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五二 清華學派(9):從禱告祭壇到教會

【國度廣場復興系列】 之 八五二
 
清華學派(9):從禱告祭壇到教會
文/潘榮隆
  (新竹新恩堂牧師、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 Canva

 
  「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於是,從那裏產生了初代教會 (參《使徒行傳》1:13-14)
 
  一個初冬下午,家裡門鈴突然不預期響了。我應門,赫然看見周神助牧師帶著一票人站在門口,我還沒反應過來,周牧師就逕自走進屋內,四周左看看、右瞧瞧,接著,在客廳中央,右手指向下點點地毯,說:「就這裡!」
 
  我還摸不著頭緒,帶他們來的是我們清華團契學生,經常因聚會緣故在我們家出入,連忙說,他們是來找教會場地啦。我向來對牧師很順服,相信他們所說的話一定是奉天承運,立刻點點頭,連連應聲:「是!是!是!」──「新竹靈糧堂」,就在清華西院學人宿舍二樓誕生了。
 
  黃贊彥牧師夫婦,黃英豪傳道夫婦,和我們,三家加上研究生羅瑞誠,便這樣開始了一個在家庭客廳的小型教會,宛如初代教會模式:我們禱告、再禱告。
 
  黃牧師和我們曾在美國待過,歷經「查經班」轉成「教會」的種種,就駕輕御熟推展開來,3個月後,將這小教會搬到新竹後火車站附近,租借場地完成遷徙與轉型。再經3個月,黃振昌(材料系教授)/任秀妍(律師)夫婦前來加入。因我們都確實遵守十一奉獻,立刻財政獨立,(雖然依台北靈糧堂辦法,頭3年財務上支援植堂),那是神何等豐盛恩典與供應啊。
 
  在靈糧堂,黃牧師是少數非「靈恩派」作風的牧者,他反倒十分強調家庭價值與傳統教會模式,切合了新竹科學園區科技新貴們主流的期待,教會發展也就中規中矩、穩步推進。我個人非常愛戴黃牧師,也欣見新教會迅速增長茁壯。
 
  3年後,我們和英豪夫婦都從神學院畢業了。因為新恩堂多年無牧者,黃贊彥牧師遂差派我們前去接任,而黃英豪夫婦則由台北母堂差派轉赴羅東。我們一家往東、一家往西,都赴艱難窮困之地,離了原定舒適圈,頗有被「貶謫」味道,但這機轉實在是神的恩典,到偏遠邊疆,我們靈裡都能快速長大。尤其,年輕的英豪與惠玟夫婦真了不起,在那偏僻地區成功開出靈糧堂系統在東部後山第一家分堂,他們更在短期內順利拓植海外分堂(東南亞)、山地原住民福音中心,以及宜蘭靈糧堂等,這對一個窮鄉地區的教會,著實不容易,能有這樣成果,非常人之力也──但主透過英豪與惠玟的順服與愛,給做到了。
 
  今年3月,新竹靈糧堂歡度成立30週年慶。我屈指一算,從清華西院學人宿舍那塊小小地毯,居然生出19間教會,不只在本地(新竹),還到海外東南亞,甚至遠至中東杜拜開枝散葉呢,我深知,這不是人手能做得到的,那都是令人凜然的神作為。
 
  我們三家,加上一位研究生,曾為清華師生的靈魂守望禱告、為新竹這城市、為台灣全島,乃至為列國,我們誠心向神哭求過復興。
 
  凡跪在清華土地上,向神呼求、禱告的,豈不也就是「清華學派」嗎?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