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後的教會 — 訪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資深教練 夏忠堅牧師

 
 
文/羅鳳琳採訪整理
圖/夏忠堅牧師提供
 
夏忠堅牧師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於2022年10月21日舉行「關鍵⾯對:回不來的⽺。⾛出去的教會」論壇,並發佈《2022台灣教會普查報告》,與台灣眾教會一同省思,教會如何⾯臨疫情下的衰退,以及未來如何成為新皮袋。
 
  本報特別訪問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資深教練夏忠堅牧師,在2022教勢報告之後,分享關於2023年的展望,也提供一些策略。

 

 
 
疫情下台教會的現況
  夏牧師認為,台灣教會在過去10年、20年,在幾方面有非常明顯的進步,例如:敬拜,更多教會運用現代音樂來帶動敬拜,讓弟兄姊妹在敬拜中更多投入;小組運動,小組化的模式愈來愈普及;禱告活動,全國禱告網絡在推動禱告運動,加上烏干達復興的慕約翰牧師和他的團隊,陪著台灣教會一起禱告,所以禱告運動很普及地在整個台灣;還有佈道運動,從2000年的福音運動,到現在雙翼、幸福小組,這一些都為整個台灣教會帶來一片榮景,有相當的成長。
 
  但是當疫情來的時候,就發現台灣教會所有不夠、軟弱的地方都顯露出來了。在去年、今年,政府都有因為疫情緊張,要求實體聚會的宗教活動必須要暫停,所以教會都停止實體聚會。現在政府宣布已經可以恢復實體聚會,但很多弟兄姊妹並沒有回來,變成習慣在家裡用直播參與教會的敬拜。在2022教勢報告中,這比例差不多佔32%。所以在Covid-19的衝擊下,台灣教會就從一個成長的狀態停下來,很明顯地人數下降,造成衰退。弱小的教會狀況更不理想,實體聚會一停就收不到奉獻,危機就更大。這就是台灣教會的現況。
 
壞消息和好消息
  壞消息就是:教會人數下降奉獻減少,而且很多人沒有回到實體聚會。而且現在雖然已經可以脫口罩,大批信徒已習慣在家聚會,不用開車、塞車、找停車位,在家很easy、時間能控制等,覺得這樣就夠了;然而帶著這樣的心態在家聚會,所能領受的品質是低的。對教會來說,不論主日、週間,實體聚會人數變少,除了奉獻減少,最壞的消息是整個教會士氣很低落
 
  好消息是:上帝允許新冠肺炎臨到全世界和台灣的教會,這是上帝給的一個特別的禮物逼迫台教會在衝擊之下去思考到底什麼是教會
 
  當實體聚會停止,牧師在台上口沫橫飛,幾個年輕人在張羅做直播,但是台下沒有人。禮拜天、週間都沒有人聚會。這時候要問一個問題:這是教會嗎?
 
  我們可能會說,雖然沒有人在實體聚會,它還是教會。但透過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去問,到底什麼東西沒有了它就不算是教會了沒有屋頂的十字架,沒有全職的傳道人時,還是教會嗎?
 

 
 
什麼是教會什麼是教會不可少的
  什麼是教會不可少的?夏牧師表示,並非是要很屬靈的答案,他認為,如果教會沒有門徒,就不算是教會。即使教會裡充滿了人、會堂蓋得很漂亮、傳道人很會講道、詩班和敬拜團第一流,如果這個教會沒有門徒,它只是一個宗教社團、一個提供宗教服務的單位。
 
  當我們問什麼是教會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回到耶穌對門徒的最根本的定義,耶穌說:「…我要把我的Ekklesia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太16:18-19)Ekklesia這個字的意涵是什麼呢?並不是今天所說的「教會」,而是「一群人被耶穌從罪惡中召出來,願意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夏牧師認為,一個教會,如果沒有人從罪惡中被召出來,願意過耶穌所過的生活,願意學耶穌,來跟隨耶穌、像耶穌,這就不是教會了。
 
  夏牧師表示,這對教會是一個重大、爆炸性的信息:教會不能再依賴聚會、再依賴事工來牧養教會,教會必須要回到最根本的,來建造門徒。如果我們是一群經過建造的門徒,我們有很好的敬拜生活(是指天天,非只有禮拜天);當禮拜天教會不能聚會,我們這一群一起敬拜神的基督徒,卻仍然有榮耀的敬拜,有受虧損嗎?不論是Covid-19,或者政權,或其他宗教的壓迫,可以讓教會關掉嗎?當然沒有問題!我們天天在敬拜,我們團契的愛不會受影響。雖然我們不能「去教會」參加團契、小組,但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我們仍然愛家人、團契、職場的朋友,愛的生活也沒有受影響;雖然我們聽不到教會牧師講道,成人主日學停掉,但我們是耶穌的門徒,每天都在讀經禱告,也沒有受影響;教會沒有聚會、沒有事奉,但我們是耶穌的門徒,我們仍然會服事耶穌,會愛鄰舍如同自己,會服事家人、職場的人,陪伴、關心他們,把耶穌帶給他們,還是在傳福音。如果我們建造的是門徒,無論是環境、戰爭、是末世的大災難,所有這一切都不會影響我們。
 
  上帝藉著Covid-19,讓教會原有的model崩潰、改變,但使命不會改變;原有的主日崇拜、禱告會、主日學,可能有一天都會崩解,或部分崩解,我們一定要有這個假設,如果有一天有地緣政治帶來影響,使台灣教會通通不能聚會呢?這些模式崩解,難道我們就不作主的門徒了嗎?就不照主的吩咐去使萬民作主門徒嗎?那是我們不改變的使命。在那些狀態下,我們就要尋找出新方法來達成使命。所以Covid-19只是提前讓我們面對這個情況。
 

 
 
面對崩解的模式 確認我們的使命 尋找新的方法
  夏牧師提醒,很多教會在做直播;但上帝給我們一個機會,逼迫我們去發展一個媒體教會,或網路教會,教會怎麼會只在做直播呢?或一直在想要把信徒找回來實體聚會呢?這樣並沒有領受到上帝藉Covid-19給的這個禮物。我們應當面對的是,假設他們不會回來,但他們是教會的信徒,我們要怎麼牧養他們、幫助他們,即使他們在家聚會,他們的敬拜會更榮耀,團契的愛更深,對聖經和神真理的追求會更火熱,事奉會更踏實,也更多去宣教。如果這一切能夠成功,教會就會有很大的改變,再也不依賴聚會和事工。
 
2023年後的教會
  2023年後的教會,會帶來極大的衝擊或改變。不是因為Covid-19,而是整個社會對教會的期待。所有教會都在面對兒童、青少年的流失,教會到底要怎麼樣繼續完成主的使命?所以一定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教會。例如:微型教會、類教會、樂高型教會(隨著到不同的職場,拼湊成不同組合的職場教會)。未來教會可能不只有在禮拜天做禮拜,有可能除了週一休假,週二到週六每個晚上都有崇拜,不是讓信徒崇拜5天,而是讓不同組合的信徒聚會。例如餐廳服務業週二生意最差、週日生意最好,就可以週二來做禮拜。每個週間晚上可以讓不同職業的人聚會。
 
  將來教會不是以空間來聚會,而是以社群為運作的模式。會有很多新模式的教會會出現,會有很多小型教會在學校、醫院、工廠,或公園、街頭,也不再分教派。現在很多年輕人從教會出走,但他們還是基督徒,也會有可能5、6個年輕人在麥當勞自己聚會。我們會承認這是教會嗎?讓我們真的照著聖經所說的,更多來思考新酒新皮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