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新型態研討會四》 使命群體融入社區 挑戰年輕人跟隨耶穌


研討會分享新宣教模式使命群體。圖擷取自網路直播畫面

 【記者趙錦漢連線報導】年輕人出走教會是危機?還是轉機?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於7月13日,舉行最後一場「教會新型態」線上研討會,邀請楊亦田宣教士(Roundtable Church 創辦人)、曾子聲主任(禧福協會邊緣青少年事工M9)、胡裕勇創辦人暨總幹事(燊火青年網絡U-Fire)分享主題「使命群體」(Mission Communities,簡稱MC)。

 主持人呂慶雄博士(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一開始表示,MC新宣教模式不再單打獨鬥。曾主任出身於美國,10年前到禧福協會服事邊緣青年,包括吸毒者、無業遊民、更生人士。胡總幹事主要服事學生及在職青年,致力推動感恩文化、兩性教育,最近利用多媒體及互聯網舉行結合音樂、福音見證的分享會;「尋找珍寶」活動及佈道會。

城巿宣教融入社區

 楊總幹事說:「宣教士離開舒適圈、進入人群,就如同耶穌道成肉身(參約1:14),而我形容自己是城巿宣教士。」楊總幹事和同工解答三個問題:

 一、如何預備MC?

 現在楊太太Juliana是主任牧師,以腓立比書2章1-2節說明合一,「合一過程一點也不容易,2年前分享異象,各人在同一目標分享感受和負擔,又花了一年時間研讀使徒行傳,促成頭腦、意念的合一。倡導家庭文化,讓彼此關係更為緊密,願意放下自己,領受合一的愛。最後透過禱告、尋求,邀請聖靈動工。」

 透過101訓練,信徒在各領域跟從聖經教導、領受上帝的心意,然後與感到掙扎的人同行、實踐異象。楊總幹事補充:「MC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異象,使命不再是選項,所有人必須接受訓練。」

 二、如何決定使命?

 楊總幹事表示,深水埗MC花了至少6個月禱告尋求,每週走禱,走在前線的Cindy姊妹表示:「區內龍蛇混雜,各人有自己想服事的對象。MC組成核心團隊、舉辦退修營、學習先放下自己、增加凝聚力和責任感,相信聖靈會向我們每個人說話。」結果成立4個服事團隊,經過不斷嘗試,由起初派發物資變為與無家者查經同行,正如使徒行傳15章28節所教導:「聖靈和我們定意…」楊總幹事補充,集體聆聽是教會最重要的基因(DNA)。

 三、如何推動人更激進地為耶穌而活?

 楊總幹事邀請張弟兄分享「凡物公用」的見證。張弟兄名校出身,於投資銀行工作,現居於深水埗,會開放家庭,與無家者、吸毒者同行。張弟兄感恩說道,牧師夫婦是順服耶穌的生命榜樣。他們真的會邀請露宿者暫住家中。他有兩個理由堅持服事:其一是團隊不斷彼此鼓勵分享,不會崩耗;其二是常回到生命的起點,就是讓不認識主的人去認識神。

 楊總幹事總結以下三點:

一、領袖靠的是身教,而非言教。

二、門徒只能給予曾經歷、接受的東西。

三、使命要融入生活之中。
同時補充,認為小朋友是實踐使命的秘密武器。

愛心服事邊緣青年

 曾主任夫婦服事高風險自殺戒毒者、收留「一隻腳踏入黑道」的年輕人,讓對方看見簡僕的生活和永恆的價值。曾主任語帶誠懇道:「如有3雙鞋便送出一雙、出錢舉辦生日會、旅行,讓他們看見真實的生命,感受到真實的愛。雖然變為『月光族』,但多次經歷神蹟。」

 早前曾主任與陳恩藩牧師同工,創辦3間教會,陳牧師離港後,曾主任便接手牧養工作,並坦言:「我不認識什麼是使命群體,但會支援邊緣青年投入事奉行列。門訓不是每週花幾小時見面,而是要一起生活、服事,才了解對方真正的一面。」
 
跨代跨區網絡

 胡總幹事肯定2位的前線服事,對香港教會老化現象憂心如焚,不但年輕信徒流失,而且「信二代」、「牧二代」離開教會,甚至上一代領袖、牧者也移民,出口何處尋?胡總幹事引用瑪拉基書4章4-6節、彼得前書2章9節,認為兩代必須對齊、傳承,才能興起「被揀選的族類」。兩代同行的聖經例子多不勝數,例如:撒母耳與大衛、末底改與以斯帖、耶穌與12位門徒。「要共創網絡平台,實現跨代跨區同行才是出路。」

 胡總幹事分享朱姊妹兩代復合的見證。昔日教會只有10名年輕人,牧師愛護有加。當時朱姊妹對傳道人的嚴格要求深感不滿,又經常反叛以對。後來參加了U-fire聖潔營會,沒想到牧者竟陪同參與,後來聽到聖靈要自己順服「看得到的牧羊人」。於是邀請其他年輕人一同圍著傳道人道歉,後來更與傳道人同工,服事學生。朱姊妹有感而發:「面對中學生,完全看到自己以往的反叛,體會到傳道人的包容和愛心。」


朱苬姊妹分享兩代同行見證。圖取自網路直播

 胡總幹事語重心長道:「這是最壞的時間,也是最好的時機。透過網絡代代相傳,培訓教會大專生,再讓他們服事區內中學生。」疫情初期需要很多的適應,如今事工已翻轉如何善用Zoom,透過遊戲和分組聊天室,增強互動性。

 「年輕人難以專心,尤其在線上。實在難以想像用Zoom辦了兩場佈道會,上千人信主。最近開查經班,年輕人也非常踴躍。教會必須往前走,實體聚會逐漸恢復,要共用實體及線上平台,例如:舉辦實體禱告會,於分站線上直播,再派同工到各分站帶領聚會。」

 呂博士總結重點是「進入人群、放下自己」。他問來賓如何面對服事失敗的經歷?曾主任指,遇到有人自殺的確令大家痛心難過,但更能體會上帝的心腸。楊總幹事表示,無論服事者或對象的生命都是破碎的,做錯事不代表是壞人,要擴闊心志、容量,才有信心踏出去。胡總幹事同意放下自己標準,要有為父心腸。

 呂博士又問如何建立年輕領袖?胡總幹事表示需要聖靈更新而變化,而楊總幹事認為耶穌值得門徒以極端的順服回應;曾主任重申生活最實際,愛必須付上代價,每個人都在尋找活得像基督的生命榜樣。

 陳敏斯教授(伯特利神學院講師暨柏棋城巿轉化中心總監)總結研討會初心,太多人著眼於教會問題,認為教會「弱不禁風」,這次目的探討「教會的生命力在哪裡?」陳教授以美國巴拿研究組織(The Barna Group)最新研究「走進世界的信仰」(Faith for Exiles)為例,探討有什麼因素讓年輕人成為激進的門徒:

一、 挑戰、抗衡世代文化
二、 注重跨世代關係、連結
三、幫助新世代分辨文化並活出呼召

 陳教授禱告:「教會領袖要如耶穌一樣道成肉身,讓年輕人與神相遇,學習如何跟隨聖靈,領受清晰的使命,興起更多年輕人熱情為耶穌而活,宣告未來教會充滿希望。」
go top