如何對抗通膨。
 

TXI Center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創辦人林榮恩弟兄
 
培養恩賜、開源節流
1. 培養恩賜:「他連得」(Talent)是量金子或銀子的重量單位,我們要把應對通膨的焦點放在「恩賜」(Talent)上,而非金錢上;我們也要重新檢視生活型態,以及我們跟神的關係,是不是要做些改變。
2. 開源節流:在收入面,運用恩賜來增加所得超過通膨,也能建立抗通膨的資產或新的生產/消費管道。在支出面,是否能循環再利用,讓廢物變黃金;或以物易物,減少花費;勤檢;利用數位科技,直接向產地採購。
 
互通有無;減少浪費
如以物易物,或剩食再轉送、利用,二手傢俱等,教會也可成為社區型中心。
 
互助幫補、濟弱扶貧
以色列的集體農場,或是目前已有在進行的一些烏托邦的生活型態,是值得參加的。
 
  林榮恩弟兄的結論是:願我們都能成為giver,去幫助他人、活出信心,當我們給人,神也會給我們超自然的供應
 

通貨膨脹和簡樸生活的操練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周學信首先分享簡樸生活,神原先造人很單純(“plain and simple”,和合本譯「正直」),但人把自己弄得複雜(“complicated”,和合本譯「巧計」)(傳7:29)。如傅士德所說,「當代文化被一種佔有的激情所困擾,不合理的吹噓比比皆是……,當代社會對富裕的渴望已經變成了精神病。」法國社會學者鮑德里亞說:「在西方世界,唯物主義已經成為新的、佔主導地位的意義體系。無神論沒有取代文化上的基督教,而是購物取代了它。」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周學信
 
  簡樸不是放棄財產和購買,不意味著要成為窮人,或要討厭金錢和有錢人;簡樸是在生活上節儉(Frugality),在食物、時間、金錢等可消耗的資源上節省或謹慎使用,避免浪費、揮霍或奢靡。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一種工具,可以協助我們找到自由,包括:擺脫恐懼、免於憂慮、免於內疚、擺脫抑鬱症,也從生活中的消費文化束縛中獲得自由。
 
  聖經馬太福音6章25-33節,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而生活的一切,都是環繞在為神的國和神的義而活。如同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所說:「『簡單』就是在所有概念都被混淆、扭曲和顛倒的時候,只盯著上帝的簡單真理。
 
  周學信老師分享,傅士德所教導的簡樸生活的態度
1. 接受我們所擁有的,作為上帝的禮物。
2. 知道照顧我們所擁有的是上帝的責任。
3. 讓我們的物品可以為他人所用。
 
  因此我們可以有的簡樸生活的實踐
1. 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用處,而不是它們的地位。(可6:8-9)
2. 拒絕任何在你身上產生癮頭的東西。
3. 養成贈送東西的習慣。
4. 不要相信「你需要所有最新的小玩意」的謊言。
5. 學會在不擁有東西的情況下享受它們。
6. 對創造有更深的欣賞。
7. 避免「先買後付」,請放下,這將帶來束縛。(箴22:7)
 
 

會後在螢幕上投放線上參加學員,與講員合照留念。前排由右至左為:主持人胡乃寬,以及講員們馮騰永、雷倩、胡業民、陳冠賢、林榮恩、周學信
 


會後請實體參加的學員與講員們在華神6樓禮堂中合照留念。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