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新型態研討會》 混合傳統與微型教會 發展網絡承載新酒


講員合影。圖擷取自網路直播畫面


 【記者趙錦漢連線報導】新型態教會興起,是否取代傳統教會?兩者如何混合發展?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於7月6日,舉行第3場「教會新型態」線上研討會,主題為「混合/微型教會」,邀請章可銘弟兄(Aspire Church 創辦人)、陳潮源牧師(生命頌浸信會主任牧師)、周榮輝牧師(信義會蒙恩堂堂主任)分享「混合/微型教會」主題,並由呂慶雄博士(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主持。

母會全力支持Aspire Church
 呂博士一開始邀請章弟兄回顧Aspire教會過去4年的歷程。章弟兄表示自己從學生時代開始加入中國完備救恩會大埔堂,一步步成為組長和執事。發現年輕人踏足社會後便離開教會。社會運動後,有更多人流失,於是便與幾位領袖,開始運用「啟發」課程影片,帶領新朋友信主。

 章弟兄說:「我起初擔心要不要把人帶回母會,幸得教會監督支持,在2018年成立Aspire教會,到2019年已增長到130人,過半數為新朋友。我認為Aspire教會機動性強,小家增長到3個,有幾個核心團隊負責牧養。因應社會運動,團隊建立共享空間,接觸年輕人,成立大學生團契。」

 成立教會後,服事母會的人是否減少?章弟兄表示,Aspire教會定位非常清晰,就是羊圈以外的新朋友。從起初5個人開始,沒有吸納其他母會的人加入,同時卻燃點起母會的年輕領袖。


「微教會網絡」核心團隊包括馬健明牧師(最後一排右一)等人。圖翻攝自網路直播畫面


「混能教會」:小教會與小組教會並行不悖
 周牧師分享「小教會運動」(Every Day Church Movement),當信義會蒙恩堂60週年之時,不希望只是聚餐、出刋印刷品,又發現歐美教會變得越來越專業,卻完全感受不到生命改變,像一艘快要下沉的大船。「經一年多尋求、學習和等候,在2017年領受小教會異象,推行小家運作配合一對一門訓,每天生活中實踐遵行神的道,帶領一代又一代付代價的門徒,並期望這個運動在香港,甚至其他海外城巿,讓普通人也可以建立小教會。」

 周牧師接著分享如何實踐:「我看重基因(DNA)多於教會人數,門徒以愛耶穌為中心,然後就『孩子的心、遵行主話、生活中談論耶穌、帶門徒』4個方向擴展。」周牧師進一步解釋教會在細胞小組和小教會模式下同時運作,如混能車(混和動力車輛)般並行不悖,稱之為「混能教會」。「教會資源豐富,可供應場地,提供訓練支援、經濟支持,不會彼此妨礙,讓教會資源發揮更大果效、多向發展。首先舉行3個人的弟兄禱告小組,我接觸到Uber司機講『shimah』,帶司機回小家,後來司機還帶家人參與小家。另外兩位弟兄同樣透過禱告,講shimah後成立小家,而我會負責一對一門訓。」

 呂博士問到什麼是shimah?周牧師回答:「申命記六章講到以色列人坐下起來都談論上帝,shimah就是訓練弟兄姊妹在生活中分享信仰。」周牧師又以蒙恩堂為例,現有十幾個小家,每月連結小家領袖成網絡,由領隊(Coach)提供訓練、探訪、推動異象,不存在中央與小組之間的權責關係。


「微教會網絡」新皮袋

 陳牧師引用馬可福音2章22節傳講「新酒、新皮袋」,他解釋:「新酒是神當下工作的新思維,而新皮袋用以承載新酒。新舊皮袋皆是神所使用的器皿。」陳牧師表示新常態的「新香港」下,教會改為線上聚會,認為新型態教會必須有彈性承接現今神新的工作。

 陳牧師接著分享:「我們有7對牧師夫婦因著神聖不滿足,開始『牧人巷』聚集,一起敬拜、分享。」包括馬健明牧師(孵化箱事工創辦人)、胡裕勇總幹事(燊火青年網絡U-fire)、楊亦田總幹事(香港啟發)等人,至2020年成為「微教會網絡」核心團隊。「微教會網絡」計劃定期聚會,目的是彼此連結,回應上帝在這時刻的工作。又將舉辦課程、工作坊。陳牧師表示:「我們不是知道所有事才推行小教會,是希望與更多牧者同行,而小教會傾向埋頭苦幹,容易迷失,所以透過網絡,集體領受神的心意。」

 呂博士以印度清奈新生命神召會見證作為總結,教會主任莫韓牧師(Chadwick Mohan)承接父業牧會,後來發展成超大型教會。莫牧師因為到美國受訓,改變了教會觀:「教會不是建築物,不只是週日聚會,而是與主耶穌建立關係,並履行大使命的群體。」莫韓牧師認為超大型教會有4個特點:音樂(Music)、媒體(Media)、金錢(Money)、舒適(Massage)。又認為教會領袖應不斷發現或發展新教會模式,避免出現如超大型教會般魅力、英雄式領袖。回國後教會因家庭、經濟等因素設立家庭教會,現已超過150個。

 有人提問如何定義小教會及分組?三位來賓回應:「兩、三個人便可聚會。」章弟兄表示教會正面對人數問題,有時聚會超過30人。兩位牧師都認為興起有呼召有素質的領袖才分開,傳承生命。

 另有問到如何讓人經歷神?互相委身?章先生強調與會者發自內心過團契生活,彼此委身,又坦言講道能力較弱。周牧師認為透過一對一門訓,培養有深度的關係,牧師不再是台上的講員,向組員展現軟弱的一面,真理更能生活化。陳牧師則認為有時教會變得太專業,令人卻步,小教會互動性高,領袖應保持透明度,建立互信,真理便能被消化、落實。

 被問到小教會與母會的關係?會不會擔心母會人數流失?周牧師坦言,世上沒有完美的教會,我的目標不是建立成功的教會,所以傳統教會毋須重新建立。透過新模式載體興起領袖,使萬民做門徒,實踐信仰,生命要「落地」,才能預備好迎接大收割。

 陳牧師認為:「大家不要把焦點放在新型態載體,重點是能否裝到新酒,建立真實的關係。假如傳統教會想轉型,與其要大船轉彎,倒不如雙向發展,呼召部份信徒發展小教會,運用堂會能力服事社區。」


2021.7.9.18:36發稿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